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13:变异和进化

更新时间:2024-03-01 浏览次数:44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4高三·安庆期末)  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探索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发现遗传本质的过程中,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 富兰克林通过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推导出DNA呈双螺旋结构 C . 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即中心法则是由梅塞尔森提出的 D . 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 2. (2024高三·安庆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有在生殖细胞中发生的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才属于染色体变异 B . 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多倍体,但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C . 单倍体育种就是通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的方法来获得优良植株的过程 D .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的高产作物新品种
  • 3. (2024高三·安庆期末)  19世纪末,挪威为了保护雷鸟,曾大力捕杀雷鸟的天敌——猛禽和兽类,结果不仅没有保护好雷鸟,反而引起了球虫病和其他疾病的蔓延,致使雷鸟大量死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同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两者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 . 雷鸟和天敌之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可维持数量上的动态平衡 C . 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雷鸟种群中的老弱病残,有利于雷鸟种群的发展 D . 雷鸟与天敌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是协同进化的一种类型
  • 4. (2024高三·安庆期末)  镰状细胞贫血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高发地区,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H和h表示。杂合子在氧含量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出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图1为镰状细胞贫血某家族系谱图,对该家系中相应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H/h基因的相关片段用一定方法分离形成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镰状细胞贫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 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时需从人群中随机取样 C . 据图1和图2推测,基因h对应条带2 D . 杂合子对疟疾的抵抗力说明基因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还取决于其生存环境
  • 5. (2023高二上·亳州期末)  摩尔根实验室中的阿尔法特·斯特蒂文特做出了第一张基因图谱,并证明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邻基因之间很少出现重组,距离较远的基因之间则易于重组。如图表示果蝇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对位置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摩尔根团队用杂交实验证明果蝇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B . 决定果蝇触角长短的等位基因中含氮碱基种类和数目均不同 C . 控制眼色和体色的基因的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D . 与A/a相比,决定果蝇触角长短的基因更易与B/b发生重组
  • 6. (2024高三上·东莞期末)  2022年10月,我国科学家在小鼠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上首次实现4号和5号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新连接,培育得到ch14+5单倍体小鼠。用野生型小鼠与ch14+5单倍体小鼠为材料可得到chl4+5二倍体纯合子小鼠,但是成功的机率相对于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后代低很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chl4+5单倍体小鼠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未知隐性基因所控制的表型 B . 培育ch14+5单倍体小鼠过程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C . 融合染色体无法与正常染色体联会降低ch14+5二倍体纯合子小鼠出现机率 D . ch14+5单倍体小鼠可用于研究染色体融合导致的不孕不育等疾病
  • 7. (2024高三上·东莞期末)  某家系中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控制甲病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Ⅱ-4与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C . 进一步分析Ⅱ-4的X染色体的基因组成可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 D . 若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3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12
  • 8. (2024高三上·东莞期末)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非洲戈龙戈萨国家公园的非洲象惨遭盗猎,导致雌象中无牙个体比例由18%上升至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无牙非洲雌象的比例上升可能会降低其幼崽的存活率 B . 该国家公园所有非洲象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库 C . 盗猎活动会威胁非洲象的生存甚至可能改变其进化方向 D . 非洲雌象无牙比例由18%上升至50%表明新物种已诞生
  • 9. (2024高二上·期末)  下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4种染色体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代表缺失,不一定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B . 乙代表重复,是造成果蝇“棒眼”性状出现的原因 C . 丙代表倒位,基因数量不变故不能在显微镜下分辨 D . 丁代表易位,是引发生物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 10. (2023高三下·浙江月考)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某研究成果表明,科学家发现了HIV也许可以通过形成一个三聚体构象(被称为statel)躲避免疫系统的检测。探索statel的结构,有助于人们防治艾滋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艾滋病是遗传病,患艾滋病的母亲生出的孩子患艾滋病的可能性较大 B . HIV可能通过改变三聚体构象躲避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特异性识别 C . 切断性接触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D . 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二、多项选择题
  • 11. (2024·黑龙江模拟)  分析生物染色体组的倍性时,将普通小麦(2n=42)、二粒小麦(2n=28)、一粒小麦(2n=14)、粗山羊草(2n=14)进行如下杂交,F₁杂合子在减数分裂Ⅰ中四分体的数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亲本杂交组合

    四分体数目(个)

    一粒小麦×二粒小麦

    7

    二粒小麦×普通小麦

    14

    二粒小麦×粗山羊草

    0

    粗山羊草×普通小麦

    7

    A . 一粒小麦和粗山羊草杂种的四分体数为7 B . 用秋水仙素处理一粒小麦后可以获得二粒小麦 C . 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含有21条非同源染色体 D . 低温处理二粒小麦和粗山羊草的不育杂种可得到普通小麦
  • 12. (2024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子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关于育种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为诱变育种,优点是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 B . ③、⑥都可表示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获得多倍体 C . 图中无子猕猴桃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 . 若④是自交,则其产生AAAA的概率为1/4
  • 13. (2024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基因多效性是指一个基因控制若干性状的现象,有学者认为:基因多效性是生物新构造、新器官形成的基础。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这一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若某一性状的出现能够提高生物的适应能力,则该基因就会被保留 B . 若某一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没有增强,则该基因的保留将没有意义 C . 按照这一假说,有蹄动物的角可能是基因多效性造成的隆起被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新构造、新器官形成后即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并形成了新物种
  • 14. (2023高三上·牡丹江月考) 下图表示白色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造成的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B . 过程②造成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C . 过程③说明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纯合子有致死效应 D . 过程④的操作包括取粉红棉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及对培养出的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
  • 15. (2023高三上·宜丰月考) 囊性纤维病是由CFTR蛋白异常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约70%患者发生的是CFTR蛋白508位苯丙氨酸(Phe508)缺失。研究者设计了两种杂交探针(能和特异的核酸序列杂交的DNA片段):探针1和2分别能与Phe508正常和Phe508缺失的CFTR基因结合。利用两种探针对三个含囊性纤维病患家系各成员的基因组进行分子杂交,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探针检测结果与上面的家系中的个体位置对应)

