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2024-04-10 浏览次数: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 1. 2023年12月18日,面对甘肃省临夏州发生的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而日本发生地震后,日本政府却将援助资金流向乌克兰,未能充分投入救灾应急款,引发民众不满。正如美国某市长所说的那样——“救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上帝的子民要学会自救。”这说明(   )

    ①不同的世界观对实践的影响不同    

    ②人的活动方式决定于人的世界观

    ③世界观用于认识世界,方法论用于改造世界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2年8月20日,“双奥之城·长城之约”北京长城文化节开幕。一段台词“一次次走近你,不知道我在你身边:一次次离开你,才知道你在我心头”,点燃了人们对长城的挚爱之情。这段台词体现了(   )

    ①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

    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④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两个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这一成功轮换(   )

    ①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体现实践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佐证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说明人能够正确把握客观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23年11月15日,中国石化公司宣布,部署在塔里木盆地的“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该井完钻井深达9432米,刷新亚洲陆上最深井纪录。该项目团队创新运用超深大位移技术,在地层下水平延伸3400米后获得丰富的油气资源,再次证明中国深地系列技术已跨入世界前列。“深地一号”的成功(   )

    ①体现了人们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②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③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④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2023高二上·浙江月考)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朝诗人李峤游泸峰山时所作的诗——《风》。除了诗名,全诗看不见“风”字,但每一句都写出了“风”的力量,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李峤写“风”成功的原因是(    )

    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把对叶、花、浪、竹的感性认识深化为对风的理性认识

    ②注重了写风联系的多样性,从叶、花、浪、竹的意象中把握风的特质

    ③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深刻把握风与叶、花、浪、竹的内在规律性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能动创造,巧妙地找出了风与叶、花、浪、竹的关联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我国目前还有很多偏远村落快递未进村,农产品难出村,消费品难进村,乡村物流堵在了“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呼唤快递力量。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从哲学上看(   )

    ①要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思维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②人们自身的需要是建立农村物流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③“最后一公里”制约了农村物流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

    ④物流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有“人化”特点,是主观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4高三上·安徽月考) 早在 2000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就曾在《天问》中对宇宙发出疑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人类才逐步打开了科学认识、深入研究宇宙的大门。射电望远镜的出现,让人类观测宇宙的尺度拓展到150亿光年左右的时空区域。上述材料生动诠释了( )

    ①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②人对宇宙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最终目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伟大事业,要从长计议、慎于决策。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推行伟大事业时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

    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全体人民接续奋斗

    ④改革蓝图具有直接现实性,为实行伟大事业提供指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选人用人被视为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有个成语很好地概括了这一理念:任人唯贤,它出自《尚书》里面说“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今天,任人唯贤已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一历经千年的政治智慧将继续在中国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这体现了(   )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财富,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依然具有当代价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由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动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有利于( )

      ①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②体现联合国多元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

      ③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趋同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联大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得到了联合国会员国和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和踊跃支持。联合国除了东道国的重要法定假日外,可由联大通过决议,把世界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在当天尽量避免安排会议活动。这体现了( )
      A . 联合国是最具权威性的政府间专门性国际组织 B . 该项决议对联合国各成员国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 C . 决议通过意味着文化开始成为联合国的支柱性工作 D . 联合国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推进全球治理的使者
  • 11. 2023年7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这是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第一个获批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是江苏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该规划的批复说明(    )

    ①我国地方政府作为组成单位的权力是由中央政府授予的

    ②我国既发挥地方管理的主动性,又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

    ③我国涉及地方的发展规划和政策都由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④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开展工作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3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将继续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致力于推动全球交通合作,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这说明(    )

    ①中国勇于担当,是世界发展的贡献者    
    ②中国与其他国家间有着共同利益需求

    ③中国以开放姿态做世界和平的领导者    
    ④全球交通合作是中国对外活动出发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近年来,一些地区冲突频发,个别国家借机谋取地缘战略私利,试图推动国际关系“阵营化”,以集团对抗取代对话合作,导致危机的影响外溢,国际政治经济剧烈动荡。中国提出对话谈判是解决地区冲突危机的思路,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主体。材料主要说明(    )

    ①世界多极化发展使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②区域集团化干扰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新变革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中国坚持主权国家平等观,致力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主张—“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①是破解全球困局难题的必由之路    ②要首先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遵循    ④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说明(    )

    ①我国要多举措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②我国要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牢牢把握食物安全主动权

    ③我国要立足国际市场,实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④我国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出发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列是党的历次会议对生态文明的阐述。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2012年,首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加速发展新局面。

    2017年,“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首次写入十九大报告,更是首次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历次会议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阐释不断深化的认识论依据。

  • 17. (2022高二上·珠海期中)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顺利结束了183天“太空出差”,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为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历经30年太空筑梦,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将成为现实。中国航天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园”,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直至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从容地拥抱浩瀚太空。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如何从容地拥抱浩瀚太空。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 年 10 月 17 日,国务院批复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方案。

    “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重在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拓展国际数据服务、推动实施贸易数字化便利化、推动伙伴国间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方面率先开展创新性的探索试点,为“丝路电商”发展提供更多制度型公共产品;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虹桥商务区分别打造中心功能区和辐射引领区,建设跨境电商集散分拨中心、优化服务供应链和专业服务供给;将结合伙伴国需求,设立“丝路电商”国际智库联盟、数字技术应用中心,推动产业互促、平台合作、资源共享,打造一批促进“丝路电商”伙伴国共同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对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