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29 建设社会主义文...

更新时间:2018-03-12 浏览次数:176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自2017年3月底开播以来,屡创收视率新高。编剧周梅森说没有任何营销,此剧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充分证明我们党的反腐深入人心,真正得到社会各阶层的热烈响应。”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  )

    ①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  ②要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③奏响主旋律,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正确引导文艺创作的方向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2. 2016年5月 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必须在指导思想、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文化角度看,实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需要(  )

    ①奏响文化主旋律,实现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增强其民族性与继承性

    ③坚持洋为中用,充分吸收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所有成果

    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
    A . 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 . 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 . 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 D . 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此部法律的实施(  )

    ①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能够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将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

    ④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2016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大会期间,来自五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 600余名嘉宾齐聚乌镇,共同聆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视频讲话和多国领导人、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的致辞。围绕“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坦诚交流,在思想交流、技术展示、经贸合作、共识形成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展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有利于(  )

    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          ④彰显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2017年,新华网发出了关于某教师“众筹买车”的相关新闻评论,无独有偶,上海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栏目随之就播出了讽刺教师收受家长礼品的小品《校园奇谈》,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①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②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的实现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④有利于间接促进教师的科学文化修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16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投票环节结束,在最佳电视剧十强名单中,《十送红军》、《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主旋律剧集占据大半。这些主旋律点数题材风格各不相同,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它们都在寻找和提炼一种精神,一种倔强的、顽强的民族精神。这期是文艺创作者(  )

    ①要在文艺作品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要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不能追求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

    ③要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

    ④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创造活力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新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入人心、浸润心灵。

        中国诗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一位中华儿士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传统诗词,穿越时代而仍然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充分体现了公益、文化、原创的特点,选用的诗词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节目吸取了以往一些同类文化节目的经验,突破了固有的叙事套路,以现代形式精彩而鲜活地呈现传统文化,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满足了观众多个方面的期待与诉求,激发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播带来的积极影响。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指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成功经验。
    3. (3) 结合自身实际,请你就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学习中华古代诗词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9.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于2016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先贤在建功立业的同时,都重视家庭建设,流传至今的大量优秀家风、家训、家书,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人们在晒家风、讲家史、赛文明中寻找家庭幸福的密码,从中体认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进而形成向上向善的共识。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的过程——每个家庭成员在寻常生活中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崇真向善爱荚成为家庭新风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