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年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三)

更新时间:2018-03-02 浏览次数:470 类型:中考模拟
一、<b>基础知识及运用</b>
  • 1.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mái      纳hǎng     怒不可jiè       味同蜡jiáo B . 哑àn        夺cuàn     如坐针毡zhān      鳞次比jié C . nán        丘hè        广袤无mào       越俎代bāo D . 子yào      菜qí        斯底里xiē       断壁残yuán
  • 2.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褶皱     咫尺     忍竣不禁     扑朔迷离 B . 缄默     家醅     长途跋涉     踉踉跄跄 C . 谮害     倚丽     芸芸众生     叱咤风云 D . 侧隐     禁锢     任重道远     来势汹汹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 , 让人们得到了美的享受。 B . 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五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 . 昨天我们学校搞了一次精彩的游戏活动,小朋友们分别在投彩球、钓鱼等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D . 听到有小孩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D .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b>文言文阅读</b>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二子古无指南车         (徐庶)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 . 于是二子遂以明帝        往来无 C . 无水以溉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 . 而灌水自覆,入更出      湖中焉得有此人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功百倍常                受地先王,愿终守之 B . 先生给事中                吴广都尉 C . 令童子转之,灌水自覆      面山 D . 都城内有地可为园          策之不其道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 . 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 . 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 . 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三、<b>翻译、鉴赏与默写</b>
  • 6. 翻译下列句子
    1. (1)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上文《马钧二异事》)
    2. (2)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 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抑郁沉挚,一改花间词柔媚词风,开了宋词(流派)的先河;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感慨和的情怀。
    2. (2) 首句写“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词人家乡中原相比“异”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 8. 在横线上填写出古代诗文原句。
    1. (1)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2. (2) 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3. (3)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4) 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5. (5)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6) 蒹葭萋萋,。(《蒹葭》)
    7. (7)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8. (8)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情怀的句子是
四、<b>议论文阅读</b>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房间里的大象

    刘瑜

        ①“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②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③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④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

        ⑤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

        ⑥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1. (1) 将《房间里的大象》与《皇帝的新装》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

      ①“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老大臣”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在《房间里的大象》摘录一句话解答。

      ②“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概括出《皇帝的新装》中能证明这句话的情节。

    2.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
    3. (3)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五、<b>散文阅读</b>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目送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着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⑪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⑫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⑬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⑭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⑮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地、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 (1) 作者围绕“目送”主要写了两个人、六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

      目送儿子的场景

      目送父亲的场景

      ③在机场目送儿子赴美学习

      ④医院里目送父亲坐轮椅的背影

    2. (2)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
      A . 《目送》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他们,却不能要求他们爱你。 B . 《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C . “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这一句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D .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E . 《目送》告诉我们:生命的开始,成长,自立,逃离,回望,终点,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法预设,无法阻止,无法追逐,而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旷达地理解,旷达地接受,理解每个人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伤逝”和“舍”。
    3. (3) 文章第⑨段和第⑯段语句相同,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4. (4)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地、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5. (5) 生活经验不同,对文本的领悟和评价也各不相同。下面是一网友对《目送》的评价,请参考其说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寄托的情感的看法。

      网友: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有什么好送的。——矫情!

      本人评价:

六、<b>综合性学习</b>
  • 11. 乐山有许多名胜古迹,优美风景,请选择其中一处,参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嘉阳小火车,是行走的岁月,在律动中穿越时光的隧道;是吟唱的记忆,在笛声里讲述光阴的故事。

  • 12. 我市某中学在初二年级学生中组织了一次以“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假设你也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在你的QQ“说说”里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收获或体会。要求:主题明确,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 13. 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 (1) 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2. (2) 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请简要回答。
七、<b >作文</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