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2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
  • 1.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岁序新,大自然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的,一年有四季。大地万物也跟着四季周而复始的运转生长、活动,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三字经注解备要》言:“春曰青阳,夏曰朱明,秋曰白藏,冬曰玄英。‘时’,言阴阳以及时也。‘不穷’,言春去夏来,秋去冬来,无有穷尽之意,此言岁时之序也。”

    (一)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在《礼记》中解释为“蠢”,本意是春暖花开,万紫千红,成千上万虫类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它们努力rú动,从泥土中钻出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天五行属木,因为木的本意也是冒出。

    1. (1) 阅读以上两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②rú 

    2. (2) 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三个。
    3. (3)
      (二)夏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壮大。“夏”在古代有盛大、内虚之意,内虚,给万物留下发展空间,使其能生长壮大,夏天五行属火的原因,是因为万物在夏天蓬勃生长的景象和火焰跳跃向上的运行形态是一致的。杨万里感叹夏季的美,写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多雷阵雨,这种雨骤来疾去 , 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蓬勃

      骤来疾去

    4. (4) 下面是从以上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岁序更新,大自然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的,一年有四季。

      B.大地万物也跟着四季周而复始的运转生长、活动,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C.夏天五行属火的原因,是因为万物在夏天蓬勃生长的景象和火焰跳跃向上的运行形态是一致的。

      D.夏季多雷阵雨,这种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

    5. (5)
      (三)秋

           “秋”在古代有“愁”(收敛约束)、“肃”(肃杀)、天地反物(收成)之意,形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天,万物成熟,农户享受丰收的喜悦:“声声布谷舞丰畴,庄户开镰喜麦收。”同时秋风起,草木变色,万物无不萧然,杜甫曾感叹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五行属金,《说文解字》中,“金”的意思为禁止,禁止万物向上生长、向外发展,这和“秋”所具有收敛、肃杀、收成之意是一致的。
      (四)冬

           “冬”在古代为“终”“中”(藏)之意,描述了春生夏长秋收之后,寒风凛冽,万物伏藏,是万物一个运行周期的终结。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就写出了冬天的肃杀。冬天五行属水,这是因为水只能向下直到终止,不能上行。冬季天气严寒,万里冰封,浪漫诗人李白也不禁感叹“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根据对联的知识及文段内容,从以下句子中分别选出反应秋季和冬季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填序号)

      ①金秋枫叶粘泥染 ②淡淡月霜自古寒 ③细品梅花追冷傲 ④寒山千里染素雪

      ⑤银月桂枝浸斧香 ⑥漫观雪景慕纯洁 ⑦冷月九天飞霜白 ⑧浓浓秋露而今重

      秋季:

      冬季:

  • 2. 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风情与魅力,牵动无数文人骚客的心。请根据下表提供的内容填空。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杜甫

    《春望》

    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写春日所望。

    郭茂倩(编)

    《木兰诗》

    对偶句,描述冬日凛冽寒风中,战士艰苦的战斗生活。

    赵师秀

    ③《

    对偶句,描写夏季雨夜霏霏淫雨、片片蛙声的诗意画卷。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对友人被贬为龙标尉的同情和关切。

    。 

    苏轼

    《水调歌头》

    通过中秋明月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比喻句,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表现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

二、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受损情况十分严重,只有使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才有修复的可能。故宫博物院将修复任务交给了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当时,马的颈部有好几个1平方厘米左右的小洞,马头上的几缕鬃毛已经脱落,马尾也断了。尽管如此,赵振茂先生依然感叹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湛技艺。他仔细查看马踏飞燕的缺损部位后,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件文物珍品再现原有的风貌。

    修复时,赵振茂先生将整件文物清理干净后,先用铜锉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碴处锉新锉亮,锉出焊接坡口,再将脱落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上处理好的碴口对严,然后用锡焊方法连接焊实。把马颈上的残缺洞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把洞孔填好,然后仔细磨平。有的纹饰有间断,修复时有些对不上,他就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一下,使其线条流畅。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将蹄心填满,使之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差不多。

    人们流连于马踏飞燕前,感受到古人奇思妙想的同时,也惊叹于传统修复技艺的精湛。

    (摘编自《修复“马踏飞燕”纪实》,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已实现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的保护和全面的展示。

    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基础手段之一。它既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又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6年,采集到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

    (摘编自《科技助力文物保护 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有删改)

    【材料三】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在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古领队和他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有删改)

    【材料四】

    1. (1)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
      A . 出于美观的考虑,赵振茂先生用相似的材料,将马踏飞燕的三个腾空马蹄蹄心填满,这一做法既体现了先生的技艺精湛,又提升了受众的观赏体验。 B . 公众通过“云端”文博,可以进行“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能够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这充分体现了“云端”文博的便捷性、共享性。 C . 材料四中的统计图表明我国博物馆的数量逐年增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相关文化事业十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 D . 人工智能的发展激活了考古行业。人们投身其中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随时代起舞,考古才会永葆活力,传统的考古方式已变得微不足道了。
    2. (2)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数字化虚拟形式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 B .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亿人次。(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直观地说明了“云端”直播的观看人数和互动话题阅读人数之多,表现了“云端”文博活动的火爆程度) C . 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20个入选项目的重要成果) D . 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古领队和他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直观地说明了考古过程的艰辛和考古队员们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
    3. (3) 近日,某市博物馆向社会发出“疫情封不住好脑子,我们定不负金点子”的倡议,向公众征求“金点子”。请你结合前三则材料内容为该博物馆献上三个“金点子”,让博物馆更受欢迎。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夏天

