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綦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 1. 文字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下列文字与诞生地区配搭正确的是( )
    A . 象形文字——古埃及 B . 梵文——古代两河流域 C . 楔形文字——中国 D . 甲骨文——古印度
  • 2. 下图是亚非四大文明①古埃及、②古代两河流域、③古印度、④中国。下列不是观察地图获取的结论是( )

    A . 亚非四大文明都濒临大江大河流域 B . 亚非四大文明都是原生文明(没受其他文明影响) C . 亚非四大文明都处在北半球 D . 亚非四大文明所处纬度大体相同
  • 3. (2019·常德) 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该是(   )
    A . 《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B . 《失落的文明:巴比伦》 C . 《梨俱吠陀》 D . 《雅典政治制度》
  • 4. 宗教是一种文化。下列宗教名称与创始人、产生地点配搭正确的是( )

    ①印度——佛教——释迦牟尼 ②古罗马——基督教——耶稣

    ③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④中国——道教——张角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5. 公元前46年,凯撒命人制定一套新历法奠定了今天公历的基础。这套新历法是( )
    A . 十二铜表法 B . 查士丁尼法典 C . 儒略历 D . 罗马民法大全
  • 6. 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庄园经济流行 B . 西欧城市兴起 C . 西欧大学兴起 D . 伯里克利改革
  • 7. (2019九上·江都月考)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
    A . 大化改新 B . 农奴制改革 C . 明治维新 D . 卡德纳斯改革
  • 8.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经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13—14世纪,逐渐在西欧流行开来 的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分别是( )
    A . 庄园、土地私有 B . 土地国有、手工工场 C . 庄园、租地农场 D . 手工作坊、租地农场
  • 9. (2019九上·新兴期中) “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是(   )
    A . 古巴比伦时期 B . 罗马帝国时期 C . 文艺复兴时期 D . 启蒙运动时期
  • 10. “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这里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运动 C . 三角贸易 D . 启蒙运动
  • 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是( )
    A . 民主共和制 B . 总统制 C . 君主立宪制 D . 君主专制
  • 12. (2019·永州) 一位美国学者曾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一种由天才设计,并可由蠢材运作的体系。”该体系是指(   )
    A . 中央集权制度 B . “三权分立”制度 C . 民主集中制 D . 君主立宪政体
  • 13. 下图为某一事件发展进程示意图,其中横线处应为( )
    A . 《权利法案》 B . 《1787年宪法》 C . 《人权宣言》 D . 《拿破仑法典》
  • 14. 探究历史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
    A . 英国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B . 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拿破仑帝国 C . 殖民统治——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 .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 15. 历史图表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综合下表,你能获取的是( )

    时间

    人物

    事迹

    1522年

    麦哲伦船队

    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825年

    斯蒂芬森

    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乘客正式试车,标志铁路时代 的开始

    19世纪30年代

    瓦特

    改良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使人类真正进入机器生产时代

    A . 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 B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 .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D . 社会变革推进历史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3分,共35分。 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所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以及对历史运动本质和时代发展方向的深刻把握。

    ——摘自孙代尧《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的历史逻辑》,《历史研究》2023年第1期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西学东渐大潮中传入中国。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 根据地建设、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开创性的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适应当时的需要,创造新理论,解决新问题。将中国共产党人自主探索的革命道路从经验上升为理论,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哲学奠基。

    ——摘编自孙代尧《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的历史逻辑》(《历史研究》2023年第1期)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 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 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社会主义文明。

    ——摘编自龚云《“第二个结合”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研究》2023年第5期)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原因和标志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指出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什么新理论? 解决了哪些新问题?
    3. (3) 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 号内填“X”;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O”。

      A.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立即就传入了中国。

      B..我们学习历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 17. 党的二十大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某班以“文明推‘ 动人类发展”为题开展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文明多元】

    【任务二文明延续】

    世界最早的四大古代文明中,唯有由华文而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并在当代再次复兴。古埃及文明,自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占领后,中经希腊人的托勒密王朝、罗马人和拜占 庭的统治,原有文明渐失底色,至公元7世纪被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完全取代。古代两 河流域文明终结于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灭亡,进而波斯文明、希腊化文明在这里先 后登场,其后该地长期成为西方罗马文明与东方安息文明较量场所,至公元8世纪终被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替代。印度文明在三千多年间其地不时有外族侵扰甚至入主,印度文明只能说是断断续续地发展、零零星星地存在。

    ——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任务三文明发展】

    西方文明始自公元5世纪欧洲文明发端。欧洲文明形成中获得三方面的元素滋养:日耳曼元素是其根基,基督教元素是其灵魂,罗马元素是其生长土壤。16世纪 欧洲文明基本定型,在17-19世纪渐趋成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精神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它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以理性和科学为核心,重视个体发展,强调个体 本位,强调人对自然的斗争。在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一些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即自由、自治、民主、法治、科学、进取、奋斗等。也形成了一些特有的观念,即个人主义、冒险、扩张、征服、功利计值、金钱崇拜等,这些观念对欧洲的崛起作用不小,但多是以牺牲他者利益为代价的,承载的负面能量太多。欧洲文明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如思维精细化、个体化、绝对化(非黑即白、非敌即友)等。总之,西欧的个体本位等观念有利于调动和刺激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不利于社会和谐,易于引发社会分化和社会冲突。

    ――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1. (1) 上述材料属于实物材料的有( )(填入图片编号即可);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 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X”。

      A.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印度文明没有保存至今,均被外来文明取代。

      B.相比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没有宗教色彩。

    3. (3) 根据材料,概括西方文明的特点
  •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以来,西欧国家持续进行了广泛的现代化进程。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的探索开启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的概念传出了西方,传入了世界各国,有的国家把现 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将西方现代化道路作为他们的普世主义,导致了国家主导权、世界话语权、本土资源等等的部分丢失。由于西方现代化的完成是必定建立在剥削其他国家人口 资源、土地资源等等之上,注定了西方现代化是完成少数人的现代化,具有严重的无法复 制性与不可持续性。西方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的先行者,有丰富的理论经验与实践经验值得参考,深入理解西方先发现代化的原因与现代化道路的优劣,是实现中国超越的首要 条件。

    ——陈纬伦《现代化道路的国际比较与中国超越研究》

    材料二 甲午战败,有识之士在深刻反思洋务运动失败缘由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救国强国之道,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及其维新之道,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及其革命之道,使早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方向,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以师夷造器为纲,转向以变法改制为纲。

    ——摘编虞和平《全球史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研究》2023年第2期)

    材料三 在美洲,英国在殖民统治时期制定了悬赏印第安人头皮的法条,每张头皮的赏金最高可达100英镑。高额悬赏头皮的唯一目的就是鼓励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进而抢占他们的土地。在16世纪欧洲列强殖民扩张中,大量非洲青壮年劳动力被当作奴隶,通过罪恶的跨大西洋三角贸'易贩卖到美洲。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的种姓及教派差别,推行分而治之政 策,殖民者的分化政策造成印度社会内部大分裂。英国殖民者为延续对中东的控制权,支 持或偏袒犹太复国运动,导致巴以冲突时刻威胁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

    ——刘金源 申向洋《历史评论》2023年第5期

    1. (1) 根据材料,概括西方现代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进行了哪些探索(探索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有何特点?
    3. (3) 请你补充完整“英国的现代化是( )”使之成为一个具有价值观的历史结论,或自拟一个其他观点,用上述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