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1) 鲦鱼出游从容
    2. (2) 请其本
    3. (3) 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 (4) 我非子,不知子矣
  • 2. 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 . 国人道之 B . 以我酌油知之 C . 何陋之有 D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3. 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 . 年与时驰 C . 陈太丘与友期行 D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1. (1) 庄 子与 惠 子 游 于 濠 梁 之 上。
    2. (2) 安 知鱼 之 乐?
    3. (3) 我 知之 濠 上 也。
  • 5. 翻译句子。
    1. (1)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 (2)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 (3) 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 6. 文言文阅读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潭中鱼百许头     斗折蛇行,明灭 B . 下见小潭,水尤冽      以其境过 , 不可久居 C . 安知鱼乐              心乐 D . 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似游者相乐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乙文以动静结合写鱼“似与游者相乐”,这两者的用意都是借“鱼之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 . 甲、乙两文都写了人在观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但甲文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而乙文侧重写景,寓情于景。 C . 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的作者柳宗元都善于将主观的情意转移到外物上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们都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甲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两个人因“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乙文以作者先乐后忧的对比,表明作者融身于自然美景的欢乐只是暂时的,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调。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 7. 文言文阅读

    庄子谏楚庄王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 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 (1) 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庄王/欲伐越 B . 能见/百步之外 C .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 . 故/知之难
    2. (2) 下面加点的“之”与“子之不知鱼之乐”中的前一个“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愚患之 B . 能见百步之外 C . 王之伐越 D .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②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 (4) 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