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相对应的答题卡上。)
  • 1. 如图中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通常被刻在庙墙、石碑上,也被写在纸草上。通过对这些文字的研读,我们可以了解( )

    A . 古埃及文明 B . 古巴比伦文明 C . 古希腊文明 D . 古罗马文明
  • 2. (2023九上·苏州期中) 《汉谟拉比法典》中某条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不付那一年的利息。”据此可知,该法律条文( )
    A . 保护奴隶主利益 B . 缓和社会矛盾 C . 说明商品经济活跃 D . 体现君权神授
  • 3. 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司法权及近半数的国会席次。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印度社会中的种姓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 B . 印度社会婆罗门掌神权 C . 婆罗门由贵族构成 D . 婆罗门不得同第二等级的人通婚
  • 4.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伯里克利时代希腊“内部极盛”表现在( )
    A . 农耕文明发达 B . 对外交流频繁 C .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D . 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 5. 学会计算历史年代、制作历史发展时间轴等,这是我们初中生应该具备的素养。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A . B . C . D .
  •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古典希腊城邦时说:“不应看它哪些没有做到,而应看它做了什么。自由探索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构成了古典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下列关于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中哪一项是“它没有做到的”( )
    A . 政治: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 B . 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 C . 文学:留下著名的文明遗产《荷马史诗》 D . 艺术: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
  • 7. (2020·长沙)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 . 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 8. (2023九下·盐城月考) 西欧庄园设有庄园法庭,13 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 6 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 20 先令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 庄园法庭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B . 庄园法庭行使国家最高司法权力 C . 庄园法庭意在维护公共秩序 D . 封建君主对农奴实行专制统治
  • 9. 下表是两位学者关于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的讨论。据此可知,他们讨论的是西欧城市( )

    A . 兴盛的原因 B . 复兴的影响 C . 市民的权利 D . 大学的兴起
  • 10. 下表是11—15世纪欧洲兴起的大学数量及地域分布。推动这一时期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是( )

    A . 全球航行的开辟 B . 城市经济的发展 C . 文艺复兴的兴起 D . 工业革命的开展
  • 11.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为了保证遗产的真实性,以免发生欺诈,除了上列这些程序外,朕又以宪令补充规定,继承人的姓名须由遗嘱人或证人亲笔书写,一切都应依照宪令的明文办理。”这体现了罗马法( )
    A . 维护了统治阶级的权益 B . 注重个人私有财产保护 C . 旨在消除社会矛盾 D .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 12.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一千零一夜》是由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集体创作而成,记录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希腊、埃及、波斯、两河流域。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 . 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 B . 加速西亚文明的衰落 C . 继承发展了世界文明 D . 阻碍东西方文化交流
  • 13. 在一份学生的课堂笔记中有如下图示。该图示中A和B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①西欧庄园   ②城市法庭   ③租地农场   ④手工工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1·深圳二模) 中世纪晚期,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工场所有的产品都销往市场。这反映了(   )
    A . 西欧城市兴起 B . 庄园经济衰落 C . 手工工场的特点 D . 租地农场的特点
  • 15. 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O材料反映了( )
    A . 垦殖运动的开展 B . 农村社会结构变化 C . 庄园经济的发展 D . 雇佣关系出现
  • 16. 1202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层的大力支持下,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据此判断,市民阶层( )
    A . 拥护王权,反对城市自治 B . 逐渐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 C . 实力雄厚,享有特殊权利 D . 已经成为执政的统治阶级
  • 17. “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材料说明( )
    A . 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 B . 文艺复兴促进城市化发展 C . 新艺术促使中世纪城市崛起 D . 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展
  • 18.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有两个意义: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反映了( )
    A .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内容 B . 文艺复兴的原因与结果 C . 文艺复兴的形式与实质 D . 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 19. 有人曾这样描述欣赏《蒙娜丽莎》的感觉:“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画作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 B . 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 C . 表现了人文主义者欣赏艺术作品的新情趣 D . 刻画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人民
  • 20. (2023·阳江二模) 文艺复兴时期掌握政治权力的是君主,他们是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但是,现代政治存在一个极其诡异的逻辑:由“大写的人站起来”开启的世俗化进程,最终会实质性地摧毁君主制。此观点旨在说明文艺复兴( )
    A . 实现了人性的追求 B . 倡导了人人平等思想 C . 冲破了神学的束缚 D . 客观上推动民主进程
  • 21. 合理的分析论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图文资料论证了促使新航路开辟的( )

    A . 军事因素 B . 经济因素 C . 政治因素 D . 技术因素
  • 22.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B . 为文艺复兴提供经济基础 C . 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 D . 使欧洲商业贸易中心转移
  • 23. 以下是某船队一次航行的部分记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B . 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C .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 . 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 24. “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
    A . 人类的地理知识不断丰富 B . 出现了全球性的物种交换 C . 世界彻底连成了一个整体 D . 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 25.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产生的商业革命,是导致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作用。这主要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开展 C . 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 D . 促进了物种之间的交换
  • 26. 有学者指出:“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大部分地区时,为之雀跃的东西是美洲的金、银。其他欧洲人来到美洲后,其焦点转向烟草、可可等这些珍奇的农产品的出口。”这段材料体现了( )
    A . 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 B . 殖民侵略对美洲经济的掠夺 C . 英西两国的殖民争霸 D . 欧洲文化对殖民地产生影响
  • 27. 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如图),以下对三角贸易说法最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 出程时,把美洲的蔗糖、烟草等运到非洲 B . 中程时,非洲的黑人被贩运到美洲 C . 归程时,美洲的枪支、原料等被带回非洲 D . 出程是非洲黑人的"悲惨之旅"
  • 28. 17世纪晚期,奴隶贸易给非洲社会带来的混乱不断升级。欧洲人诱骗非洲一些部落用奴隶交换火药武器,得到新式武器的部落能够轻易从周围手无寸铁的其他部落中猎取奴隶,再向欧洲人换取更多的武器,从而依靠武器迅速扩张。据此推断,奴隶贸易( )
    A . 使欧洲奴隶贩子获得大量财富 B . 为欧洲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C . 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 加剧了非洲部落之间的争斗
  • 29. 1566年,约翰.霍金斯率领他的船队从西非海岸回到英国,船上满载的财富令英女王喜出望外。女王专门授给他一块盾形纹章作为奖励,纹章的图饰是一个被捆绑的黑人(如图)。材料反映了( )

    A . 资本原始积累充满血腥 B .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 世界市场逐渐开始形成 D .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 30.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西欧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作品信息表。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等整理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的渲染下所弥漫的复古与创新的气息,开阔着人们的视野,为近代了科学建立了良好的治学传统。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削弱了对宗教世界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自然世界和现实经验,促使人们对自然的兴趣。

    ——杨渝玲《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产生的艺术背景》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
    2. (2) 参考材料二表中一组或几组信息,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人文主义”的内涵。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人文主义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31.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0世纪起,西欧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手工工匠和商 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国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 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三:明末清初,为逃避清兵,又一次有大批人漂洋过海,移居国外。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实行门户开放,加上国内战争、饥荒,又使沿海各省的贫苦民众以空前规模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出国人数多达1000多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王思涌《人•地•文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0世纪以来西欧人口移动的主要方向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5世纪末到18世纪人口移动的重要事件,归纳人口移动给相关地区带来的影响。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32. 根据大事年表,回答下面问题。

    1. (1) 请将表中信息补充完整。

      A ; B ; C; D

    2. (2)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