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绣湖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

更新时间:2018-06-15 浏览次数:13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欢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欢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发现和提出问题 B . 建立猜想或假设 C . 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 D . 交流合作
  • 2. 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0.15米  B . 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35立方米 C .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600毫升 D . 我们的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
  • 3. 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可以看到的结果是(    )
    A . 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 . 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 .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 .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 4. (2016七上·浙江期中) 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 . 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 . 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 . 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 . 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 5.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这些带着灰色幽默的词汇深入我们的生活,对上述植物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每一粒豆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种子 B . 苹果树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苹果树 C . 大豆、大蒜、生姜、苹果细胞中都有细胞壁 D . 苹果属于裸子植物
  • 6. 小明在吃王鱼时,不小心被王鱼刺刺到喉咙,感到很痛。是下面哪种组织在起作用(    )
    A . 上皮组织 B . 肌肉组织 C . 神经组织 D . 结缔组织
  • 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试管夹夹取   B . 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自来水冲洗后放回原瓶中 C . 对量筒进行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D . 使用后剩余的药品不要乱丢,也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
  • 8. 显微镜下可见游动着的草履虫在遇到棉花纤维阻碍时就会后退,改变方向,再试探前进。此现象说明(    )
    A . 草履虫有视觉器官,可以发现障碍物 B . 草履虫有运动系统,可以自由游动 C . 草履虫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 D . 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9. 某实验小组同学在目镜(5×)和物镜(10×)的镜头组合下,看到了视野中有一长条形微生物在按顺时针方向游动(如图)。有A、B、C、D 四位同学根据实验事实,针对被放大对象的倍数、装片上真实微生物的游动方向和看到的像的性质等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 长度放大50倍、顺时针、倒像   B . 面积放大50倍、逆时针、倒像 C . 长度放大50倍、逆时针、正像   D . 面积放大50倍、顺时针、正像
  • 1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细胞结构知识分析,引起枫叶颜色变化的物质存在于哪种结构中(    )
    A . 叶绿体 B . 细胞核 C . 液泡 D . 细胞壁
  • 11.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 . 自来水、生理盐水、碘液 B . 生理盐水、自来水、碘液 C . 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D . 凉开水、自来水、碘液
  • 12. 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  )

    A . 神经系统、心脏、血液、衣藻 B . 运动系统、果实、花、甘薯 C . 呼吸系统、种子、茎、鸭蛋 D . 消化系统、肝脏、萝卜、香菇
  • 13.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B . 心肌是由心肌细胞构成的一种肌肉组织 C . 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 . 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 14.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20毫升液体时,俯视液面读数,倒出10毫升液体后又仰视液面读数,读出的数值V(    )

    编号

    量程/mL

    分度值/mL

    10

    0.2

    50

    1

    100

    2

    200

    5

    A . V=10毫升 B . V<10毫升 C . V>10毫升 D . 无法判断
  • 15. 要测一拇指粗细、长短的柱形金属块的体积,现有足量的水和表中所示的量筒可供选择,从可行性和准确性上考虑,应选用的量筒是(    )
     

    编号

    量程/mL

    分度值/mL

    10

    0.2

    50

    1

    100

    2

    200

    5

    A . B . C . D .
  • 16. (2016七上·浙江期中) 下表所列数据来源于一个有关细菌种群数量在25小时内增长的实验。图中哪个曲线最能反映左表的结果(  )

