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常...

更新时间:2024-04-18 浏览次数:1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杭州期中) 以下经典作品的相关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家萧红善于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内心世界。 B . 《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全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诗中写的是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D .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 2. (2023七下·云南期中) 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 . 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C . 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D . 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 3. (2023七下·桐乡期中)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市买鞍鞯”中的“鞯”指马鞍下的垫子, “南市买辔头”中的“辔头”指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B .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阴阳割昏晓”指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C . 古代有很多表示长度单位的词。如“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就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寻。 D .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如“孤常读书”中的“孤”属于自称; “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属于他称。
  • 4.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    (  )
    A . 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B . 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 C . 虎妞爱上了祥子 D . 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二、默写
  • 5. (2023七下·常平期中)  诵读经典诗文,恍若身临其境,可以怡情悦心。请你根据关键词,正确填写古诗文名句。 

    主题

    内容

    山河秀美

    杜甫在《望岳》中“ ,  ”描画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陆游在《游山西村》中“ ,  ”写出溪水潺潺,山路陡转的美景;杜牧《泊秦淮》中“ ,  ”描绘了江南朦胧的水色夜景。

    情感体验

    登高望远,领略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的旷世孤独;月华如水,陪王维感受 “  ,  ”(《竹里馆》)中物我合一的宁静淡泊;远涉边塞,体验木兰在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的艰苦军营生活中的默默坚守。

  • 6. (2023七下·广东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2. (2) 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3. (3) 《木兰诗》中“”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斗的激烈。
    4. (4) 《春夜洛城闻笛》中抒发游子在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5. (5) 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 7. (2023七下·杭州期中) 【任务二】梳理“经典诵读”知识点

    请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 “”;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一句 “”,让人动容;花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 “”,黄河奔腾的水声勾起少女心中对家人的不舍与孤独,战胜归来后, “”更是传达了木兰的思家心切。

  • 8.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2. (2)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3. (3)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 (4)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5. (5) 《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虽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9. (2022七下·萧山期中) 为了彰显文化特质,扬我志愿者风采。同学们想写一篇文字稿,拟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他们整理了如下材料。根据积累,请你帮他补全古诗文名句。
     

     主题词  

     

     古诗文名句  

     

     出处  

     

     思乡心切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环境苦寒 

     

     。 

     

     《木兰诗》 

     

     安慰家人  

     

     。 

     

     岑参《逢入京使》 

     

     虽无才,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 

     

     韩愈《晚春》  

  • 10. (2023七下·桐乡期中)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目。
    1. (1)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2. (2) ,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
    3. (3)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
    4. (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 (5) 杨花榆荚无才思,。(《晚春》)
    6. (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7. (7) 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 11. (2023七下·桐乡期中) 古诗文积累。
    1. (1)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 (2)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远万里急赴沙场的句是
    3. (3)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4. (4) 田园诗人王维的《竹里馆》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1. (1) 青树翠蔓,。(《小石潭记》)
    2.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桃花源记》)
    3. (3) 《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儿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句子是:
    1. (1)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 (2)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岑参《逄入京使》中用“马上相逢无纸笔,”一句诗,抒发对家乡亲人的万千思念。
    4. (4) 面对春天多彩的自然景象,很多诗人都留下了让人久吟不忘的诗句,你也想到了“”这一描写春天的诗句。
  • 14. 名句默写。                                
    1. (1)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 (2)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3. (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诗句是:
    4. (4) 《约客》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交代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的诗句是:
  • 15. (2023七下·尧都期中) 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古诗犹如天上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精神家园。王维用“”(《竹里馆》)写出了自己独居幽林、抚琴吟诗的洒脱之态;李白用“”(《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自己的浓浓乡思;木兰用“”(《木兰诗》)表达了自己代父从军的坚定决心;韩愈用“”(《晚春》)赞扬了杨花、榆荚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岑参用“”(《逢入京使》)夸张却又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思念家乡到极点的情态。 

  • 16. (2023七下·期中) 小文读到《孟子》经典名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小语发现,这个学期读到的诗歌可以完美印证,你试试看!

    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那是杜牧在《泊秦淮》时“”的忧患,是李商隐在《贾生》中对汉文帝“”的遗憾、愤慨;国之本在家,那是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时“”的乡思,是木兰辞却高官放弃厚禄“”的惦念。

  • 17. (2023七下·龙华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1) 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2. (2)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3. (3)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4. (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 (5)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泪眼望乡,“”让人动容(岑参《逢入京使》);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暮宿黄河边,“”,坚强背后是少女心中的不舍与孤独(《木兰诗》)。
三、名著导读
  • 18. (2023七下·杭州期中) 请根据描写,填写相对应的人名。
    1. (1) 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着,上唇很一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 ) (《骆驼祥子》)
    2. (2) 出身于大户,但他却投 身革命,本可锦衣玉食, 却偏偏散尽家财,为信仰劳碌奔波。( ) (《红岩》)
    3. (3)  被捕后,敌人用竹签钉手指等酷刑折磨她,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毒刑拷打是

      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 )(《红岩》)

  • 19. 名著阅读

    忽然,泪一串串地流下来,不但想起了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一个家呢?

    1. (1) 以上文段选自(作者)的小说《》,小说中的“他”是个的人(性格特点),文段中“三起三落”的“第三落”指的是
  • 20. (2023七下·深圳期中) 名著中有很多经典的“心理描写”的相关情节,请阅读下表,完成探究任务。                                                                                                                                                  

    名著

    选文

    “心理描写”批注

    《朝花夕拾》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段文字是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后,我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②《

    四外什么也看不见,他心里感觉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主人公从“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可以看出他心里的挣扎。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我们读过的《艾青诗选》《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中均有这一主题体现,请从这三本名著中任选一本,结合作品内容,说说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

  • 21. (2022七下·萧山期中)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 

     【乙】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的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 

    1. (1) 上面两个语段都选自小说《》,作者。 
    2. (2) 批注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请参照以下示例,给语段【乙】作批注。 

       示例:【甲】段文字中,多个“那么”连用,写出了祥子面对属于自己的车的时候,内心无比愉悦,意气风发的样子,看哪哪都好。 

    3.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上题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然而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B . 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余新江、齐晓轩、刘思扬等。 C . 《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告别老一辈单打独斗、创立家业的狭隘思维,坚持互帮互助,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D . 上题小说出现了许多周边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不给仆人吃饭的杨太太、诈骗祥子的二强子、抢车的大兵等。
  • 22. (2023七下·期中)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

    “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选文中的“先生”是指,祥子叫先生另找人的原因是(事件)。

  • 23. (2023七下·期中) 中国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刚柔并济的女性形象。花木兰替父从军,十多年战场生涯,勇猛杀敌;国家重归和平时她回到家里,依然是替父从军之前的那一个身着普通布衣、爱美的女子,侍奉父母的孝顺女儿。请你从以下三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一位女性,结合相关情节,具体分析其刚柔并济的性格与品质。

    A.小福子《骆驼祥子》)B.江姐(《红岩》)C.徐改霞(《创业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