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

更新时间:2018-04-27 浏览次数:177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单选题</b>
  • 1. 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西瓜榨汁    B . 蜡炬成灰    C . 棉纱织布    D . 蔗糖溶解
  •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测定溶液的pH B . 称量固体 C . 检查气密性    D . 蒸发食盐水
  • 3. 氯胺酮(C13H16NClO)俗称“K粉”,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氯胺酮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            B . 氯胺酮由32个原子构成 C . 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    D . 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9:4
  • 4. 下列各组物质俗称、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是( )
    A . 石墨   C    金属    B . 酒精、  C2H5OH、  无机物 C . 火碱、 NaOH、 碱    D . 臭氧、   O3、       氧化物
  • 5. 下列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是(   )
    A . 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        B . 用铁锅做炊具烹调食物 C . 用加碘食盐做调味品        D . 用甲醛溶液保鲜大白菜
  • 6. 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 K2CO3    B . CO(NH2)2    C . KNO3    D . Ca(H2PO4)2
  • 7.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总质量增加的是( )
    A . 食盐水    B . 烧碱溶液    C . 浓盐酸    D . 浓硫酸
  • 8.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若某雨水的pH<7,则该雨水一定呈酸性 B .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 C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 .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 9.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    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 . 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 10.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灼燃棉纱线,有烧焦的羽毛味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D . 将尿素[CO(NH2)2]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氨味
  • 11. 下列鉴別方法可行的是(   )
    A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    B . 用水鉴別NaOH固体和CaCO3固体 C .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 . 用Na2CO3溶液鉴別稀盐酸和稀硫酸
  • 12.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呈无色的离子组是:(   )
    A . Na+、Fe3+、NO3-、Cl-               B . Ba2+、NH4+、SO42-、OH- C . Ag+、H+、Cl-、NO3-                D . H+、Na+、NO3-、SO42-
  •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 NaCl溶液(MgCl2)﹣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B . 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固体氢氧化钠的干燥管 C . CaO固体(CaCO3)﹣高温充分煅烧 D . 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 14.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B .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 .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 .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t1℃至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乙>甲=丙
  • 15. 下列图象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 往一定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B . 往一定量的HCl和CuCl2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 C . 往一定量的CuSO4和Na2SO4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D . 往一定量pH=l的稀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二、<b>填空题</b>
  • 16. 选择H、C、Cl、O、Ca五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 (1) 雪碧饮料中含有的酸
    2. (2)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3. (3) 可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
    4. (4) 人胃内帮助消化的酸
三、<b >简答题</b>
  • 17. Ⅰ.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于今年5月成功试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飞机所用的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 塑料扶手           B . 纯羊毛毯          C . 真皮座套         D . 铜制扣件
    2. (2) 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接触。
    3. (3) 若要验证飞机材料中的Fe、Cu和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
      A . 硫酸铝溶液            B . 硫酸亚铁溶液             C . 硫酸铜溶液
    4. (4) Ⅱ.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迅速增强人体抵抗力,有延缓衰老的神奇作用.已知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②它的化学性质与硫元素(填相似或不相似),硒离子的符号

四、<b >实验题</b>
  • 18. 某同学配制50g16%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配制溶液的符合题意操作顺序为(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2. (2) 图② 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需称取氯化钠 g。
    3. (3) 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
      A . 10 mL B . 25 mL C . 50mL D . 100mL
    4. (4) 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 .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 用生锈砝码称量 C .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五、<b >科学探究题</b>
  • 19. 下列是实验室制备CO2 , 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2. (2) 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装置不漏气.
    3. (3) 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则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 (4) 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中盛装饱和的NaHCO3溶液,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干燥装置E中盛装的液体是;当观察到时,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5. (5) 若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A中化学方程式是
  • 20. 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只含有Na2CO3、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5g样品,往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如图,试计算:

    1. (1) 其产生g二氧化碳。
    2. (2) 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3. (3) 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六、<b >综合题</b>
  • 21. 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①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②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 (1) 【实验探究】按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 (2) 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 (3)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方案

      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4. (4)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5. (5)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_________ .(填序号)
      A . Ba(OH)2溶液         B . CaCl2溶液         C . Ca(OH)2溶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