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 . 发动秋收起义 B . 进行城市斗争 C . 开展土地革命 D . 举行工人暴动
  • 2. (2023八上·南海期末) 历史上瑶族被称作“徭”,被蔑称为“动物”,但在长征途中红军在书写“红军绝对保护倔民利益”的标语时, 已把“徭”改写成人字旁的“徭”。这反映红军( )
    A . 严守纪律顾全大局 B . 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C . 维护少数民族尊严 D . 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 3. (2023八上·隆回期末) “它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懂得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从此,人民军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起来。”材料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南昌起义 D . 秋收起义
  • 4. (2023八上·青县期末)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某校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应选择的路线是(   )
    A . 瑞金一遵义一吴起镇一会宁 B . 瑞金一吴起镇一遵义一会宁 C . 井冈山一遵义一会宁一吴起镇 D . 井冈山一会宁一遵义一吴起镇
  • 5. (2023八上·伊犁哈萨克期末)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艰苦卓绝,留下许多充满胜利豪情的诗句。其中歌颂南昌起义的是(  )
    A . “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 B . “泣鬼惊神第一枪,从来弱小变强梁” C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 “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
  • 6. 如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A . 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 . 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C . 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 . 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 7. (2017八上·钦州港开学考)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的学校是(  )
    A . 京师同文馆 B . 京师大学堂 C . 黄埔军校 D . 福州船政学堂
  • 8. 题18图所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A . 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B .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C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破裂 D . 国民革命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 9.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强调: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中国唯一生路”。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 .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 反对袁世凯独裁 C .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 打败日本侵略者
  • 10. 有人将长征比喻为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棋局,收官之时,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盘赢得胜利的新棋局。“新棋局”中的一步好棋是( )
    A . 胜利召开遵义会议 B . 避敌主力进军贵州 C .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 . 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 11. 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党员成分的统计图(部分)。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党的基层组织不断扩大 B . 革命道路由城市转向农村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D . 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改变
  • 12. 民国十六年1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我军”是( )
    A . 湖北新军 B . 国民革命军 C . 工农红军 D . 八路军和新四军
  • 13. 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寒冷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A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 . 坚定信念、不怕困难 C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14. 1928 年 1月,井冈山地区的遂川县传出这样的歌谣: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这一歌谣可用于研究(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创建人民军队 C . 工农武装割据 D . 长征胜利结束
  • 15. 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武昌起义
  • 16.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一一毛泽东”该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井冈山会师 C . 广州起义 D . 秋收起义
  • 17. 下图为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是(   )

    A . 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 . 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 . 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 . 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 18. (2023八上·期末)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胜利的标志是( )
    A . 会宁会师 B . 吴起镇会师 C . 湘西会师 D . 延安会师
  • 19. 1935年10月毛泽东途径六盘山时所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词中“屈指行程二万”是指(  )
    A . 北伐战争 B . 秋收起义 C . 井冈山会师 D . 红军长征
  • 20. “北伐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攻取两湖,为北伐军向北发展扫除障碍。然后消灭孙传芳,最后,在适当时机讨伐张作霖。”这表明北伐军( )
    A . 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方针 B . 促进了工农运动开展 C .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如下图所示

    1. (1) 毛泽东作出材料一中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之前,他在湘赣边界领导了哪一次武装起义?
    2. (2) 材料二中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起点、转折点、终点分别是什么?
    3. (3) 如上图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4. (4) 红军长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 22. (2023八上·期末) 城市见证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繁荣开放的长安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亚洲人。他们是作为商人、传教士和雇佣军来到中国的。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这段短暂时期外,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荣辱与共的南京

    材料三 历经革命锤炼的城市

    ③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④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⑤遵义会议会址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都长安繁荣的表现(两点即可)。
    2. (2) 根据上图提示并结合所学,将时间轴中①②处内容填写完整。
    3. (3) 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填写与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图片序号: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任务二2024年1月中旬,遵义市将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活动。汇演宣传单以图片⑤为背景图,现在请你为图中的“遵义会议”拟定一份红色文化宣传稿(要求:写出时间、内容及地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