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仿真模拟卷(二)

更新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1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青岛) 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 )
    A . 红细胞 B . 白细胞 C . 血小板 D . 血浆
  • 2. (2023·宜宾)   2023年5月10日,“太空快递小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快递中包括约70公斤新鲜水果,将保障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的营养需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果中的维生素C能有效预防坏血病 B . 水果中的部分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 . 水果中的无机盐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 D . 水果中的铁可以成为血红蛋白的成分
  • 3. (2023·安徽) 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 . 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 . 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 . 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 . 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 4. (2023·齐齐哈尔) 如图所示,曲线代表人体所需的三种有机物的消化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曲线X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B . 曲线Y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C . 器官D中含有胃液、肠液、胰液 D . 器官C是胃,蛋白质在此初步消化
  • 5. (2016·东营) 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 . 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 .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 . 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 . 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 6. (2019·昆明) 与菜豆种子相比,玉米种子特有的结构是( )
    A . 种皮 B . C . 胚乳 D . 子叶
  • 7. (2022·河南)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B . 物像模糊时,应调节④使物像更清晰 C . 光线明亮时,应选择②的凹面镜对光 D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⑤的放大倍数
  • 8. (2023·衡阳) 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时,叶球重1~3千克;引种到西藏后,叶球的重量可达6.5千克。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影响环境 D . 环境适应生物
  • 9. (2022·株洲) 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10. (2022·长沙) 某种植物可以通过输导组织向叶片输送有毒物质防止昆虫啃食。龟甲(一种昆虫)能巧妙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据此推测,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结构是(  )
    A . 叶肉 B . 叶脉 C . 上表皮 D . 下表皮
  • 11. (2023·湘潭)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B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最有力的证据 C . 哺乳类和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D . 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都是定向的
  • 12. (2023·吉林) 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受精卵在子宫中形成 B .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C . 胎儿和母体通过羊水进行物质交换 D . 男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早于女孩
  • 13. (2021·张家界) 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 米酒的酿制——利用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B . 酸奶的制作——利用了醋酸菌的发酵作用 C . 沼气的产生——利用了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 D . 食品的冷藏——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14. (2023·长春)  2022年12月,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迄今为止,样本中复活的病毒仅感染阿米巴虫一种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病毒内部有遗传物质 B . 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 C . 病毒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D . 该病毒与阿米巴虫是寄生关系
  • 15. (2018·贵港) 细菌与真菌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是有无成形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 16. (2023·广西)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变化。下列做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是( )
    A . 摄入充足营养 B . 集中精力专注学业 C . 拒绝与异性交往 D . 了解遗精和月经知识
  • 17. (2015八上·余干期末)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 . 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D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 18. (2017·怀化) 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   )

    A . B . C . D .
  • 19. (2023·绵阳) 下列有关青春期可能遇到的情况及处理方式,最恰当的是(  )
    A . 面对父母事事操心的做法,故意逆反抵制 B . 遭遇挫折或心烦的事,主动与人倾诉,调整心态 C . 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刻意保持疏远,不交往 D . 面对青春期的生理现象感到不安,但不与父母交流
  • 20. (2022·绵阳) 某小鼠群体中黄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且有一种基因组成的个体不能存活。遗传研究者任选黄毛鼠与黄毛鼠交配,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子代总是黄毛:黑毛=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小鼠的黄毛为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 B . 该小鼠群体中黄毛个体的基因组成均为Aa C . 若将黄毛鼠与黑毛鼠交配,子代一定全是黄毛 D . 若将黑毛鼠与黑毛鼠交配,子代一定全是黑毛
  • 21. (2023·凉山) 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气谚语“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主要运用了(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比较法 D . 调查法
  • 22. (2020·宜昌) 为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 . 甲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 B . 乙丙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C . 甲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 . 可形成两组对照,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 23. (2022·益阳)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等五项。某学校要了解本校学生“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应选用(  )
    A . 调查法 B . 测量法 C . 实验法 D . 观察法
  • 24. (2023·随州) 在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纷纷申领了制作各种发酵产品的任务,大家选用的主要微生物与发酵产品对应正确的是(    )
    A . 霉菌——馒头 B . 乳酸菌——白醋 C . 醋酸菌——酱油 D . 酵母菌——米酒
  • 25. (2023·随州) “天宫课堂”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向我们展示了“用筷子喝茶”的挑战实验: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 . 提出问题 B . 作出假设 C . 实施计划 D . 得出结论
  • 26. (2022·百色)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美洲拟蝴蝶鱼”中获得抗冻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主要应用了(   )
    A . 克隆技术 B . 杂交技术 C . 转基因技术 D . 发酵技术
  • 27. (2021·荆门)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生活,中学生需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选择均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的发生

