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课外阅读。

    老人与海(节选)

        桑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儿背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孩子每次见到老头儿空船而归,总要帮他拿拿东西。孩子为老头儿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晚老头儿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了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

        醒后他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天还没有亮,老头儿已经放下鱼饵。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钓竿急遽地进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经过判断,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屈服,老头儿把钓丝背在脊背上,但是作用不大,小船向西北方漂去。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太阳升起后,老头儿发觉鱼还没有疲倦,鱼开始不安分了。老头儿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儿,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面,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长。老人和大鱼一直僵持着,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把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扎进鱼身。鱼仰身朝天,它终于死了。

        老头儿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儿见到第一条鲨鱼。他用鱼叉杀死了它,同时也失去了鱼叉。后来老头儿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游来时,他已无法对付它们了。船驶进小港,船旁是硕大无朋的白色鱼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啦。”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儿,老头儿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离去后,老头儿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露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探出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他要扎的只是肉,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于是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   (有改动)

    1. (1) 阅读梗概,完成练习。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跟他经常在一起的人是

      ②老人已经天没有打到鱼了,终于在第天钓到了一条大鱼,但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最后老人回家时,大鱼只剩下了

    2. (2) 根据梗概的内容,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①未打到鱼,仍不服输   ②

         ④一无所获,回到家中

    3. (3) 结合节选部分体会海明威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有力的特色,判断下面的译文哪一种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并说说理由。

      译文1: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译文2: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