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同步...

更新时间:2024-05-20 浏览次数:7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 , 都要费许多笔墨。

    A . cāng   bīn   xù   xiāo B . chuàng  pín   xù   xiào C . cāng   pín   chù   xiào D . chuàng  bīn   chù   xiāo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上周,特级教师做客电视台“中考快车”栏目,在席间没有高谈阔论 , 而是言简意赅,为初三学子复习迎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B . 老师强调考场作文应质朴真实、以情动人,文采藻饰过盛就可能忽视了对内容、主旨的的追求。 C . 模仿经典能提高写作水平是有例可援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就借鉴了崔颢的《黄鹤楼》。 D . 平时文章要反复修改,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才能捋顺自己的思路,完善作文的语感,从而达到文从字顺,形美质优的效果。
  • 3. 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 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的广阔衬托孤寂之感。 C . 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 .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 4. 下面对古诗《登幽州台歌》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 这首短诗,诗人通过抒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B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D . 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 5. 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 . 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 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 .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 . 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 6. 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 .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 . 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 7. 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一个宁静的黄昏,郁闷无处发泄的他孑然登上了幽州台。

    ②他们得以一展抱负,大显身手,建立不世奇功,流传千古英名。

    ③报国无门,兼遭羞辱,被贬军曹的陈子昂满腔热血降到冰点,情绪悲愤到极致。

    ④昔日,燕昭王筑起此台,其上放置黄金,招得郭隗、乐毅等贤才来奔。

    ⑤他极目望远,忆古思今,不平之气在心中酝酿发酵,化作几行不朽文字喷薄而出。

    A . ①④⑤②③ B . ①⑤③④② C . ③①④②⑤ D . ③④①⑤②
  • 8. 默写
    1. (1)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2. (2)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二、诗歌鉴赏
  • 9. (2023七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1) 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 . 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 . “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D . “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2. (2) 诗的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千古名句,请从“独”字进行赏析。
  • 10. (2023七下·湖南期末)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答题。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1) 下面对两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歌体裁不同:【甲】为古体诗,五言和七言兼用,诗歌的格律自由,且长短不限。【乙】为七言绝句诗,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B . 两首诗都用到了典故:【甲】诗题中有“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乙】诗句中有“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C . 两首诗都运用了互文的修辞:【甲】诗中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句与【乙】诗中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句,在翻译时要注意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去翻译。 D . 两首诗歌在题材上均属于怀古诗:【甲】诗登楼怀古,以历史陈迹为题材,登高望远,抒情感怀。【乙】诗闻曲怀古。以历史事件为题材,咏叹史实,托古讽今。
    2. (2) 这两首诗歌都属于怀古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回答说一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