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8年中考政治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4 与父母交往

更新时间:2018-04-02 浏览次数:30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6八下·河北期中)

    对下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始有了保障 B . 孝敬父母就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C . 体现了法律的规范、协调、制裁的作用 D . 回家看望父母是儿女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 2. (2016九下·江津期中)

    为了减少下面漫画所讽刺的社会现象,我们必须(  )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②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

    ③对不孝敬父母者予以处罚

    ④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3. (2016八上·濉溪月考) 下列可以确立家庭关系的是(    )

    ①小赵和小张到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

    ②小宝贝的降生使家人欣喜万分。   

    ③老陈夫妇结婚多年没有生育子女,经人介绍到孤儿院收养了一个2岁小女孩

    ④丧妻的陈医生带着女儿同离婚三年的李老师结婚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②③④
  • 4. (2017八上·安定月考) 有人对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映与父母有冲突的选择较为集中,具体表现在“穿衣打扮”“父母唠叨”“业余爱好”“零用钱消费”“课外读物”“交友”“隐私”等方面的分歧。材料表明(    )

    A . 严也是一种爱 B . 我们要听从父母的一切安排 C . 我们要敢于向父母挑战 D . 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 5. (2017八上·柘城期中) 《青年参考》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女儿上九年级了,有一天放学回家,好端端的牛仔裤膝盖上开了一个洞。母亲一直没想明白,牛仔裤那么好,为什么非要在膝盖上挖个洞呢?夜里她就把这个洞给缝上了。结果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女儿做了一个让妈妈非常吃惊的举动:当着全家人的面,拿出一把剪刀把那个洞又剪了出来。晚上。母亲又把这个洞缝上了。早晨起来,如同前一天一样,女儿“咔咔”又剪了。第三天夜里母亲又缝。第四天女儿又剪。两人展开拉锯战,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女儿与母亲的“拉锯战”反映了(    )

    A . 母亲与女儿之间存在隔阂 B . 母亲思想老化,跟不上形式 C . 部分青少年审美意识差,以丑为美 D . 母亲与女儿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 6. (2017八上·柘城期中) 《青年参考》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女儿上九年级了,有一天放学回家,好端端的牛仔裤膝盖上开了一个洞。母亲一直没想明白,牛仔裤那么好,为什么非要在膝盖上挖个洞呢?夜里她就把这个洞给缝上了。结果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女儿做了一个让妈妈非常吃惊的举动:当着全家人的面,拿出一把剪刀把那个洞又剪了出来。晚上。母亲又把这个洞缝上了。早晨起来,如同前一天一样,女儿“咔咔”又剪了。第三天夜里母亲又缝。第四天女儿又剪。两人展开拉锯战,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对上述问题认识正确的是(    )

    ①女儿与母亲之间的年龄差距是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

    ②母女俩之间缺少理解与沟通

    ③这种逆反心理导致的冲突可能会给自己和父母造成伤害

    ④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青少年必须勇于坚持自己的主张,绝不让步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7. (2017八上·莒县期中) 小丽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一家三口幸福又甜蜜。后来,小丽的爸爸妈妈又把居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接进城里一起生活,全家五口人温馨又和睦。小丽家的结构演化过程是(    )

    A . 由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 B . 由主干家庭到单亲家庭 C . 由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 D . 由核心家庭到联合家庭
  • 8. (2016八上·简阳期末) 简阳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他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爸爸,用稚嫩的肩膀撑起家中的一片天。下列典故中与这一材料关联度最高的是(    )

    A . 程门立雪 B . 岳母刺字 C . 管鲍之交 D . 卧冰求鲤
  • 9. (2017·南京) 学习压力对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下列做法对人的影响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

    ①依法维护隐私权             ②运用互联网参与社会活动

    ③服从父母的管理             ④正确与老师交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安定与和谐的根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正,由民风淳;家风正,由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之所以要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  )

    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②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是整个社会安定与和谐的根基                            ④有助于构建和谐家庭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1. (2015八下·南京期末) 临近期末考试,妈妈禁止小军上网玩游戏,小军为此大发脾气。对小军行为认识正确的有(     )

