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片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18-05-28 浏览次数:2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7七下·南京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京鸡鸣寺路的樱花,争相盛放,随风摇曳,缤纷浪漫,路人忍俊不禁地驻足欣赏。 B .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朗朗上口,就连我四岁的表妹听了,也不由得手舞足蹈,随声附和起来。 C . 年少的他初入职场,难免表现得锋芒毕露;直至后来,年岁逐增,才变得内敛深沉。是经历磨圆了棱角。 D . 他因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一手扒窃的本事,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让各地乡村旅游已逐渐上升到一个产业化的阶段。 B . 交警大队在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园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C . 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建议。 D . 通过开展“书香伴我成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 3. 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词性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副词) B . 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介词) C .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连词) D . 啊呀 , 老王,你好些了吗?(拟声词)
  • 4. 下列四项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A . 陈康肃公尧咨射     择其者而从之 B . 于家圃           尔安敢轻吾 C . , 久而不去       下车引 D . 但手熟             安敢轻吾射
二、<b >句子默写</b>
  • 5.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1) 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2.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4. (4)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5. (5) ,寒光照铁衣。(乐府民歌《木兰诗》)
    6. (6)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7. (7) 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中的诗句
三、<b >字词书写</b>
四、<b >中国名著</b>
  • 7.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

    祥子看得清清楚楚,递过那一毛钱的时候,太太的手有点哆嗦。送完了客,帮着张妈把牌桌什么的收拾好,祥子看了太太一眼。太太叫张妈去拿点开水,等张妈出了屋门,她拿出一毛钱来:“拿去,别拿眼紧扫搭着我!”祥子的脸忽然紫了,挺了挺腰,好像头要顶住房梁,一把抓起那张毛票,摔在太太的胖脸上:“给我四天的工钱!”

    1. (1)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作者)的《骆驼祥子》。此部分内容描写的是祥子在杨宅第四天,由于杨太太打牌后只给了他一毛钱,祥子忍无可忍,毅然辞工,再次回到(地点)的情节,从中可以看出祥子的性格特点。
    2. (2) 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 . 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 . 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 . 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五、<b >诗歌鉴赏</b>
  • 8. 下面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行舟

    【唐】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注】①李益: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人。此诗为扬子江上舟行所作。②信:任意。③闻道:听人说。

    A . 诗歌前两句写景,舟行江中,柳絮飘飞,菱花旁伴,自由荡漾,似见闲情。 B . “闻道”二字颇费思量:江南美景此刻正在诗人眼前,故可改为“眼见”。 C . 诗人在“又是一年春好处”之时行舟的目的非为赏景看春,乃为登楼望乡。 D . 细品此诗,一位独卧舟头、思乡心切、愁绪萦怀的诗人形象已然如跃眼前。
六、<b >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

    (选自《明史·杨继盛传》)

    【注】①庶母:旧时对父亲的妾的称呼。②任:担负得起。③卒业:完成学业。④国子监:旧时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

    1. (1)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幼,何学

      牧不废也

      得从师学

      自刻厉

    2. (2) 翻译句子。

      ①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②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

七、<b >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⑨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⑪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⑫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 (1) 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 (2) 当阿长关心地询问《山海经》时,“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3. (3) 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 (4) 为什么要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龙虾

    陆怀珍

        ①初夏,龙虾还未长丰满,下身松瘪,食之无肉,虾黄又特别的少,吃起来不带劲。仲夏的龙虾丰满黄多,确实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我吃过油炸龙虾,虾皮光亮,虾肉有一种特有的油炸芳香,但虾黄却无法享受得到。我也吃过十三香龙虾,各种香味满口,喜欢吃的人,双手配合,一边剥一边吃,一盆独吞不厌。我还吃过蒜泥龙虾,味道鲜美,蒜香迷人,蘸着热气腾腾的卤水吃,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四川的辣子炒龙虾,我也吃过,尝一两个不敢再继续,辣气太烈,常常一边吃,一边张嘴哈气,还需茶水减辣救护。吃这些龙虾,我常有三种顾虑:一是整虾下锅,总有不干净之嫌;二是虾头内污秽未去,与虾黄连在一起,享受虾黄还得用手仔细分开;三是虾身脊上一根泥肠未抽,吃时需掐断尾巴,不能断肠,然后慢慢抽取泥肠,丢弃,方可剥皮享受虾肉的精美。

        ③父亲烧制的龙虾,让人全无这些顾虑,且味道独特,令人难忘。

        ④我们喜欢吃龙虾,仲夏至中秋时节,父亲就常常买龙虾,烧龙虾。父亲买龙虾与别人不同。很多人喜欢买个头大的,而父亲喜欢买个头中等,且外壳透亮的。他说,个头小的肉少,个头大的肉老,外壳深褐而且黑的,说明水质不好,煮出来的虾会有土腥味。父亲打理虾的方法也与人不同。他将虾放在盆中,坐于盆前,然后用手摘掉虾头,用剪子的尖头轻轻挑出虾黄,不让头内污秽与虾黄并出,将虾黄放在碗中,再用手掐断虾尾,不掐断泥肠,然后慢慢地抽出泥肠。这样,一只虾的初期打理工作就算完成了。一斤虾,这样打理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样打理好后,将虾放入水中,用牙刷一个一个地刷净,然后用剪刀将虾脊剪开,虾的打理工作才算完成。做虾时,父亲从不用十三香,他说那样会改味。他用生姜、蒜泥、葱、晒干的红辣椒、酱油、醋、糖做佐料。烹饪时,将辣椒和生姜放入油锅中炸一小会儿,然后倒入龙虾炒,待龙虾皮红即可。再倒入少量的酱油,滴几滴醋,放一勺糖,加适量的盐,和水而煮。煮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水沸腾后,倒入虾黄,再用微火慢熬,让汁水浸透虾肉。汁水不可耗干,平虾面时放入葱,搅拌,煮一分钟,然后放入蒜泥,搅拌,出锅上盘,这样一盘精美的龙虾就上桌了。

        ⑤龙虾上桌,父亲常催促我们尝尝,看味道如何。当我们赞不绝口时,他就开心地笑起来。父亲常常看着我们,他说年岁大了,牙齿不好。但父亲喜欢自己烹饪的龙虾,我们常用虾卤煮豆腐给他吃,他的饭量大增。

        ⑥父亲的龙虾干净、鲜美、芳香、味透、虾味十足、吃时省事,堪称一绝。凡来过我们家做客,吃过父亲烧制的龙虾的人,都觉得这是最好吃的龙虾。他们对父亲说:“陆爹,开一个龙虾餐馆,就叫‘陆爹龙虾’,一定生意兴隆!”父亲总是连连摆手,笑着说:“哪里哪里。瞎做瞎做。吃着好就行。”

        ⑦又到龙虾上市的季节了,真想再尝尝父亲的龙虾,可是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

    1. (1) 本文标题是“父亲的龙虾”,但作者却在文章的开篇,用较多文字写自己在别处吃过的各种龙虾,意图是什么?
    2. (2) 第③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 (3) 赏析第④段中加波浪线的“他将虾放在盆中……然后慢慢地抽出了泥肠”一句。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5. (5) 文章以“父亲的龙虾”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八、<b >命题作文</b>
  • 12. 那是一张写满慈爱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溢满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热情……生活中,我们曾见过无数张脸,其中一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请以“难忘那张_______脸”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抓住细节描写,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