    时间

    细菌数量

    时间

    细菌数量

    0

    750

    15

    35000

    5

    9000

    20

    11000

    10

    44000

    25

    6000

    A .   B . C . D .
  • 17. 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B .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 . 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幔是最内层 D .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软流层组成的
  • 18.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对光时,应转动物镜转换器,先将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B . 如果外界光线较暗时,应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C . 如果观察到的物像有些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 . 如果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将会变亮,物像将会变大,细胞数目将会变少
  • 19. 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B .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 . 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D . 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 20.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一药匙食盐放入装有10毫升水的三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都有少量食盐。为了让食盐完全溶解,甲同学对烧杯进行加热,乙同学在烧杯中继续加入10毫升水,丙同学往烧杯中再加入10毫升酒精,结果甲、乙同学都达到了目的,丙同学未达到目的。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是不同的 B .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C . 物质的溶解能力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 不同种类的液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二、填空题
  • 21. 丹麦科学家在格陵兰发现了一种体长仅0.1毫米的物种,它们生活在温度很低的淡水中,以啃咬深水苔藓上的细菌或藻类为生,并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试根据以上信息分析:
    1. (1) 该物种属于(选填“动物”或“植物”)。
    2. (2) 试验发现1毫升的该类淡水中含有该物种的个数有200个,则2升该类淡水中含有该物种的个数是个。
    3. (3) 为研究该物种的基因情况,如果将它带入太空,你认为该物种的质量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2. 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物体复杂的结构是细胞的结果。图中过程2的意义在于
    2. (2) 被蚊子叮咬时,人能感觉到并会用手拍打,这是通过图中(选填“甲”、“乙”或“丙”)所示的细胞来传递信息的。
  • 23. 如图,A、B、C、D四种生物都属于生物,其中属于植物的是

  • 24. 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蛇属于五类脊椎动物中的类动物。
    2. (2) 图中C类动物是以(填“终身用肺呼吸”或“胎生哺乳”)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的。
  • 25. 下列选项中:A.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    B.细胞扁平,排列紧密  C.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    D.能输送水分、无机盐等物质

    属于植物保护组织特点的是 ;属于植物分生组织特点的是;属于植物输导组织特点的是;属于植物营养组织特点的是(填字母)。

  • 26. 小鹏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 (1) 小鹏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鹏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2. (2) 调节完毕,小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操作中他再次发现天平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小鹏正确的操作应当是
    3. (3) 最后,小鹏用调好的天平准确地称得物体的质量为62.6克,他在右盘中放了50克和10克的砝码各一个,请你在右图的横梁标尺上画出此时游码的位置。

    4. (4) 在学完托盘天平的使用后,小鹏发现实验时操作不当会引起读数误差,下列操作会引  

      起读数比实际值小的是

      ①游码没有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

      ②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就停止调节

      ③使用生锈的砝码              ④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 27. 光学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和研究生物体细微结构的一种重要仪器,下面是与显微镜构造和使用相关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1

    40×

    2

    10×

    10×

    3

    15×

    1. (1) 上表为3台显微镜不同镜头组合。为了方便寻找某一目标细胞,需要尽可能观察到标本更大的范围,应选用显微镜的序号是
    2. (2) 如图在视野中观察到有一微生物往左下方游动,若要持续观察到这个细胞,应不断向移动装片。
    3. (3) 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调焦很久找到了表皮细胞, 轮廓不明显且很难看清楚细胞中液泡等结构,你的建议是调节,让所成的像更加明显。
    4. (4) 同学们初次使用显微镜时,出于好奇,希望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一切物体,而很多物体都无法在显微镜下成像,如树叶、手、文具盒等的原因是
  • 28. 参加考试时,人常常会感觉到紧张,这与人体的系统有关,同时人们也会感觉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体现了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系统和系统的活动也会加强。可见人体内的各个系统是相互协调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29. 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1. (1)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2. (2) 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3. (3)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三、实验探究题
  • 30.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 (1)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2. (2)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的平均温度如表。

      由上图得出结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3. (3)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4. (4) 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5. (5) 实验中,若燃着的酒精灯中酒精不足,现要添加酒精,采取的操作是:先,再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 31. 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

    声强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

    泡产生

    少量气

    泡上升

    上升气

    泡增多

    大量气

    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

    气泡形

    成,水

    变浑浊

    沸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的数据是,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时,响度最大。
    2. (2) 当时他们是在如乙图中所示 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则该实验估计是在(填暑假或寒假)完成的。
  • 32.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右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 (1)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 (2)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 (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3. 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的距离(绳长)/米

    小球质

    量/克

    摆动幅

    度S/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O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O

    3

    1.0

    30

    0.O5

    39.8

    2.O

    4

    1.0

    30

    0.O8

    39.7

    2.0

    5

    1.3

    20

    0.O5

    45.3

    2.3

    1. (1) 要完成上述实验,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秒表和
    2. (2) 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球质量和无关,由决定。
    3. (3) 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选填“长”或“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