    ①小军应该正确对待妈妈的教育   

    ②小军合理发泄了自己的情绪   

    ③妈妈的行为是关爱小军的表现   

    ④妈妈应该积极地与小军沟通   

    ⑤小军应尊重父母,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

    A . ①⑤ B . ①②⑤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⑤
  • 12. (2016·烟台) “家风”是什么?有人说,“家风”是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有人说,“家风”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人说,“家风”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倡导这样的“家风”有利于(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家庭和睦,下一代健康成长

    ③全面汲取中华传统文化

    ④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16·聊城) “任性”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编写,最近一段时间,聊城有多名孩子因学习压力或与父母赌气,“任性”地选择离家出走,这种做法(  )

    ①极不可取,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②是不会与父母沟通的极端行为

    ③可以争取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④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疏导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当子女想到要孝敬父母的时候,父母却不健在了。这启示我们(   )
    A . 父母的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 B . 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C . 传统道德应该全盘借鉴和吸收 D . 赡养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 15. 与旧“24孝”相比,新“24孝”更简洁易懂、符合实际。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新“24孝”(   )

    ①对传统文化既传承又创新

    ②有助于指导人们把孝敬父母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③要求子女更注重从精神上关爱父母

    ④只是对成年子女的要求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17七上·平顶山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爸爸去哪儿》歌词

    (孩子)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爸爸)谢谢你光顾我的小怪物/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钮扣住一个家的幸福/爱着你呀风雨无阻……

    你拼命发芽我白了头发/一起写下一撇一捺……宝贝 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

    材料二:上小学,我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上中学,妈妈是“我烦心的破书包”,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关爱好像成为我们成长的羁绊,让我们厌烦不已。

    1. (1) 家风代代传: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身上有哪些我们能够学习的优点?
    2. (2) 爱会有碰撞:为什么父母眼里的“关爱”却让我们“反感”?
    3. (3) 尽孝在当前:孝敬父母长辈不仅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 17. (2017七上·顺德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爸爸去哪儿》歌词:(孩子)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爸爸)谢谢你光顾我的小怪物/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钮扣住一个家的幸福/爱着你呀风雨无阻……

    材料二:上小学,我是妈妈“贴心小棉袄”,上中学,妈妈是我“烦心的破书包”,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中学生反感于“父母过度关心”。“父母根本不明白我,还要常常管着我!”很能代表一部分中学生的心声。

    1. (1) 从材料一的歌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 (2) 请举一个“父母过度关心自己”的事例。为什么父母眼里的“关爱”却让我们“反感”了?
    3. (3)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父母之间的这种“爱的冲突”?
  • 18. (2017八上·高密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张明因工作原因不能陪伴在爸妈的身边,为解彼此思念之情,他教年老的父母学习使用微信。可是春节在家教了 12天,父母仍然不能学会。于是张明把使用微信的方法画成一组漫画,形成手绘的使用说明。看了儿子画的说明,其父母很快就掌握了微信的语音、看照片等功能,一空闲下来,就会在微信上和儿子聊上两句,想儿子的时候,便翻看儿子通过微信传给他们的照片看一看。

    除了微信,为了不让父母感到孤单,张明还把自己的照片做成挂件、装饰品放在家里。

    材料二:人民日报微信版登载,一名警察在执勤时,偶遇1岁2个月是的儿子,儿子跑过去想抱抱多日不见的爸爸,爸爸说:“我在执勤你快走吧。儿子倔强地不肯离去,用力抱住了爸爸手里的盾牌,话还说不清楚的他咿呀求着爸爸抱抱,爸爸无奈地朝儿子低下头笑了笑。宝贝,爸爸多想抱抱你,但是对不起……”网友看完后纷纷留言:

    爱国不是工作,而是信仰。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1. (1) 日常生活中,在与父母相处时,你有过哪些类似张明的行为,请简要列举一例并陈述你这样做的理由。
    2. (2) 回味张明的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张明学习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视角谈谈你会怎么做。
    3. (3) 警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梦的实现履职尽责。我们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为共同追逐中国梦,你扛算怎样向这位“执勤警察”学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