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1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琼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 . 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 B . 中华文化自古一统 C . 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 D . 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 2. (2022·乐昌模拟) 西周时期,政府在较大市场设司市,下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制发买卖契券的“质人”,来加强市场管理。这表明当时( )
    A . 政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 . 商业发展践行契约精神 C . 政府强调以农业为根本 D . 限制个体商户经商行为
  • 3. 据统计,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东周一西汉

    东汉一魏晋

    南北朝一隋唐

    宋一明中叶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A . 我国古代科技成果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B . 隋唐时期科技成果开始下降 C . 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 明朝八股取士促进科技发展
  • 4. (2022·东莞模拟) 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这种演变反映了( )
    A . 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 B . 丞相逐步位高权重 C . 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 D . 皇权专制步步强化
  • 5. 学者石声汉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 . 中国古代国人心态保守封闭 B . 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兼收并蓄 C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 .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 6. (2022·东莞模拟) 《资治通鉴·晋纪九》记载:“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A . 导致江南地区战乱不息 B . 加剧南北方经济不平衡 C . 为江南地区带来劳动力 D . 促进黄河流域的大开发
  •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墓形从传统梯形竖穴土坑墓变为仿汉族的弧边方形砖室墓,墓里的壁画也从描绘狩猎、宴饮等场景变为宣传儒家“孝悌”等内容。从变化中可以看出改革带来的影响是( )
    A . 完成了国家统一 B .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 8. 下图为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开展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

    A . 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 . 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 .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 . 社会风气刚劲豪迈
  • 9. 下表为宋代太湖流域苏、湖、常、秀四州乡名统计表。这说明宋代( )

    儒家用字

    数(个)

    13

    10

    9

    7

    5

    3

    3

    2

    乡名示例

    崇仁

    怀仁

    德政

    德化

    积善

    从善

    至孝

    旌孝

    思贤

    奉贤

    道义

    习义

    遵礼

    复礼

    守信

    良信

    A .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 . 文化重心逐渐南移 C . 伦理道德受到重视 D . 科举取士制度完善
  • 10. 有鉴于台湾所用南明永历年号的钱文甚多,1689年,清政府发行“康熙通宝”钱币,其背面刻有满文、汉文书写的“台”字。这表明清朝( )
    A . 推翻了南明政权的统治 B . 大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 . 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D . 货币受南明钱文影响大
  • 11.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相当一部分学者在洋务运动期间也经历了思想的转轨,比如康有为,以及他在万木草堂中培养出来的弟子们。广东这一小撮士人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很先进了。”材料中”这一小撮士人”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 )
    A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 摒弃了儒学的束缚 C . 主张从制度上变革 D . 比洋务派更加爱国
  • 12. 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A . 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 B . 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 C . 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 . 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 13. (2023·阳山一模)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 B . 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 . 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 . 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 14. (2022·常德)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 . 南京解放、《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 B . 南京解放、《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C . 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 . 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七七事变
  • 15.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 .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 .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 . 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 . 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 16. (2021八下·河源月考) 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提高决策科学性 B . 强调制度稳定性 C . 权力具有至上性 D . 具有广泛代表性
  • 17. “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与 1952年相比,增长了128.5%,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材料说明我国( )
    A . 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 .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 . 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初步完成了生产资料的改造
  • 18. 下图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全面是( )

    A . 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 . 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 . 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9. (2022·北部湾)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B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 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20. 1980年,河南省务农劳动力为237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6.67%。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 2571万人,所占比重为88.87%;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所占比重为84.34%。这反映出
    A . 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 B . 工业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C . 河南省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D . 人民公社化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 21. 下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

    发源地

    文字

    建筑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度文字

    那烂陀寺

    东亚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长城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 . 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 . 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C . 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 .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 22. (2022九上·西安月考) 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   雅典的民主政治 B . 封君封臣制度 C . 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 . 大学的自治地位
  • 23. (2022·东莞模拟) 吸收美洲农作物,增加了食物供应,导致了中国人口相应增长。美洲作物也使得非洲人口急剧倍增,特别是西非,那里是17、18世纪在新大陆劳作的数百万奴隶的来源。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 贩卖非洲奴隶是为了换取美洲农作物 B . 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得美洲的农作物 C . 美洲与亚非地区很早就有物种的交流 D . 开辟新航路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 24. (2023·梅州模拟) 用示意图来勾画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史实反映了( )

    A . 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B . 资本主义制度扩张 C .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 .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 25. (2023·佛山一模) 19世纪印度的社会精英锻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说明(    )
    A . 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的中坚力量 B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自治 C . 印度反英斗争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支持 D . 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
  • 26. (2022·深圳模拟) 某次论坛中“汽船的出现”“清朝的衰落和鸦片战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等短语,此论坛研究的主题有可能是(   )
    A .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D .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27. 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采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采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
    A .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B . 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主导部门 C . 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 D .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 28. (2022·盐城)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    )
    A . 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 . 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C . 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D . 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 29. (2021·苏州)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   )
    A . 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 . 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 . 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 D . 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
  • 30. (2022九下·和平月考) 2022年3月24日,塞尔维亚举行悼念北约轰炸遇难者活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致辞中说,北约23年前在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小国发动残忍、可怕、非法、不人道的袭击,甚至动用了国际公约禁止的集束炸弹和贫铀弹,摧毁了数以万计的房屋,包括学校、医院甚至幼儿园。这严重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北约这一行动表明冷战结束后(    )
    A .   世界动荡带来经济破坏 B . 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 C . 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动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2022·黔西)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简表

    时期

    概况

    春秋战国

    金属币成为主要货币,各诸侯国自行铸币,其标准、形状、价值不一

    秦朝

    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北宋、南宋

    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材料二: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

    材料三: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升至第四,跻身全球前四大活跃货币……人民币稳步推进国际化,未来人民币在国际中支付、投资、储备作用不断增强。

    ——《上海证券报》2022年1月22日报道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
    2. (2) 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3. (3) 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的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清政府造成的直接威胁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跻身全球前四大活跃货币”的原因。“人民币稳步推进国际化”将为当今世界展现怎样的愿景?
  • 32.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断论。他总结了我国长期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造成停滞落后的教训,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改革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家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摘编自《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4年5月)

    材料三 大事件表

    时间

    事件

    1980年

    中央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1994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WTO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3. (3) 从材料三表格中任选两个相互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选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3. 交通发展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崭新的交通运输设施,集合了工业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一切精华:机械、钢铁、煤炭、蒸汽。它既是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汇报、大展览,也将工业革命推向新高峰。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高层建筑于19世纪末开始出现,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网上通信、快递物流、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事物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也造成社会心理结构乃至价值观念的变化,形成开放、乐观、宽容、积极进取、适应变革的现代人格特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新式交通工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层建筑出现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
    4. (4) 请你提炼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