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韶关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8-03-09 浏览次数:2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古代文明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A . 用巨石筑金字塔 B . 用指南针指引方向 C . 用泥土烧制陶瓷 D . 用活字印刷
  • 2. 下列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  
    A . 大理石           液氧 B . 石油                水 C . 二氧化碳         铁丝 D . 氯化钠           红磷
  • 3. (2017九上·渭滨期末)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人造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是70%,O:的体积分数在20%左右,还有CO2等其他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 . 燃着的蜡烛放入“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 C . 带火星的木条在“人造空气”中不会复燃 D . “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 5. 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

    事    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O2分子很小

      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A . A B . B C . C D . D
  • 6.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B . 淘米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 C . 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D .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
  • 7.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  
    A . 用石蕊溶液鉴别碳酸饮料和食醋 B .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纯氧和空气 C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N2和CO2 D . 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 8. 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 .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 . 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 9. 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C2H5OH B . CH3OH C . C2H4 D . C2H6
  • 10. 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锂电池,其工作原理是锂(H)跟二氧化锰作用生成LiMnO2 . 在LiMnO2里,锂元素显+1,则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3 C . +4 D . +5
  • 11.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干燥 CO2 B . 收集 O2 C . 验证 CO2性质 D . 监控气体流速
  • 12. 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 . APEC会议期间的烟花表演不会污染环境 C . 以步代车不能减缓雾霾现象 D . 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 13. 为了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发生,下列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需预防的意外

      预处理方法

      A

    打翻酒精灯导致酒精在桌面燃烧

    准备好湿抹布

      B

    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

    先检验氢气纯度

      C

    加热KMnO4制O2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倒流入反应容器

    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D

    在容器口塞橡胶塞时压破容器

    旋转着塞入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26
    2
    12
    A .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C . 参加反应的N、P的质量比为5:4 D .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 15. 用化学用语表示:
    1. (1) 3个水分子; 
    2. (2) 铁原子
    3. (3) 二氧化碳中氧的化合价为-2价
    4.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选择填空(填相应物质的字母,不重复使用):

        A.稀有气体    B.活性炭    C.干冰    D.石墨

    1. (1) 可用于电极、电刷的是; 
    2. (2) 常用于冰箱除臭的是
    3. (3) 可作灯泡充气的是; 
    4. (4) 用于冷藏保存食品的是
  • 17.              
    1. (1) 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人集气瓶时,应由上而下(填“缓慢”或“迅速”)放入.请写出木炭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表明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
    3. (3) 学校运动会上短跑项目“发令枪”里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红磷,当扣动扳机式时:①撞针撞击火药,产生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②引燃红磷产生白烟.请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如图是与水有关的3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向实验A中的小试管收集的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产生的现象是;  
    2. (2) 实验B中试管1内气体的化学式为,该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C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
  • 19.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该周期中一共有种金属元素;  
    2. (2)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  
    3. (3) 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4. (4) 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微粒的符号是;  
    5. (5) 镁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6. (6) 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三、简答题
  • 20. 自然界中有大气循环、水循环等现象,元素也一样会在自然界中循环.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

     

    1. (1) 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图二中,转化2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反应一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此过程将消耗体内有机物Y,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当Y为C6H12O6时,图二中转化2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图一和图二中的转化1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 21. 已知A—E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和D是无色无味气体,B是黑色粉末,C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的反应条件或生成物已省略)。

    1. (1) 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
    2. (2)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若反应③的反应条件是高温,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 (3) D能转化为A,还需要的物质是
四、实验题
  • 22. 在期末复习课上,李老师在复习部分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时,向同学们展示了图1,请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X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 , 发生装置应选择,化学方程式是:
    3. (3) 若要制备多瓶CO2 , 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收集装置应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如图2是关于物质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实验A:倾倒足量CO2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B: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

      实验C: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23. 初三化学上册课本开设了多个学生探究实验活动.在复习课上,宋老师列“探究燃烧的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这两个实验进行了重点复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关于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①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高层建筑同城设计了灭火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660

      -259

      沸点/℃

      78

      4827

      2519

      -253

      着火点/℃

      510

      370

      550

      580

          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C.利用如图装置,为验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填代号);

        
    2. (2) 关于探究催化剂作用的实验:氯酸钾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外,还可以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温度

      氧气的体积

      反应所需时间

          2.0g

      /

      330oC

      100mL

      t1

          2.0 g

      CuO  0.5g

      330oC

      100mL

      t2

          2.0g

      MnO2  0.5g

      330℃

      100mL

      t3

          2.0g

      MnO2………..g

      380℃

      100mL

      t4

      ①若t1t2(填“大于”“等于”“小于”),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②你认为设计实验三和实验二对比的目的是

          ③写出实验二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将实验三和实验四对比,可得出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那么实验四中控制MnO2的质量应为g;若t3>t4 , 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五、计算题
  • 24. 海南省生产水果椰子,椰汁和椰肉都可食用,椰子汁清如水,且相当清甜、清凉解渴.椰汁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保护身体免于自由基的威胁,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 (2)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 (3) 44g维生素C中含有 g的氧元素。
  • 25.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取68.0g某医用双氧水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g二氧化锰,放在电子秤上,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烧杯中的剩余物质质量如表所示,直到实验结束.请回答下列问题:

    称量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剩余物质质量(g)

    70.0

    69.3

    68.9

    68.6

    68.4

    68.4

    1. (1) 实验结束时的现象是;从表格可知,实验结束的时间是第分钟,该实验一共生成 g氧气。
    2. (2) 求该医用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