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35×2,共70分)
  • 1.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面两题。

    1. (1) 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带的分布推断,世界上分布着最多人口的地形类型是( )
      A . 山地 B . 丘陵 C . 平原 D . 高原
    2. (2) 根据人口在不同纬度地带的分布推断,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在( )
      A . 北半球高纬度地带 B .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C . 南半球高纬度地带 D . 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3. (3) 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发达 B . 开发历史长 C . 气候条件优越 D . 资源丰富
    4. (4) 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 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B . 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 C . 现代社会,自然因素已不再影响人口分布 D . 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
  • 2. 图1、图2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两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²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 )
      A . 热带地区 B . 内陆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东南沿海
    2. (2) 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 海拔高 B . 气候干燥 C . 潮湿闷热 D . 河流众多
  • 3.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
      A .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B . 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 C . 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 D . 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
    2. (2) 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A . 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 . 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 . 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 . 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 4.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该城市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
      A . 1998年 B . 2004年 C . 2010年 D . 2013年
    2. (2) 该城市2010-2013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 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B .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出生率大幅度变化 C . 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 D . 主城区污染严重,重工业向卫星城迁移
  • 5. 人口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下表为2000—2020年我国人口统计相关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0-14岁

    人口(万人)

    15-64岁人口(万人)

    65岁及以上人口(万人)

    少儿抚养比

    (%)

    老年抚养比

    (%)

    2000年

    29012

    88910

    8821

    32.6

    9.9

    2010年

    22259

    99938

    11894

    22.3

    11.9

    2020年

    25277

    96871

    19064

    26.2

    19.7

    1. (1) 与2000年相比,2020年我国( )
      A . 人口总抚养比减小 B . 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减少 C . 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D . 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
    2. (2) 2000—202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政策调整②就业压力增大③生育观念改变④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区。下图是我国某两省区净人口流动示意图,且人口流动规模较大。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乙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
      A . 湖南、广东 B . 山东、河南 C . 北京、福建 D . 青海、西藏
    2. (2) 两省区人口流动的原因可能是( )
      A . 甲地工资待遇提高 B . 乙地大量企业外迁 C . 甲地环境质量改善 D . 乙地就业机会更多
  • 7.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现行标准(岁)

    调整退休年龄目标(岁)

    瑞士

    65

    64

    巴西

    60

    55

    英国

    65

    60

    67(2028年)

    意大利

    65

    60

    65(2018年)

    1. (1) 英国等西欧国家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
      A . 养老制度 B . 医疗技术 C . 婚姻生育观 D . 生产力发展水平
    2. (2) 人口迁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 . 中国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社会文化因素 B .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新西兰——生态因素 C . 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迁移——政治因素 D . 伊拉克难民逃离家园——经济因素
  • 8. 城镇化深刻地改变着地理环境,同时也影响着人口迁移。下表为我国某城市2018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年龄(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

    5.1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

    3.84

    37.10

    11.63

    4.01

    1.78

    1. (1) 该城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是( )
      A . 老年人口数量较多 B . 文化教育水平高 C . 少年儿童数量较多 D . 女性人口比重大于男性
    2. (2) 该城市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交通便利 B . 经济发展水平高 C . 环境优美 D . 政策支持
    3. (3) 人口迁入对该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
      A . 提高了人口素质 B . 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 C . 改善了城市环境 D . 减少了被抚养人口数量
  • 9. 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劳动力也存在弱回流。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就业机会减少 B . 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加重 C . 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D .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鼓励农民回乡创业
    2. (2)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可推测( )
      A . 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农业生产活动 B . 回流后乡村交通运输业得到较大推动 C . 回流前后从事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D . 回流后乡村制造加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 10. 21世纪前20年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格局稳中有变,但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部地区人口迁出强度长期领先,东北地区人口迁出强度不断增强。下图为2000~2020年中国四大地区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
      A .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B .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 C .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D . 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
    2. (2) 乙地区人口迁出率长期高于丙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总量大 B . 经济水平高 C . 迁移距离近 D . 生态环境差
  • 11.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54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均GDP50123美元(2011年)位居世界前列,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人口合理容量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 )
      A . 气候条件优越 B . 矿产资源丰富 C . 生活消费水平低 D . 科技水平高
    2. (2) 当新加坡处于人口适度曲线图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 . 资源 B . 生产力 C . 科技 D . 消费水平
  • 12. 阅读下表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数据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604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1961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

    3000万人

    1. (1) 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
      A . 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B . 资源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C . 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D . 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2. (2) 要提高北京地区人口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 制定更加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政策 B . 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C .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D . 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 13. (2020高二下·西安期中) 下图为“某城市2018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该城市2018年的人口容量为(     )
      A . 351万 B . 105.6万           C . 97.3万 D . 85.4万
    2. (2) 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 . 土地资源 B . 市政                C . 教育 D . 劳动就业
  • 14. 下图为我国环境承载力示意图,读图,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总体分布特征和首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东高西低自然资源 B . 南高北低科学水平 C . 西高东低消费水平 D . 沿海高内陆低对外开放程度
  • 15.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2020年7月8日,联合国人口基全会发布了《2020年世界人口状况》。其中对2020年部分净移民国家和净移民人口数量进行了统计(见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净移民(移出)国

    人口数量

    净移民(移入)国

    人口数量

    委内瑞拉

    65万

    美国

    95万

    印度

    53万

    德国

    54万

    叙利亚

    43万

    加拿大

    24万

    中国

    35万

    澳大利亚

    16万

    1. (1) 表中净移民国家中,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 . 中国 B . 加拿大 C . 美国 D . 澳大利亚
    2. (2) 促使大量移民迁入美、德、加、澳等国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   )
      A . 生态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善 B . 资源丰富,有待于大量开发 C . 实施较宽松的移民政策 D .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二、非选择题(15×2,共30分)
  • 16. 读我国某区域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描述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特点。
    2. (2) 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图示区域存在大面积无人居住区,试分析原因。
    4. (4) 新疆人口主要分布在,试分析原因。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清朝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1980年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1. (1) 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人口迁移。
    2. (2) 促使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 (3) 1980年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4. (4) “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 18. (2024一下·宁阳开学考) 环境人口容量的简称,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 (1) 影响人口容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 . 资源 B . 经济水平 C . 消费水平 D . 文化水平
    2. (2)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 . 甲省 B . 乙省 C . 丙省 D . 丁省
    3. (3) 关于我国人口与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可以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B . 我国地下水丰富,不会出现地下水枯竭现象 C . 我国的可耕地人均占有量将会不断减少 D . 我国的可耕地总数将会继续增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