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17-12-20 浏览次数:2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街上行人还不多,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在井边打水。 B . 《草原夜色美》《敖包相会》等经典歌曲更是娓娓动听 , 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C . 旧社会,地主老财家的仆人,整天过着饮泣吞声的生活。 D . 颓唐的梦境里,我看见纷飞的蝴蝶从花间跌落。
  • 2. 下面文段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昨夜见军 , 可汗大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鞍马,从此替爷征。

    A . 昨夜见军:文书、告示 B . 可汗大兵:检查、核对 C . 为市鞍马:希望 D . 愿为鞍马:集市
二、<b >默写</b>
  • 3. 根据课文默写。                    
    1. (1) 与君离别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 (2)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3) 年少万兜鍪,。(辛弃疾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4. (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 (5) 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
    6. (6) 。”《泊秦淮》中这两句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愤。(杜牧《泊秦淮》)
三、<b >书写</b>
四、<b >名著导读</b>
  • 5. 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

        刺刀啪嗒一声碰在石头路面上。

        彼特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有人袭击,愣了一下。他立刻尽全力往回夺枪。保尔把整个

        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突然一声枪响,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落到路旁的壕沟里去了。

        A听到枪声,往旁边一闪,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往回夺枪。那家伙转着枪身,扭绞着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紧抓住不放。押送兵简直气疯了,猛一使劲,把保尔摔倒在地。就是这样,枪还是没有夺走。保尔摔倒的时候,就势把那个押送兵也拖倒了。在这样的关头,简直没有什么力量能叫保尔撒开手里的武器。A两个箭步,蹿到他们跟前,他抡起拳头,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紧接着,那个家伙的脸上又挨了两下铅一样沉重的打击。他松手放开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只装满粮食的口袋,滚进了壕沟。还是那双强有力的手,把保尔从地上扶了起来。

    1. (1) 上面选段出自名著《》,作者是
    2. (2) 选段中A是谁?选段体现了保尔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b >诗歌鉴赏</b>
  •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墨葡萄诗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屡应乡试不中,空有满腹经纶不得施展。水墨《葡萄图》,是徐渭的代表画作之一。

    1. (1) 第三句中的“明珠”指什么?
    2. (2) 末句连用两个“闲”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六、<b >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①致:送去。②宰藏:蓄积财物。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景公使使者至         ②分食

      ③使者              ④辞之何也

    2. (2)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是寡人之过”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欲辱之 B . 齐之习辞者也 C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 至之市
    3. (3)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4. (4) 选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七、<b >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麦子熟了

        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因为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他和城市的一个叫魏

        程的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了议题:7天之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第一天,占喜在机场被新爸新妈接进了豪华的宝马车,他害羞地靠在真皮座椅上面,不说话,认真地看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忽然,他泪水盈眶。

        这个以前在山沟里疯跑,活泼开朗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想考上大学,在城里生活。可是他知道,他更可能中途辍学,流浪在城市某条喧嚣的马路上。这次机缘巧合,他提前进入了城市,小小的心里波澜起伏,何况现实的城市,比那个瑰丽的梦,仿佛更精彩。

        占喜住进了一栋豪华如天堂的复式公寓,拥有一间无比舒适的大卧室。面对丰盛的晚餐,他无所适从,紧张得5次掉筷子。接着,新爸新妈一次给了他200元的零花钱。从前,他一个月只有1元的零花钱。

        在气派的理发店里,占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一次泪水盈眶。

        不久,他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生活。

        白天,他靠在松软宽大的沙发上,茶几上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零食,面前是尺寸巨大的液晶电视。他自在地享受这一切,除了脸颊上两抹褪不去的高原红,就像是在这里长大的。

        此时,观众们忧心忡忡——这个孩子会丧失本性,沉迷于吃喝玩乐吗?

        某天,占喜被安排去卖报。归途中,占喜变得少言寡语。他看到城里人行色匆匆,在马路之间穿梭,犹如他在田间穿梭,也看见天桥下的乞丐,衣衫褴褛地等待施舍……那天,他对记者说,城里人也有穷人,生活也不容易。记者问,那你同情他们吗?占喜说,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幸福靠自己。

        说话时,他分明又是那个崇尚奋斗、一直努力的高原孩子。

        当晚短信预测,大多数观众仍然觉得占喜不愿回乡。然而,谜底提前揭晓——当占喜得知父亲不慎扭伤脚的消息时,他立刻要求赶回家乡。

        “为什么急着要走?父亲的脚伤不是大事,难得来一次城里。”记者问。

        占喜只说了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父亲很早双眼失明,哥哥在外打工,弟弟还年幼,14岁的占喜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他难以不被城市吸引,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眷恋自己贫穷的家、艰辛的父母、几亩薄田和已经成熟的麦子。

        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牵肠挂肚的现实世界。

        回到农村后,占喜仍然五点半钟去上学,啃小半个馍馍当午餐,学习之余割麦挑水,补丁长裤配布鞋,刻苦读书不改初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占喜见识了前所未见的繁华都市,享用过从未经历的物质生活,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个印着高原红的孩子,未曾忘记担当家的责任——“我的麦子熟了”,当《浮士德》的俗世诱惑变相重演,这是一句最朴实的箴言。

    1. (1) 通读全文,说说占喜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子。
    2. (2) 文中两次描写占喜流泪,请你揣摩他当时的心理。
    3. (3) 文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短信预测——占喜一定不会回家,有什么作用?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炊烟

    赵丰

        ①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②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村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滚动,炊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屋的上空,拥抱那乳白色的晨雾。农人们扛着锄、牵着牛走出村庄,伴着鸡鸣、狗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缕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梁,农人们荷锄而归。

        ③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炊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村生活,不然《桃花源记》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④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对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惯了鸡鸭畜禽的屎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踏实和舒适。

        ⑤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秸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村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⑥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玷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⑦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1. (1) 作者在第③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2. (2) 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在第④段中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
    3. (3) 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4. (4) 在第②段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从描写内容及表达作用两方面作简明的赏析。
八、<b >命题作文</b>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