    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以放心的外出活动,不担心会被感染

    ③野外考察或外出旅行时,有必要随身携带一个家庭小药箱

    ④碰到有人溺水,应大声呼救,观察并借助周围救援物品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⑤进入公共用餐场所,用适宜浓度酒精擦手,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 28. (2022·益阳) 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活动中,以下几位同学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 甲同学:选取个体大小和年龄一致的水蚤,随机分组 B . 乙同学:设置清水与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进行对照实验 C . 丙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水蚤10s的心跳次数 D . 丁同学: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修改实验数据
  • 29. (2017·赤峰) 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

    ①酸奶、米酒    ②食用油、豆腐     ③酱油、食用醋     ④火腿肠、牛肉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30. (2023·甘孜) 出现下列哪种情况的同学需要看心理医生( )
    A . 考试前心情比较紧张 B . 总疑心其他同学说自己坏话 C . 剧烈活动后身体很疲劳 D . 与同学闹矛盾后心情不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 31. (2023·襄阳)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图一为某林地中能量流动示意图,虚线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图二为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图一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选填“单向”或“双向”)流动的。
    2. (2) 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3. (3) 动物属于图二中的(选填“甲”或“乙”或“丙”)。
    4. (4) “林”和“草”泛指不同的生态系统。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一些。
    5. (5) 森林能净化空气,有“地球之肺”之称,这说明生物能环境。
    6. (6) 古代的蕨类植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蕨类植物具有(器官)的分化。
    7. (7) 我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二中①~⑤表示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量,用图中序号列出表示“碳中和”的等式:
  • 32. (2023·青岛)  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口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1. (1) 中国3万多种植物中,有药用价值的超过1万种。以下是银杏、海带、黄花蒿、满江红4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表解。

      ①表解中的Ⅰ、II处分别为

      ②满江红是表解中的B植物,其体内有能够固氮的蓝细菌,蓝细菌为满江红提供含氮物质,满江红为蓝细菌提供生存空间,二者是关系。

      ③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借助风力传粉。其花粉的大小和重量应具有的特点。

    2. (2) 以下是利用动物进行疾病防治的相关资料。

      资料一:鲎(hòu)形似蟹,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剑尾三部分,头胸部的腹面有6对分节的附肢,如图是堂的腹面。利用鲎血液制成的药物可用于毒素检测。

      资料二: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在鲸和大象体内存在对抗癌症的基因,人类有望找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欣喜的同时,科学家也有担忧许多动物的生存现状堪忧,宝贵的线索正在消失。

      ①根据资料一可以判断鲎应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动物,但鲎没有翅、不具备的特征,因此不属于昆虫。

      ②资料二体现了多样性的价值;请你结合资料二的信息,创作一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语

  • 33. (2023·长春) 为探究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同学们利用灭菌后的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

    装置

    步骤

    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3-5分钟,自然冷却

    置于4℃环境中

    置于室温条件下

    置于室温条件下

    连续观察3天

    结果

    3天内未见浑浊

    3天内明显浑浊

    第3天未见浑浊

    1. (1) 如果以温度为变量,应选择甲组和组进行对照,该对照实验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乙、丙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导致肉汤腐败的细菌和真菌主要来自
    3. (3) 食品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引起的,其中细菌通过的方式进行繁殖。
    4. (4) 该实验启示我们,延长食品保存时间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写出一条即可)。
  • 34. (2022·烟台) 当前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医疗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2007年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从此揭开了人类几万个基因的神秘面纱。其实人类对基因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基因遗传的奥秘。

    1. (1) 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的?1856午,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图1),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如果用D、d表示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那么子一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用子一代跟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植株比例大约是
    2. (2) 基因究竟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呢?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有4对染色体(图2)的果蝇进行研究,雄性果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3. (3) 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图3中的[],该分子上包含特定的片段就叫基因。
    4. (4) 基因与性状有什么关系呢?1982年,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图4),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