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金水区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8-03-01 浏览次数:2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他们从自然界取来火种,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B . C . D .
  • 2. “大禹治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下列关于“大禹”及“大禹治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 B . 大禹最早创立禅让制 C . 大禹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D . 大禹治水的故事传递了人们对大禹的尊敬爱戴之情
  • 3. 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同学。那么,请聪明的你告诉我们,丙同学姓(  )
    A . B . C . D .
  • 4.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 . 西周初年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C . 诸侯有对周王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凌驾于周王之上
  • 5. 考古挖掘出来的历史文物对历史研究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对殷墟遗址加大考古力度,发掘出来最多的应该是(  )
    A . 石器 B . 青铜器 C . 铁器 D . 瓷器
  • 6. 下图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哪位霸主的故事?(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吴王阖闾 D . 越王勾践
  • 7.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下列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是(  )
    A .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 变法使秦孝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C . 变法使秦国富强 D . 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8.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各自为政,此消彼长 B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 . 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D . 世袭制兴,禅让制灭
  • 9. 小文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两个关键信息,那么出现的搜索结果涉及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齐桓公、管仲 B . 陈胜、吴广 C . 刘邦、项羽 D . 秦孝公、商鞅
  • 10. 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
    A . 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 . 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C . 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 . 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 11. 西汉时期,在汉武帝以前,许多国家制度基本上没有突破秦朝的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但是汉制绝不是对秦制的完全复制,而是有所损益。汉武帝对“秦制”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其中在地方制度上的“继承”和思想统一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
    A . 颁行“推恩令”;实行盐铁专卖 B . 推行郡县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实行分封制;“焚书坑儒” D . 实行郡县制;奉行“无为而治”
  • 12.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出现于(  )
    A . 秦朝末年 B . 西汉中后期 C . 东汉初期 D . 东汉中后期
  • 13.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这是因为他(  )
    A . 修筑都江堰 B . 改进造纸术 C . 编写《史记》 D . 创制“五禽戏”
  • 14. 曹操军队在官渡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这发生在(  )
    A . 200年 B . 208年 C . 220年 D . 222年
  • 15. 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
    A . 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 B . 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铜钱 C . 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 D . 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
  • 1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
    A .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 .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C .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 .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 17.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氐    ④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 . 兰亭书法 B . 北魏碑刻 C . 龙门石窟 D . 洛阳白马寺
  • 19.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B .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的人是祖冲之 C . 南朝时期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大明历》 D . 楷书被称为绝世之作的人是锺繇
  • 20. 以下有关苻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领导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B . 发动淝水之战,进攻东晋 C . 重用汉族王猛,励精图治 D . 迁都洛阳
二、综合题
  • 21.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 (1) 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2. (2) 传说中发明了算盘
    3. (3) 被誉为“医圣”
  • 22.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 (1) 顾恺之的代表作两部
    2. (2) 《齐民要术》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务实精神。
  • 23.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西晋;东晋;蜀国

  • 24.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三:史书记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1. (1) 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
    3. (3) 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后来对中央政权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影响在政治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创新措施?
  • 2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家评价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鲁迅评价曹操: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材料三: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

    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人口变化

    1. (1) 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2. (2) 请你来客观地评价一下曹操,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3. (3) 根据材料三两幅图片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 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

    请探究以下问题:

    1. (1) 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 (2) 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3. (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
    4. (4) 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5. (5) 从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中,你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