    A . 利用这两种探针能对甲、丙家系Ⅱ–2的CFTR基因进行产前诊断 B . 乙家系中再生一个孩子,其CFTR基因正常的概率为1/4 C . 丙家系Ⅱ–1携带两个DNA序列相同的CFTR基因 D . 如果丙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这两种探针检测出1个条带的概率为2/3
三、非选择题
  • 16. (2024高三上·期末)  人体肝脏合成的AAT是血浆中重要的蛋白酶抑制剂,能保护机体正常细胞和器官免受多种酶的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AAT基因缺陷将导致AAT合成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症。如图1是AAT缺乏症患者的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PiM是正常的AAT基因,绝大多数正常人是PiM纯合子(PiMPiM)。PiZ基因纯合个体血浆中的AAT重度缺乏,PiS基因纯合个体血浆中的AAT轻度缺乏,均出现AAT缺乏症。AAT相关的这些基因互为。由图1可知,AAT缺乏症的遗传方式为
    2. (2) 医生对图1家系部分个体进行了PiM、PiZ和PiS基因检测,阳性表示检测到该基因,阴性表示检测不到该基因,结果如图2所示。Ⅱ4的基因型是。Ⅲ2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代的。理论上分析,Ⅰ4、Ⅱ3、Ⅲ2的血清中AAT浓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若Ⅲ3与基因型相同的女性结婚,所生的正常孩子中含有PiZ基因的概率是
    3. (3) 临床上常通过测定血清的AAT浓度诊断该病,那么检测Ⅱ5血清的AAT浓度(填“能”或“不能”)确定其基因型,理由是
  • 17. (2024高三上·罗湖期末) 我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装满中国粮”关乎千家万户的饮食问题。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叶片的绿色主要与叶绿体的(具体场所)上分布的光合色素有关,分离这些色素的常用方法是
    2. (2) 研究发现,突变型1是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且基因C1纯合的水稻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植株连续自交2代,则F2成熟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若此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属于(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
    3. (3) 基因测序结果发现,突变基因C1成熟转录产物的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结果导致第位氨基酸突变为。请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如下: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4. (4) 基因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1000bp750bp片细胞中提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并用限制酶处理后500bp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则其结果如图中(填“I”、“Ⅱ”或“Ⅲ”)所示。

  • 18. (2023高一下·大同期末)  脆性X综合征(FXS)主要与X染色体上的FMRI基因5'端非编码区的CGG/GCC序列重复有关。图1是FMRI基因内(CGG)。序列重复次数与人的表型改变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导致脆性 X 综合征出现的变异类型是
    2. (2) 人体细胞中的FMRI基因内(CGG)。序列重复次数为55~200次之间,会导致细胞中相应的mRNA和FMRI基因编码蛋白的量分别比正常人(填“增加”“不变”或“减少”),从而引发部分男性和女性出现异常症状。
    3. (3) 研究发现,不同的变异类型会发生以智力障碍和发育畸形为特征的不同临床症状。在图2所示的M家庭中,致病基因是由突变导致的(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图3表示N家庭中与TAF1基因有关的致病机理(相关基因用T、t表示)。

      ①根据图2判断,M家庭所患的遗传病是染色体(填“显”或“隐”)性遗传病。若该病在男性人群中发病率为1%,则女性人群中携带者的基因频率为

      ②图3判断,N家庭中与TAF1基因有关的变异类型属于

    4. (4) 对遗传病进行检查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通常通过等手段。
  • 19. (2023高一下·应县期末)  已知果蝇的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甲图所示,乙图为甲图中两只果蝇通过杂交产生残翅白眼雄果蝇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所示细胞中各有个染色体组,雄果蝇基因型为;若仅考虑图中两对基因,则正常情况下该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后可以产生种精子。
    2. (2) 乙图中细胞①的名称为,Ⅰ过程发生的物质变化是; A、a与D、d这两对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填“Ⅰ”、“Ⅱ”、“Ⅰ”或“Ⅳ”)过程;细胞②和细胞④结合形成的后代⑥基因型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
    3. (3) 若甲图两只果蝇杂交,产生了一只基因型为XAXAY的果蝇,从减数分裂角度分析该果蝇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
  • 20. (2024高一下·平鲁期末)  如图是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①指的是  ,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 (2) ③指的是  ;若④是指,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则发生在  时期;⑤的含义是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  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3. (3) ②染色体变异包括⑥  和染色体数目变异;⑦是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  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蜜蜂中的雄蜂是  倍体。 
    4. (4)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