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六安市木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4 类型:开学考试
一、共45分,每小题3分)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āo) 濡(rú) 蝉(ruì) 胡(zhōu) B . (shì) 怒(zhēn) 永(juàn) 立(chù) C . (áo) 巾(guān) 锵(kēng) 然(cù) D . (sài) 言(chán) 卒(shù) 好(shì)
  • 2.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震憾 费尽心机 按捺不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 . 抉择 历历在目 妄自菲薄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C . 萦绕 至高无尚 恪尽职守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 . 急躁 汗流浃背 废寝忘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能力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具备一定的能力又能够____知识。

    ②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____经费近百万元。

    ③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

    A . 增殖 节余 甚至 B . 增殖 结余 尤其 C . 增值 结余 甚至 D . 增值 节余 尤其
  •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 , 所以大伙不喜欢他。 B . 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 , 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C .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D . 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 , 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 5. 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水平的基本条件。 B .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受到众人钦佩、高出于众人之上并无可非议的东西。 C . 看课外书刊,时间长了,接触面宽了,了解的问题便多了,于是就越看越有趣了,越有趣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 D . 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这正可引来描述我突然想起你已是十八岁。
  • 6. 填入下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每逢望夜,____ ,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①上下空蒙,一碧数顷②一轮当空,月亮闪耀于碧波之上③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A . ②①③ B . ②③① C . ①②③ D . ③②①
  • 7. 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月面上到处都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B .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C .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D . 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 8. 下列对联的内容与古人不对应发一项是( )
    A .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孔子) B .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屈原) C . 江东才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 D .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张飞)
  • 9.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晕    梯     耀武力    改更张 B .     捐     幕天席地    然回首 C . 悍    泊    虚无缈     忽不定 D .     逻    开门盗     拿归案
  • 10. 加划线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幽壑之潜蛟 B . 以地 C . 李牧连 D . 而使后人
  • 1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 . 思厥先祖父 ,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 . 瓦缝参差 , 多于周身之帛缕
  • 12. 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 .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 .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 13. 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14. 划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B . 君子曰:学不可以(停止) C . 圣人无常(固定的老师) D . 而起,起而归(睡觉)
  • 15. 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B . 《六月,我们看海去》以舒缓的节奏展示了青春生命力的旺盛,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 C . 张洁的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D .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 16. 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二、共20分,每小题2分)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记忆过程细胞活动被捕获

    据最新研究,有关科学家捕捉到了自发记忆唤起过程中单个细胞的活动情况,从而不但发现了记忆内容在大脑中的记录位置,而且还揭示了大脑复制这些内容的机制。

    这些记录是从准备做手术的癫痫病患者大脑中提取出来的。它们表明,人们经历事件的时候,某些神经元会被高度激活,而自发记忆就记录在相同的神经元当中。研究人员很早以前就推测到情形大致如此,但是获得直接证据还是第一次。

    有关专家说,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几乎使这个问题有了定论:对大脑来说,记忆与行为非常相似。这项实验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它之所以超越了此前的大多数有关研究,在于研究人员没有把重点放在物体的识别或特殊词语和符号的记忆上。在实验中,无论参加实验者的大脑得到什么样的信号,都只要求他们回忆刚刚看过的一系列短片。在患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这种记忆通常会迅速消退。而自由记忆对于所谓的事件记忆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对过去的记忆是由丰富的图案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这个研究小组由美国和以色列科学家组成。研究人员把微型电极置入13名严重癫痫患者的大脑中。这些电极原本是医务人员用来定位造成癫痫发作的大脑活动的微弱波动装置。

    研究人员让这些患者观看了一些长度为5至10秒的短片,一些是电视节目,另一些是动物或著名建筑图案。这些患者反复观看短片时,研究人员记录了他们的大约100个神经元的活跃运动。这些细胞都集中在大脑的海马状突起当中或周围。

    在每个参加实验者的大脑中,研究人员都发现,某些细胞在观看某些短片时高度活跃,而在观看另一些短片时比较安静。

    研究人员随后设法分散这些患者的注意力,经过数分钟之后,要求他们回忆刚刚看到过的内容。结果发现,他们在回忆某个事物时,此前观看短片看到这个事物时异常活跃的细胞,此时再度活跃起来。

    就这样,在这些患者本人唤起回忆之前,研究人员就知道了他们即将记起的内容。

    (《参考消息》2008年9月7日)

    1. (1) 下列各项关于“自发记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录在经历事件时被高度激活的神经元当中。 B . 即对于过去的事件记忆至关重要的自由记忆。 C . 重点在物体的识别或对特殊词语和符号的记忆。 D . 是由本人自主唤起对过去某个事物的回忆。
    2. (2)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研究人员早就推测到自发记忆记录经历事件时被高度激活的神经元当中的大致情形,而这次获得了直接证据。 B . 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痴呆症患者,难以按要求回忆刚刚看过的一系列短片,因为他们的记忆通常会迅速消退。 C . 实验中让患者观看两类短片,一类是电视节目,另一类是动物或著名建筑图案;短片的一般长度为5至10秒。 D . 研究人员实验发现,脑细胞对于短片的反应不一样:观看某些短片时比较安静,而观看另一些短片时高度活跃。
    3. (3)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这个研究小组从准备做手术的癫痫病患者大脑中提取出自发记忆的有关记录,这一提取纯属偶然;由此可见,科学研究不要错过任何发现的机会。 B . 自由记忆意味着需要将丰富的图案组合在一起来构成对过去的记忆,所以对于记忆所谓事件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大脑来说,自由记忆与行为十分相似。 C . 癫痫病患者在回忆某个事物时,此前在短片中看到这个事物时异常活跃的细胞再度活跃;这一实验表明,较之于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记忆力惊人。 D . 研究人员已通过实验揭示大脑复制过去事件的机制,所以完全可以依靠这 种实验仪器无限制地摄取人们大脑中的信息,并可能引发相关的社会问题
  • 18.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 (1)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能也(游水) 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 . 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类) C . 学于师(以……为耻) 而江河(横渡) D . 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2. (2) 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巫医乐师百工人 欲人无惑也难矣 B . 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学大遗 C .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今智乃反不能及 D . 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3. (3) 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 . 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 . 《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 . 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4. (4) 下面对《师说》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段从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事学习的恶劣风气。 B .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 . 为批判当时的士大夫的不良风气。作者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 D . 作者对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 和讽刺。
  • 1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故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郁离子》)

