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质量调研卷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54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22六下·新城期中) 下列带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笑   起   B .    弱   淡     C . 平   谐   D .    飘   驿
  • 2. 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萧萧暮雨子规啼(杜鹃鸟) B . 要留清白在人间(指高尚的节操) C . 却看妻子愁何在(与“丈夫”相对应) D . 王孙自可留(此处指诗人自己)
  • 3. (2023·汉川)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B . 别出心裁的创意,让大家惊叹不已。 C . 你的表演太出色了,我甘拜下风 D . 他的这篇短文十分朴素,却如黄钟大吕 , 震撼人心。
  • 4. (2023·汉川)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 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B . 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城南旧事”等书。 C .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D . “这怎么可以?”赵杰生气地说:“我不会答应你的!
  • 5. (2023·汉川)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我们小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B . 这件往事就像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 C . 我希望学校能重新开放校图书馆。 D . 中国已经成为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 6. (2023·汉川)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 B . 《两小儿辩日》一文中能证明“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C . 《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这三首古诗分别与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七夕节、元宵节有关。 D .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表达的意思相近。
  • 7. (2023·榆林)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然不同

    zhàn

    侵xí

    sōu

    寒风lǐn 

  • 8. 选词填空。
    1. (1) 重叠   重合

      ①所有的绿,挤在一起,在一起,交叉在一起。

      ②对称图形可以完全

    2. (2) 金晖   余晖

      ①白桦树在灿灿的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②夕阳的透过云霞,洒在江心。

    3. (3) 漫灭   磨灭

      ①人民教师为培育后代作出了不可的贡献。

      ②这些事是永不的回忆。

  • 9. 默写古诗词。
    1. (1)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2. (2) 野旷天低树,。(《宿建德江》)
    3. (3)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4. (4) 千磨万击还坚劲,。(《竹石》)
    5. (5) ,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
    6. (6) 一水护田将绿绕,。(《书湖阴先生壁》)
    7. (7)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8. (8) !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 10. 按要求写句子。
    1. (1)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2.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自己的话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3. (3) 成长路上您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铭记在心。(改为双重否定句)
    4. (4) 根据下面的情境,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①数学试卷发下来,我考了59分。

      ②数学试卷发下来,我考了100分。

  • 11. 综合实践活动。

    即将告别生活六年的小学校园,毕业之际,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总结经验、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

    1. (1) 【活动一】名著引领我成长

      请你从《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这四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写上“推荐寄语”,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所选图书:《

      概括故事情节(课本上的除外):

      推荐寄语:

    2. (2) 【活动二】临别赠言显真情

      难忘同学情,难忘旧时光,请你把最真挚的感情化作赠言送给×x同学吧,在赠言中用上送别的诗句。(同学的名字用××代替)

二、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生命的声音

    ①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②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③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大都是在孤独和绝望中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他想:与其这样在孤独无望中熬下去,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④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设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最恶毒的诅咒,甚至是打在脸上的巴掌声,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恍惚中程来,重新振作起来。

    ⑤但没有,什么也没有,连一块坷垃②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⑥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⑦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⑧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⑨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叉了一口气。

    ⑩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⑪他如老僧入定③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⑫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⑬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⑭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⑮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教了。

    ⑯当他被教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⑰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导致矿井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坷垃]方言,就是泥土块的意思。③[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 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 (1) 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 (2) 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百感交集

    3. (3) 在划横线的句子中,先写蚊子的声音不大,后又写蚊子的声音“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这样矛盾吗?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作简要的分析。
    4. (4) 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 13. 阅读。

    雪墙

    文/魏永贵

    ①99号楼的供暖锅炉在天空第一次飘雪花的时候轰隆启动了。从早晨四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一直发出呼呼啦啦的吼声。不时还有一辆卡车碾过楼侧的地面,轰隆隆向锅炉房倾倒黑煤,于是粗大的烟囱冒出的黑烟和着呼呼啦啦的吼声,随西北风压向99号楼

    ②供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二十几家的防盗门被人一一敲响了。这个露着七分微笑三分乞求的人是新搬来的101,起草了一份状子,要起诉供热公司的供暖房噪音过大,影响居民生活,要求赔偿损失并改造锅炉减少噪音。请大家在状纸上签名。

    ③大家都不耐烦,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101是小题大做,都说:忍一忍吧,你是初来乍到,习惯就好了。101不服气,说:“我测过这锅炉声,分贝太高,属于噪音,我们已经受到侵害。我几次打电话到供热公司,他们让我到法庭告去。我们当然应该维护合法权益。”面对101的理论,99号楼的主人们在哈欠声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好吧好吧,你就代表咱们告吧。”

    ④两天后正赶上一场大雪,天寒地冻,99号楼的暖气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起来,随后的一个星期,暖气片干脆生冷冰凉。打电话到供热公司询问终究,答复说:“去问你们同楼的101吧。”

    ⑤99号楼的居民们听懂了供热公司的弦外之音 , 纷纷去敲101的门。101听罢歉意地一笑说:“对不起诸位,但是错的不是我们。供热公司竟然以这种方式报复,咱们更不能让步,这场官司非打不可!”

    ⑥第二天暖气还是不热,101室的天花板便叮叮当当一直响个不停。101敲开了201的防盗门。201陪着笑说:“不好意思,屋里太冷只好跺脚取暖,再注意点儿就是。”等101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

    ⑦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的居民们突然感觉久违的暖气又回来了,而且比先前还热。锅炉的声音比以前小多了。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天晚上从本市电视台《热点透视》栏目里看见了101。当夜,各家的防盗门又被101一一敲开。这次他是来送供热公司的赔偿费的。来到了201户,主人端上热茶,红着脸说:“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101说:“踩跺脚其实没什么,那几天冷得受不了,我也是直跺脚。”

    ⑧几天后又下了一场大雪,天亮后,那雪把一号楼快封住了。人们很奇怪,要在以往这雪早被101铲走了。被堵在楼道的人们便想起101,只有101有工具。于是去敲门,许久没有动静。眼尖的在门上看见一张纸条:我搬家了,有事请电101101。落款时间已是两天前。

    ⑨人们都愣了。面对眼前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

    1. (1) 小说的环境“会说话”,文章中画横线的环境描写,以下哪些是它真正在说的“话”呢?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它说明当时天气特别冷,人们急需供暖。

      ②它表明99号楼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为下文101维权埋下伏笔。

      ③它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2) 文中的“弦外之音”指的是;关于“跺脚”的事,201表面上说,其实是
    3. (3) 请阅读2﹣7自然段,抓住关键句,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情节。

      从上图的对比中,你觉得101是怎样的人呢?

    4. (4) 关于“雪墙”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雪墙”既是指封门的雪堆,又暗指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B . “雪墙”是99号楼的居民们最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的线索。 C . “雪墙”指雪下得很大,厚得像堵墙,所以才更需要供暖。 D . “雪墙”之所以还存在着,是因为101没有及时将它铲走。
    5. (5) 有三位同学为这篇小小说补充了结尾,你最喜欢哪一个?在横线上写出理由。如果你有更理想的结尾,也可以写下来。

      A.当晚,99号楼的住户开会讨论了三个小时,最后决定向101打电话求救。

      B.幸亏太阳出来了,使雪墙变矮了许多,人们终于可以跨过或爬进爬出了。

      C.当晚,99号楼的住户的门被一一敲响,令人惊奇的竟是201,他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大堆铲雪的工具。半个小时后,雪墙又消失了。

三、书面表达
  • 14. 习作小屋。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个节日,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⑤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