    汪曾祺

    ①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尖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②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③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玉,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的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④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⑤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⑥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⑦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⑧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⑨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⑩“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⑪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长,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坚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⑫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⑬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⑭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⑮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⑯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⑰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⑱乘凉。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⑲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⑳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1. (1) 本文是作者汪曾祺对夏天的日常生活的记叙,下列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依次写了夏天早晨的露水、花朵、野草、昆虫、瓜果等风物,虽是写夏天,但是丝毫没有给人炎热和烦躁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夏天的清新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B . 作者介绍凤仙花、万把钩、巴根草、臭芝麻、香瓜等事物,是为了让读者从妙趣横生的描写中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 C . 第②段中关于栀子花的文字,看似粗鄙,其实极富有个性,表现了栀子花“粗大”“碰鼻子香”的朴实特征。 D . 本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全篇没有主要人物、主要故事和主要景物,以对夏天的一种感觉贯穿全文。
    2. (2) 首段中“夏天的早晨真舒服”一句出现了两次,请标出其中你想突出的重音,并简述理由。

      第一次:

      第二次:

    3. (3) 汪曾祺爱写美食和各地小吃,文字不但色彩斑斓,还有立体感,如《端午的鸭蛋》,写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从蛋中冒出来了。而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描写也极为传神,请从词性和感官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两个句子。
    4. (4) 相信这篇极富有生活气息的美文一定能触发你的生活感悟,请模仿汪曾祺的文风,选择某季节的一种事物加以描述,在字里行间表达你的情感。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 (1) 下列对《咸阳城东楼》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
      A . 颔联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颈联以绿芜、黄叶营造渲染了萧条凄凉的意境。 B .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赋予抽象情感以形体,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C . “莫问”二字是劝诫之词,令人思索,表达了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 D .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只用寥寥七个字便形象地写出了山城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2. (2) 晚唐著名诗人许浑从小便立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然而报国无门,他郁郁寡欢、万念俱灰。“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这两句。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 , 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睛。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同“喝”。

    【阅读提示】张岱(1597﹣1689?),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龙山雪》是其代表作。

    1. (1) 下列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
      A . 文章开篇巧妙注解“文题”,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交代了作者的追忆和怀念之意,并为下文作了铺垫。 B . 本文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景,局部描写按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整体描写按由下到上的顺序。 C .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用“痴”人不止“余”一个人巧妙进行侧面烘托,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D .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对比、比喻,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湖中人鸟声俱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B . 金陵人,客此    不知木兰女郎 C . 上下一    余强饮三大而别 D . 是日定矣    湖中焉得有此人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4. (4) 苏轼曾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作品,张岱的许多小品文也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可视为散文诗。两文在描写雪景时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找出相关句子分析。
    5. (5) 张岱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对于张岱湖心亭看雪,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应如何理解张岱的“痴”?他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
三、综合。
  • 7.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之一。某班级正在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在世界四大“大河文明”中,只有黄河文化不曾断流。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到中期的仰韶文化、晚期的龙山文化,一直到进入夏商周时代,谱系连贯,一脉相承。

    【材料二】黄河文化以其博大的气势、宽广的心胸融汇外来,吞吐万象,成为一个富于包容性的开放系统。它南与长江文化相向而行、互相碰撞,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文明元素;北与草原文化长期碰撞、相互融合,不断融入新鲜血液,纳入新生基因,丰富中华文明。

    【材料三】从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已知最早的契刻符号,到安阳殷墟出土的最早的汉字体系甲骨文;从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到李斯规范书写小篆“书同文”,到许慎编写出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再到活字印刷术和宋体字的发明和使用,汉字文明的这些创造创新都发生在黄河流域。

    1. (1) 小南同学对黄河文化十分着迷,想做一期“探求黄河文化特征”的专题报告,请你根据上面的三则材料提取出报告的要点。
    2. (2)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之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文化信仰是我们人生成长的动力。小南同学在阅读名著时制作了读书卡片,探寻名著中人物的信仰给予我们的力量。请根据相关信息梳理名著中的一些人物、事件,填补空白。

      经典中的信仰

      内涵

      人物

      典型事件

      名著

      救国救民,坚信革命理想

      剪辫子,参军,领导秋收起义,发动土地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

      热爱祖国,对革命具有满腔热情

      范爱农

      拍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

      《朝花夕拾》

      唐僧

      拒绝女儿国国王的求婚

      《西游记》

      追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

      简•爱

      《简•爱》

    3. (3) 为让同学们深入理解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学校将举办“弘扬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文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小南同学为本次活动设计的两幅宣传海报,你认为哪幅的设计更巧妙?请结合活动主题及构图要素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顺,80字以内。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赏兰园,观得青山园林的故事;习方言,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文化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文化藏在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