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18-02-26 浏览次数:7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 . 化学变化 B .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 物理变化 D .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 2. 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 滑下滑梯          B . 折铁丝 C . 做功冲程 D . 压缩点火
  • 3. 下表是用枫叶提取的花青素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的颜色,现向滴有少量花青素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为(        )

    溶液pH

    4

    7

    10

    颜色

    红粉

    A . 蓝→紫→红粉 B . 蓝→红粉→紫 C . 红粉→蓝→紫 D . 红粉→紫→蓝
  • 4. 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
    A .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B .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C . 有机物→原始生命→无机物 D . 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
  • 5. 已知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 + CuSO4 = MSO4 + 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金属M可能是铝 D . 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6. 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甲

     乙

     丙

     丁

    有机农药浓度(mg)

    0.05

     7

    0.51

     68

    A . 丁→丙→乙→甲 B . 丁→乙→丙→甲 C . 甲→丙→乙→丁 D . 甲→乙→丙→丁
  • 7. 抗虫性棉花是基因工程的成果,有关此棉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它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 . 它的抗虫性状不能遗传 C . 它的种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D . 抗虫棉花品质优良
  •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B .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C . 比热容越大的物体所含的热量也越多 D .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
  • 9. 如图所示,当滑片P置于中点时,小灯泡比正常发光时暗,当滑片P由中点向a端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B . 电压表示数变大,小灯泡变暗 C .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不变 D . 电流表示数变小,小灯泡变亮
  • 10. 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活动示意图。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B . 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C . 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D . 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 11. 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 B . 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脂肪进行初步消化 C .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D . 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
  • 12. 科学理论的提出,必须有一定的证据。下列科学证据与科学理论相符合的是( )
    A . 太阳黑子与日心说 B . 陨石坑与地球演化      C . 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与生命起源 D . 星系运动与宇宙大爆炸
  • 13. 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B .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 .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肯定是金属 D .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14. 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 . 若b为肾小体,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 . 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 .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 15.

    如图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所受地面支持力F与人行走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A . B . C . D .
  • 16.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质量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 B . 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 . 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 . 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二、<b >填空题</b>
  • 17. 图甲和图乙是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2. (2) 图乙是(选填“聚变”或“裂变”)的示意图,目前还不能人为控制。
  • 18. “河豚虽然肉质鲜美,但不宜食用,经分析得知它含有剧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河豚毒素的晶体是无色棱状体,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易分解,受到氯化钠等盐类的作用也几乎不分解。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 (1) 从物质的分类上看,河豚毒素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毒性的理由
  • 19. 手机是我们最常用的通讯工具,手机使用的是可充电电池,给电池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能。电池上标有“电压”和“容量”两个重要参数,容量的单位通常为“毫安时”(符号mA•h)。某手机充电电池铭牌所示:电压3.6V、容量1500mA•h,这种电池一次充电最多可储存的能量为J。
  • 20.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为确定实验室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小程同学进行了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部分变质。根据你的分析,他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使用了试剂进行实验才能得出相应结论。(填化学名称)
  • 21. 如图1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花生、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请回答:

    1. (1) 图1中代表花生的是(填序号)。该生态系统中所有花生属于 (选填“种群”或“群落”)
    2. (2) 花生中的有机物来自于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该过程是在叶肉细胞的中进行。
  • 22. 如图,小明利用两个倾角不同的斜面进行实验:

    1. (1) 若甲乙斜面光滑,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体的力分别是F和F , 则拉力FF
    2. (2) 将木块分别从两光滑斜面顶端自由释放,则木块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vv 。(选填“>”、“<”或“=”)
  • 23.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 A、B、C、D 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 ~ ⑦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 系统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2. (2) 经过生理过程(填图中数字序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 (3) 图示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哪几条?。(填图中数字序号)
三、<b >实验探究题</b>
  • 24. 小丽同学建立了微型化学实验室,她收集的物质有:①镁条 ②氧化镁 ③氢氧化钠 ④小苏打 ⑤醋酸 ⑥葡萄糖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其中属于碱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 (2) 不同类别物质间存在一定关系.镁、氧化镁和醋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则

      ①甲物质是(填名称);

      ②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 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有下列实验步骤:a.加热;b.通入一氧化碳。请用上述实验步骤的标号填空:

      实验开始时,应先进行操作。

    2. (2) 在C处放置一燃着的酒精灯,目的是
    3. (3) ①和②两个酒精灯先点燃
  • 26. 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雨用相同的斜面、长木板和纸盒,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测量出每次实验中纸盒移动的距离,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1. (1) 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选图甲和图进行实验。
    2. (2) 实验中观察到纸盒移动的距离图丙比图甲短,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如果纸盒与小球碰撞的侧面过于柔软,则纸盒的移动的距离会偏小,请分析解释原因
  • 27. 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1. (1)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2. (2)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②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a.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b.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至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 28.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选用的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 (1) 小华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前,小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用笔在图中这根导线上画“×”,并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电路的导线(导线不能交叉)。
    2. (2) 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3. (3) 小华按照正确方法进行了多次实验,测量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发光情况

      明亮

       亮

      较亮

      较暗

      微光

      熄灭

      熄灭

      电压U/V

       2.5

       2.1

       1.7

       1.3

       0.9

       0.5

       0.1

      电流I/A

      0.26

      0.24

      0.21

      0.19

      0.16

      0.05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    由第1次到第7次的实验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是逐渐向 a 端移动的。

      ②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 ,小灯泡就越亮。

      ③    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不同,是因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四、<b >解答题</b>
  • 29. 如图所示,张师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个油桶推上台阶。请你在图中作出:杠杆的支点;最省力的力臂;最小力的方向。(提示:请用铅笔和直尺作图,并标上相应字母)

  • 30. 如图所示,玻璃瓶中都装满冷开水,并加入碳酸氢钠(一种二氧化碳释放剂).将装置置于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判断甲、乙两瓶中哪枚铁钉先出现锈迹,并说明理由。

  • 31. 肾功能衰竭会危及生命。人工肾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机器,可以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图1为人工肾工作原理图,在人工肾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血管相连,位于透析液中的导管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当患者的血液流经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除去废物的血液再流回人体内。图2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 (1) 图2中,肾单位由[①]肾小球、[②]肾小囊和[③]肾小管构成;A、B表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其中A表示肾小球的作用。
    2. (2) 图1中,半透膜的作用相当于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与肾形成尿的过程比较,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中没有过程。
    3. (3) 为什么医生常常建议肾衰竭病人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 32. 小华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她们将17 kg物品放在小推车中推行,小推车在某段时间内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推车重130 N,所受阻力是总重的0.15倍。(g取10 N/kg)

    1. (1) 在0~10 s内,水平推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
    2. (2) 小推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N。
    3. (3) 10~20 s内水平推力的功率为多大?
  • 33. 现有一包Na2CO3和Na2SO4固体粉末混合物22.2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 , 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产生气体的质量为g;
    2.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所用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
    3. (3) 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4.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额定电压为6V的灯泡的电功率,保护电阻R0=2Ω,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最左端移动过程中,通过灯泡的电流I与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 (1) 灯泡的额定功率;
    2. (2) 电源的电压;
    3. (3)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
  • 35. 将m1g 7.3% HCl溶液和m2g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m1+m2=50g)。

    1. (1)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左右。
    2. (2) 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3. (3) 图中A点所得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
    4. (4) 通过计算确定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