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伊犁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1.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
    A . 《马赛曲》 B . 《黄河大合唱》 C . 《毕业歌》 D . 《义勇军进行曲》
  • 2.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抗美援朝时期
  • 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 . 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 4. (2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由此可知(  )
    A . 重工业 B . 交通运输 C . 轻工业 D . 培养建设人才
  • 5.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6.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7. 表中我国农业产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A . 抗美援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 D .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 8. 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北和国成长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下各项适合“1966年﹣1976年”重大事件的解说词是(  )
    A . 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 .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 . 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 . 十年动乱,严重挫折
  • 9.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被誉为“铁人”的模范人物是(  )
    A . 雷锋 B . 邓稼先 C . 焦裕禄 D . 王进喜
  • 10. 从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发展乡镇企业 B . 增强企业活力 C . 实行按劳分配 D . 建成小康社会
  • 11.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明确提出是在(  )
    A . 1992年中共十四大 B . 1997年中共十五大 C . 2002年中共十六大 D . 2007年中共十七大
  • 12. 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 . 深圳经济特区 B . 海南经济特区 C . 厦门经济特区 D . 上海浦东开发区
  • 13.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条路线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
    A . “一化三改” B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 “一国两制” D .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14. 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5.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 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 . 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 .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D . 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 1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 . 各民族一律平等 B . 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 . 国家统一领导 D . 共同繁荣发展
  • 17. 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 . 阿芙乐尔号 B . 致远舰 C . 辽宁舰 D . 定远舰
  • 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此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 求同存异 D . 全方位外交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日建交

    ③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②①③
  • 20. 科技改变生活。下面是21世纪新出现的交通现象是(  )
    A . 定网约车出行 B . 坐着火车去研学 C . 骑着自行车上班 D . 乘坐飞机异地旅游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 21. 判断题
    1. (1) 公私合营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 (2) 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3. (3)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4. (4)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5. (5) 2021年,中国作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 2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分到劳动工具

    材料二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请回答:

    1. (1) 与材料一直接相关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事件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什么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是对农村哪一制度的高度评价?该制度最早在哪里进行尝试?
    3. (3) 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 23.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这时,在军乐声中

    ——《人民日报》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表述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于何时?
    2.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哪一奋斗目标?
    4. (4) 材料四中“这条道路”具体指什么?材料四中“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
    5. (5)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怎样的努力?(至少两点)
  • 2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许士玲《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2020年1月15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新的一年大陆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框架内,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从而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

    ——《新浪新闻》

    材料四: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统编教材《八年级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伟大构想?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九二共识”的内容。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