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3-09 浏览次数:3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默写与写作</b>
  • 1.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1. (1) 窈窕淑女,。(《关雎》)
    2. (2) 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六首》)
    3. (3)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4. (4) ,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5. (5) 蒌蒿满地芦芽短,。(《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6. (6) 陈涉太息曰:“嗟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7. (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
  • 2. 根据要求作文。

           传递,是人与人之间最主要的交流方式。真情期盼传递,勇敢急需传递,正能量渴望 传递。

           请以“传递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中所填词语应在“真情、勇敢、正能量”中选;(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4)书写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

二、<b >选择题</b>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想像。 B . 我愿像那一树枫叶,在晨风中舒展我纯洁的浅碧,在夕阳中燃烧我殷红的灿烂。 C . 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一般虚无缥缈了。 D . 2017 年底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融会贯通 , 成为促进三地 繁荣稳定的“金桥”。
  • 4. 下面文段中划线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大泽乡。陈胜、吴广皆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A . 適:同“谪”。 B . 屯:停驻。 C . 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D . 度:估计。
  • 5. 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做兵士,身经百战。加入印第安人行列,当大酋长。最后 决定当“海盗”,因为他觉得做“海盗”更花哨,更有前途。 B . 印第安·乔想在逃离前报复道格拉斯寡妇,汤姆在守夜时听到这个消息,他便跑到威尔斯曼家求助。强盗最终被赶走了,寡妇幸免遭难。 C . 朱紫国的王后被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后来 观音赶来带走妖怪,悟空也救回了王后金圣娘娘。 D . 猪八戒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获罪被贬下界,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三、<b >字词书写</b>
四、<b >中国名著</b>
  • 7. 阅读下面《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三藏道:“你往何处去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来。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

           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你看他急整虎皮裙,出门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你却要好生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塌你的锅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脸儿黄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那大仙道:“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

    1. (1) 结合选文前后内容,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到三岛求方子?
    2. (2) 请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五、<b >文言文阅读</b>
  •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①有隙。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竟不肯受也。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与卫,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侠累:人名。

    1. (1)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政徒以老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策之不以其道 B . 祭以尉首 C . 扶苏以数谏故 D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聂政是个出身贫民的勇士,他因杀人避仇,全家到了齐国,严仲子因与韩国丞相 侠累有仇而结交了聂政。 B . 聂政在老母去世之后,想到以前严仲子曾为老母祝寿,并且接受了其一百镒黄金, 便答应去为严仲子报仇。 C . 聂政认为去刺杀侠累人多了反倒会走漏消息,让整个韩国的人与严仲子为仇,看 得出其处处为严仲子着想。 D . 聂政刺杀侠累,他有着强烈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大勇以及视死如归的气魄,成为“四 大刺客”之一,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
    3.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濮阳严仲子韩哀侯    事:

      ②且前日政            要:

      ③严仲子告曰          具:

      ④请其车骑壮士        益: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六、<b >诗歌鉴赏</b>
  • 9.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宋)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 (1) 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2. (2) 这首词下阙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七、<b >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能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能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各种难题和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金牌”。

    1. (1) 简要分析文章第①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 (2) 文章第④自然段划线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③自然段划线句的理解。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爷爷的芦苇荡

    汪去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老头的固执,让父亲和叔叔很是难堪。他们在老宅子上盖起了两座三层带院小楼,房间多的恨不得能开宾馆。然而老头却不给他们表现孝顺的机会。

           ③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到:“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④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一把可以卖5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⑤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体己钱”。

           ⑥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这是一张多年前的旧照,据说出自一位到乡下揽活的照相人的手。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的确良”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⑦“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⑧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⑨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⑩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在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⑪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的“体己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1. (1) 文章围绕“芦苇荡”写了爷爷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选文第⑥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 (3)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划线句。
    4. (4)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⑩自然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5. (5)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⑪自然段划线的短语“酸涩而又馥郁”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