    1. (1) 下列句中“其”自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固辞其鱼不受 B .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C . 抚其御之手曰 D . (尺蠖)食苍则其身苍
    2. (2) “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的正确意思是( )
      A . 刚才那些唱得好的,全都是想要这些鱼。 B . 过去那些叫好的,全都像这些鱼一样。 C . 以前喜欢唱歌的人,全都想要像这些鱼一样。 D . 刚才那些叫好的,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
    3. (3) 景公“射出质”而群臣“唱善者若出一口”的根本原因是( )
      A . 景公喜欢听奉承话,群臣因此讨好他。 B . 群臣缺乏才智和胆识,一切顺从君主。 C . 群臣都想同弦章一样得到景公赏赐鲜鱼。 D . 群臣有意谄谀,掩盖景公的过失。
三、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2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清涧的石板

    贾平凹

    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

    到了乡村,几乎就要惊呼不已了,觉得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墙是石板砌的,顶是石板盖的,门框是石板拱的,窗台是石板压的,那厕所,那台阶,那院地,那篱笆,全是石板的。走进任何一家去,炕面是石板的,灶台是石板的,桌子是石板的,凳子是石板的,柜子是石板的,锅盖是石板的,炕围是石板的。色也多彩,青、黄、绿、蓝、紫。主人都极诚恳,忙招呼在门前的树下,那树下就有一张支起的石板,用一桶凉水泼了,坐上去,透心的凉快。主妇就又抱出西瓜来,刀在石板磨石上磨了,嚓地切开,籽是黑籽,瓤是沙瓤。正吃着,便见孩子们从学校回来了,个个背一个书包,书包上系一片小薄石板,那是他们写字的黑板。一见有了生人,忽地跑开,兀自去一边玩起乒乓球。球案纯是一张石板,抽、杀、推、挡,球起球落,声声如珠落玉盘。

    终于在一所石板房里,遇见了一个石匠。老人已经六十二岁了,留半头白发,向后梳着,戴一副硬脚圆片镜,正眯了眼在那里刻一面石碑。碑面光腻,字迹凝重,每刻一刀,眉眼一凑,皱纹就爬满了鼻梁。我们攀谈起来,老人话短而气硬。他说,天下的石板,要数清涧,早年这个村里,地缺土贵,十家养不起一头牛,一家却出几个好石匠,打石板为生,卖石板吃饭,亏得这石板一层一层揭不尽,养活了一代一代清涧人。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他们祖传下来的待客的油旋,也就仿制成石板的模样,那么一层一层的,好吃耐看。他说,当年陕北闹红,这个村的石匠都当红军,出没在石板沟,用石板做石雷,用石板烙面饼,硬是没被敌人消灭, 却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他说,他的叔父,一个 游击队的政委, 不幸被敌人抓去,受尽了酷刑,不肯屈服,被敌人杀了头,挂在县城的石板城门上。他们又连夜攻城,取下头颅,以石匠最体面的葬礼,做了一合石板棺材掩埋了。结果,游击队并没有跨掉,反倒又一批石匠参加了游击队……

    老人说着,慷慨而激奋,末了就低了头刻起碑文了,那一笔一划,入石板三分。旅人都哑然了,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而是如走进佛殿一般的虔诚,读哲学大典一般的庄重,静静地作各人的思考了,问起这里的生活,问起这里的风俗,末了,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

    “到山上走走吧,你们会得到答案的。”老人指着河对面的山上说。

    走到山上,什么也没有,只是一片墓地。每一个墓前不论大小新旧,出奇地都立着一块石板——一面刻字的石碑,形成一片石板林。近前看看,有死于战争时期的,有死于建设岁月的, 每一块碑上,都有着生平。旅人们面对着这一面面碑的石板,慢慢领悟了老人的话:是的,清涧的人,民性是强硬,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一面朴实无华的石板,锤錾下去,会冒出一束火花,他们死去了,石板却又要在墓前竖起来。他们或许是个将军,或许是个士兵,或许是个农民,或许是个村孺,但他们的碑子却冲地而起,直指天空,那是性格的象征,力量的象征,不屈的象征。

    (对原文有删改)

    1. (1) 在第二段中,作者说清涧的乡村是“神话的世界”。请根据该段的内容,简要概括这个“神话世界”的主要特点。
    2. (2) 第五段中老人让“我们”到山上寻找“答案”。

      ①寻找什么问题的答案?

      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3. (3) 综合全文,简要分析“石板”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
四、共14分)
  • 2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 (2) 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4. (4) 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 (5) 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6)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2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
    1. (1)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 (2)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23.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用简短的文字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寓意。

五、60分)
  • 24. 作文

    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地的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

    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一辆自己改装的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在生命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生命”的范围内。

    ②自拟标题;

    ③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