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末调研测试...

更新时间:2018-06-21 浏览次数:7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又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说明(  )
    A . 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 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C . 我们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D .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 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  )
    A .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B . 坚持对外开放,依靠外国的援助 C . 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 . 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 3. 201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这说明我国(  )

    ①鼓励科技进步

    ②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③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4.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2017年3月,国家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奠活垃圾分类模式,包括邬州在内的46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r70以上。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
    A . 是为了降低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的难度 B . 能确保全民从身边点滴做起保护环境 C . 能根治我国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D . 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多选题
  • 5. 2018年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这样做(  )
    A . 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B . 并不能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 C . 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D . 会延缓经济建设的速度
  • 6. 2017年9月19日开始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共分6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景式展示了十八大以来五年的臣大成就,全片展示的250个成就点,是从全国各行各业1000多个成就案例中精选出来的。全片还40多次提到世界第一、全球第一、世界之最,并且这些世界第一都是一些新的世界第一。这(  )
    A . 说明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B . 说明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说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 极大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 7. 踏浪碧海豪情在,又见东风卷潮来。从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到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中原城市群……一系列蘑大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相继获批,国家政策“大礼包”不断落地河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落地河南(  )
    A . 有利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B . 有助于河南发挥自身优势 C . 彰显历史使命和国家所需 D . 能够解决我省的各种问题
  • 8. 压力无处不在,压力无时不有。考试来临,如何减压?据报载,来自某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在一旅游景区把西瓜当做玩具,展开了西瓜大战,1小时砸掉的西瓜重达1吨;考试过后,如何解压?高考结束后,部分学校一些学生纷纷撕书扔向教学楼下,学校瞬间变成纸和书的海洋……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A . 生活压力处处有,肆意发泄解忧愁 B . 压力是把双刃剑,理智面对是关键 C . 竞争压力常相伴,减压解压难实现 D . 缓解压力讲方法,合理调节为最佳
三、材料分析题
  • 9. 对以下观点进行分析解答:

  • 10. 材料一: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3090万余件,取缔关闭网站12.8万余个,查处各类案件10300余起……2017年,“扫黄打非’’工作亮点纷呈.“净网”行动打击淫秽色情信息成效显著.全国查处网上“扫黄打非’’案件2900余起.“秋风”行动打击“三假”侵权盗版效果好.全国查处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案件77起,查处侵权盗版出版物案件3100多起.“护苗”行动打击涉未成年人案件力度大,“护苗幻17"行动中全国查缴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20万件。

        材料二:厚重河南,德润中原。悠悠历史铸就了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其中道德文化更是独具魅力。从张荣锁、任长霞、魏青刚、洪战辉,到胡佩兰、陇海大院、王宽、王锋……“感动中国竹人物中的每个河南人都是站在中原道德高地上的杰出代表.目前,河南正从“文化资源大省”迈步在“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征程上,我们坚信,中原道德文化,必将在薪火相传中不断丰富、更放光华!

    1. (1) 坚持不懈地进行“扫黄打非”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2. (2) 踏上构筑文化高地新征程,中原儿支肩负着怎样的道德文化使命?
  • 11.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1. (1) 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2. (2) 青少年应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12.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内政外交表现受好评,“一带一路”倡议赢得普遍点赞: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获公认,未来发展赢7导海外信心,受访者预期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餐、中医药和中国高铁等中国文化与科技元素继续成为国家形象亮点。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成为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
    1. (1)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感悟?
    2. (2)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我国应做好哪些工作?
  • 13.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球许多媒体的大数据分析竹显示,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竹超过200次。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1. (1) 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是什么?
    2. (2) 对此,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