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18-01-16 浏览次数:18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Hg”的元素名称为(   )
    A . B . C . D .
  •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Al B . O C . Fe D . Si
  • 3. 鱼类食物富含铁,此处“铁”指的是(   )
    A . 元素 B . 原子 C . 分子 D . 单质
  • 4. 糖水属于(   )
    A . 悬浊液 B . 乳浊液 C . 溶液 D . 纯净物
  • 5.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 . PM2.5 B . SO2 C . CO2 D . N2
  • 6. 氧化铟(In2O3)可用于制作触摸屏,其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
    A . 0 B . +2 C . +3 D . +6
  • 7. 取用氯酸钾的仪器是(   )
    A . 燃烧匙 B . 滴管 C . 镊子 D . 药匙
  • 8. 胆矾的化学式为(   )
    A . CuO B . CuSO4 C . CuSO4·H2O D . CuSO4·5H2O
  • 9.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矿泉水 B . 自来水 C . 蒸馏水 D . 石灰水
  • 10. 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 . 2H B . 2H2 C . H D . H2
  • 11.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 . 燃料燃烧 B . 光合作用 C . 溶洞形成 D . 动物呼吸
  • 12. 反应3C+4NH3 3CH4+2X可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储能装置,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N2 B . H2 C . C2H4 D . C2H2
  • 13. 在反应H2+CuO Cu+H2O中,氧化剂是(   )
    A . Cu B . H2O C . CuO D . H2
  • 14. 将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 . 加水 B . 降温 C . 蒸发水 D . 加溶质
  • 15.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丝:火星四射 B . 木炭:蓝色火焰 C . 镁带:生成氧化镁 D . 硫粉:黄色火焰
  • 16.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 4Fe+3O2 2Fe2O3 B . S+O2 SO2 C . H2+O2 H2O D . C+O2 CO2
  • 17. 物质的“性质——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 . 石墨质地软且滑腻——制作电极 C .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制霓虹灯 D .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作干燥剂
  • 18.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烷的摩尔质量是20g/mol B . 甲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 C . 1mol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 D . 1 mol甲烷约含6.02×1023个甲烷分子
  • 19.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反应物均为单质 B .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 . 该示意图可以反映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 20. 用下图装置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通入气体一氧化碳,M处为氧化铜,加热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纯净的一氧化碳

    B. 若通入气体二氧化碳,M处为木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减少

    C. 若M处为木炭和氧化铜(密封玻璃管左端),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

    D. 在
    A . 若通入气体一氧化碳,M处为氧化铜,加热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纯净的一氧化碳 B . 若通入气体二氧化碳,M处为木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减少 C . 若M处为木炭和氧化铜(密封玻璃管左端),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 D . 在A、B选项的实验中,a处点燃尾气的目的完全相同
二、<b >填空题</b>
  • 21. 人类生活离不开空气和水土资源。

    ① 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约占空气体积78%的是,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② 浦东“8424”西瓜特别脆甜,这与土壤中某些矿物质含量适宜有关。如硅酸锌(Zn2SiO4),它是由种元素组成,其中锌、硅、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③ 家用净水器中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了它的性。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该实验中若正极产生3mL气体,负极产生气体体积约为 mL,检验氧气的操作及现象是

  • 22. 下表是NaCl、KCl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S(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S(KClO3

    3.3

    7.3

    13.9

    23.8

    37.5

    56.3


    ①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100g水;

    ②40℃时,将10gKCl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最简分数);

    ③ “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 工业上用氯化钠溶液制备氯酸钾,主要流程如下:

    (第Ⅱ步中发生的反应:NaClO3+KCl→NaCl+KClO3

    上述流程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水是否参与第Ⅰ步化学反应?(填“是”或“否”)。

    溶液A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含有(填化学式)。

三、<b >实验探究题</b>
  • 23. 以下改进实验能够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①图1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②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可以制取氧气,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写一点),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图3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④待图3实验结束后,将甲试管从烧杯中取出并按下图进行实验。若白磷足量,理论上进入试管中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 24. 根据题意回答。

    ①写出仪器名称:a,b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一组装置是(填编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下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最终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选填“甲~丁”);

    ④ 资料表明:高铁酸钾(K2FeO4)固体也能用于制取氧气,原理如下:

    方案一:4K2FeO4 2Fe2O3+4K2O+3O2↑  

    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Ⅰ.关于以上方案说法错误的是

        a.方案一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节能简便

        c.方案一、二均可在图1的装置B中进行实验

        d.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Ⅱ.若用方案一(4K2FeO4 2Fe2O3+4K2O+3O2↑)制取0.3mol氧气,需要高铁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25. “数字化实验”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请回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Ⅰ.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色,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试管的作用是

    Ⅱ.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填“强”或“弱”)。

    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Ⅰ.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若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证明反应生成了水。

    Ⅱ.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③ 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Ⅰ.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

    较之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更为剧烈,原因是

    Ⅱ.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选填a~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