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1六下·昌乐期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目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龙舟节、五月节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据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列举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yān”,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材料二:

    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

    春秋时期

    出现菰叶黍米的“角黍”,竹筒装米的“筒粽”。

    晋朝

    品种增多,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唐朝

    粽子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宋朝

    出现果品入粽的“蜜饯粽”。

    元明时期

    品种增多,包裹材料变为箬叶,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清代

    出现“火腿粽子”。

    1. (1) 端午节的别称有等。关于它的由来,最受人们认同的是说。
    2. (2) 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3. (3)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始于朝代。出现“蜜饯粽”的朝代是
    4. (4) 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的包裹材料由最初的变成了箬叶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