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

更新时间:2024-03-12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上·花都期末) 温室效应导致海冰面积减少,帝企鹅的正常繁殖受到影响。以下措施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是(    )
    A . 植树造林 B . 绿色出行 C . 退耕还林 D . 围湖造田
  • 2. (2017八下·阜阳期末) 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水蒸气 D . 空气
  • 3. 在“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活动中,下列不合理的是(  )
    A . 可以用醋酸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 B . 对一组实验结果详细分析后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C . 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来判断酸雨是否对植物有影响 D . 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以比较差异
  • 4. 工业、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家用洗涤剂是生活污水中磷的重要来源。在处理污水时是否去磷?研究小组的几位同学的观点,你认同的是(   )
    A . 磷是生物需要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 . 含磷的污水是植物很好的肥料,不能除去 C . 缺磷会使人骨痛,得厌食症,不能除去 D . 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体中,会引起水华或赤潮,必须除去
  • 5. (2022·凉山)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分别是指(  )
    A . 一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一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B . 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C . 二氧化硫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硫相对“零排放” D . 二氧化氮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氮相对“零排放”
  • 6. (2022·苏州)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两年以来,垃圾分类已从“新时尚”转变为苏州市民的“新习惯”。将①废旧灯泡、②用过的纸巾、③剩饭剩菜、④矿泉水瓶四类垃圾从左至右投放到下列垃圾桶内,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②④①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①③②
  • 7. (2022·泰安) 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B . 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 C . 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 D . 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
  • 8. (2024七上·朝阳期末) 日本政府将核污水排入海洋,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日本国内的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污水中的核物质将会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 B . 核污水入海只会影响日本周围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 C . 核污水入海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D . 核污水入海会对周围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伤害
  • 9. (2015七上·包头期中)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组别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A .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 水量过多 C . 水温太高 D . 水中没有水草
  • 10. (2023七上·肇源月考) 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 . 酸雨、雾霾、生物人侵 B .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C . 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臭氧层破坏 D . 臭氧层破坏、含铅废气、酸雨
  • 11. (2023七下·南宁期末) 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
    A . 硫化氢 B . 二氧化碳 C . 二氧化硫 D . 甲烷
  • 12. (2023八下·昆山期中)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20年6月1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一方面生活垃圾产生量在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目前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是焚烧和填埋。混合垃圾因为其中部分垃圾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同时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周边自然环境破坏巨大。因此,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根据《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1. (1)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设立“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 . 3月3日 B . 6月5日 C . 5月31日 D . 12月1日
    2. (2) 下列图标能表示厨余垃圾的是
      A . B . C . D .
    3. (3) 现有以下几种生活垃圾:①过期药品②废旧灯泡③易拉罐④坏了的金属剪刀⑤薯片包装袋⑥废旧纽扣电池,其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 . ①③ B . ③⑤ C . ③④ D . ②⑥
    4. (4) 垃圾填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由此产生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 . 水污染 B . 大气污染 C . 噪声污染 D . 放射性污染
    5. (5) 据调查,附近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某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推测该稻田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A . 水稻 B . 青蛙 C . 蚱蜢 D .
  • 13. (2023·长沙模拟) 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

    ①植树种花,搞好绿化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③就地焚烧植物黏杆和垃圾④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⑤向河流中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A . 只有①④ B . 只有④ C . 只有②③⑤ D . 只有①
  • 14. (2023·长沙模拟) 某水库因水体富营养化连续爆发“水华”(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繁殖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

    常见鱼类的食性(食物)

                                                                                                                

    类别

    青鱼

    鲑鱼

    鳙鱼

    鲤鱼

    食性(食物)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生产者 B . 表中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鲤鱼 C . 藻类过度繁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含氮、含磷物质排入了水库 D . 投放鱼苗前,应先调查该类鱼天敌的数量以保证投放鱼苗的成活率
  • 15. (2023七下·中原期末)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 . 响应限塑令,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B . 控制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域环境 C .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D . 随意倾倒、堆放或者焚烧垃圾
二、实验探究题
  • 16. 聚苯乙烯是一种热性塑料,常用于制泡沫箱、玩具、一次性餐具等。由于分子结构特殊,普通微生物难以降解,所以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性剂等再次利用。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为探究“黄粉虫幼虫能否分解聚苯乙烯”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相似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正常生长

    乙组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1. (1) 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作用,本实验甲乙两组均选用50条黄粉虫幼虫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
    2. (2) 若乙组实验结果②为(填“正常生长”或“生长异常”),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3. (3) 根据本题资料分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含聚苯乙烯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属于____。
      A . 厨余垃圾 B . 可回收物 C . 其他垃圾 D . 有害垃圾
  • 17. (2023七下·永川期末) 近年我国某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

    第二步: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第三步:分别用配制的镉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

    第四步:一天后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组别

    镉浓度(mg/mL)

    生理盐水用量

    24h死亡率

    A

    0

    10mL

    0

    B

    0.015

    10mL

    2

    C

    0.030

    10mL

    3

    D

    0.045

    10mL

    6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的变量是。设置A组的目的是
    2. (2) 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必须相同是为了
    3. (3) 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而不是1只,主要是为了
    4. (4)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