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0 浏览次数: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 1. 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研究物质的变化是认识物质的重要途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滴水成冰 B . 粉碎矿石 C . 甲烷燃烧 D . 冰雪融化
  • 2.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 . Al2O3 氧化物 B . O3单质 C . MgCl2 盐 D . NaHSO4 酸
  • 3. 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 过滤 B . 滴加肥皂水 C . 稀释浓硫酸 D . 测量溶液pH值
  • 4.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通常可用于灭火 B . 盐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 C . 氢氧化钠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 5. (2023九上·合肥月考) 建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使用了大量钒钢,如图所示是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 钒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钒的中子数为50.94 C . 钒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 D . 图中x=23
  • 6. 一些食物近似pH如下表

    食物

    葡萄

    牛奶

    面汤

    苹果汁

    pH

    4.0~4.4

    6.3~6.6

    7.6~8.0

    2.9~3.3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葡萄 B . 面汤属于酸性食品 C . 葡萄和牛奶均为酸性食品 D . 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强
  • 7. (2020九上·苍溪期末)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十八种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脯氨酸(C5H9NO2)说法正确的是(   )
    A . 脯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5 g B . 脯氨酸属于氧化物 C . 脯氨酸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 D . 一个脯氨酸分子由5个碳元素、9个氢元素、1个氮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 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皮肤若被蚊虫叮咬,可在叮咬处涂抹肥皂水 B .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 可用蘸食醋的棉布擦拭表面有锈的刀具 D .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 9. (2018·内江)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可得出(   )

    A . 该反应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B .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 . 该反应的类型是化合反应    D . 反应前后分子不发生改变
  • 10. 洁厕灵是清洁剂,含有盐酸。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两者混合会产生有毒物质X,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HCl+ NaClO=NaCl+X↑+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ClO中Cl的化合价为-1 B . X的化学式为2Cl C . 家庭使用时两者不能混合 D . 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 11. 下列表示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2+3H2O B . 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CaO+CO↑ C . 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D . 制取硫酸铜CuO+H2SO4=CuSO4+H2O
  • 12.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
    A .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 D . 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3分,共24分)
  • 13. “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根据题意填写下列空格
    1. (1) 2个铜原子
    2. (2) 标出硫酸锌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14. 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 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填标号)。
      A . 卧薪尝胆 B . 釜底抽薪 C . 火上浇油 D . 煽风点火
    2. (2) 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石”转化为“灰”,“灰”遇水成浆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 酸雨对我们生产、生活危害较大,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不恰当所引起。酸雨pH5.6(填“>”、“<”或“=”),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某些化学性质相似,请完成化学方程式:SO2+2NaOH===+H2O。
  • 16.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1) 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图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8分,每空2分)
  • 17.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二氧化碳选用(填字母,下同)装置,验满的方法是
    3. (3) 要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选择用的发生装置为,能用E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是,当看到导管口出现时开始收集气体;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0分)
  • 18. (2017九上·合肥期中) 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塑胶跑道工程广泛应用,合成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其分子式式C15H10N2O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 (2) 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C15H10N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 (3) 500g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g.
  • 19. 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含有NaCl、MgCl2等物质),被誉为“国防金属”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镁在高温下与O2、N2或CO2均可以发生反应。

    1. (1) 操作a的名称是。贝壳煅烧前要将其粉碎,其目的是
    2. (2) 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步骤②反应的过程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 (4) 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 试剂X的名称是
  • 20.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包括表中空格)。

    【查阅资料】 Na2SO4溶液呈中性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 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

    1.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

      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

    3. (3)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三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4. (4) 【实验探究】

      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5. (5) 为了验证其佘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两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6. (6)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老师对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5)中实验操作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得到如下结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1. (2024·蒸湘模拟) 化学项目组为测定造纸厂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取废水样品100g倒入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测得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 (2) 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