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06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16</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48.0</span></strong>分)
  • 1. (2023·泉州模拟) 春秋时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战国中后期,“弑君”“出君“现象已较为罕见。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国家的政制逐步转型 B . 诸侯争霸格局稳定 C . 宗法分封制走向强化 D . 礼乐制度得以恢复
  • 2. 白居易、元稹等中唐士人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实现“见之者易谕”、“闻之者深诫”、“采之者传信”的微讽之效。这一做法( )
    A . 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入人心 B . 批判理学空谈并开创了朴实学风先河
    C . 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的现实需要 D . 将儒学复兴与诗文载道功能有机结合
  • 3.  明末,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有的书后还附有一些诗文,描述商旅艰辛。这反映出当时(  )
    A . 地理知识极大丰富 B . 商人支持出版事业 C .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 . 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 4. 如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其中,促成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 传统制钱丧失竞争力 B .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 . 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D .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5.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各项中,能够验证上述“经验”的是(  )
    A . 五四运动 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北伐战争 红军长征 第一届全国人大
    C . 南昌起义 遵义会议 三大战役
    D .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 6. 1992年12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改变了过去偏重于定指标、分投资、分物资的做法;重点放在正确分析下一年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市场环境,合理确定宏观经济目标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相应的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 制定计划的做法被彻底抛弃 D . 市场环境决定国民经济走向
  • 7. (2022高三下·黑山月考) 在《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中,作者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   )
    A . 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 B . 文化传统迥异使然 C .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 . 农耕方式相似所致
  • 8. (2023·佛山模拟) “从人才培养来看,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所用。”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大学(   )
    A . 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 B . 是西欧社会普遍的文化符号 C . 与现代大学完全相似 D . 逐渐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
  • 9. 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如遇到意外事故或人身伤害,由保险人进行经济赔偿。由此产生了以黑奴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早期形式,材料揭示出当时( )
    A . 殖民活动风险大于收益 B . 保险业推动贩奴的兴起
    C . 人权问题得到社会关注 D . 黑奴大量死于三角贸易
  • 10. 如图两幅反映英国政权机构的示意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在本质上说明了(  ) 
    A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 工业革命不断发展 D .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 11. 下表为1840—1855年美国工厂每日工作时数统计表,表中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

    年份

    经调查之工厂总数

    8—11小时的工厂

    11—13小时的工厂

    13—14小时的工厂

    总数

    百分比

    总数

    百分比

    总数

    百分比

    1840

    69

    36

    52.2

    25

    36.6

    8

    11.6

    1845

    103

    60

    58.2

    33

    32.0

    10

    9.7

    1850

    173

    104

    60.1

    63

    36.4

    6

    3.5

    1855

    250

    161

    64.4

    84

    33.6

    5

    2.0

    A . 工厂环境的持续恶化 B . 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C . 无产阶级的斗争活动 D . 资本运作的客观规律
  •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具有不平衡性,非洲反帝斗争的领导者仍是旧式阶级,而亚洲和拉丁美洲则进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其根本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B . 社会阶级结构的差异
    C . 人民群众是否支持 D . 社会思想意识的差异
  • 13. (2023·张家界二模)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之后,斯大林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强调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经济落后必然要挨打,因此必须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斯大林的这一认识使苏联(    )
    A .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经济水平迅速赶超欧美 D . 依靠政权力量发展经济
  • 14. (2018高二下·南昌期末)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匮乏和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
    A .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 .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 C . 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D . 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
  • 15.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颁布一系列劳工法案和社会保障法案,通过国家立法提高工人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这些做法理解正确的是,西欧各国(  )
    A . 建立福利国家,增进人民福祉 B . 抛弃自由主义,关注弱势群体
    C .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时代需要 D . 协调民族矛盾,维护殖民统治
  • 16. 如图所示为1990~2011年世界不同经济体人均GDP增长率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 . 国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 . 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向停滞
    C .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增强 D . 经济区域的合作进程加快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4</span></strong>小题,共<strong><span>52.0</span></strong>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4世纪到16世纪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冲击封建贵族统治的两大革命。革命之一的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全欧洲。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学艺术的复兴,而且是思想和科学的复兴。 

    ——摘编自孟节省、林雪原编著《西方文化漫谈》

    材料二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

    作者

    生卒时间

    节选内容(观点)

    《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

    1473-1543

    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

    1483-1546

    观点: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 
    根据材料,结合17世纪以来的世界近代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6年8月,一位英国人在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这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从旧梦中觉醒,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 

    ——摘编自【英】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国家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作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中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关键时间节点 

    国家

    煤炭系统

    石油系统

    天然气系统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英国

    1560年之前

    1619年(49.1%)

    1926年

    1971年(48.5%)

    1970年

    未完成
    1973年(11.1%)

    美国

    1850年前

    1885年(50%)

    1910年前

    1950年(38.4%)

    1925年

    未完成
    1973 年(30.1%)

    德国

    1815年

    1853年(49.6%)

    1954年

    1972年(46.1%)

    1971年

    未完成
    1973 年(8.7%)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1978~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由5.7亿电标准煤增加到24.6亿标准煤,增长了4.3倍。据统计,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2.2亿吨,占整个一次能源消费的68.7%,而石油天然气仅占24%。近几年,我国对石油需求的年增长速度为16%,而石油开采的年增长速度却只有2%,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电增长到2007年的1.63亿吨。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82%将依赖进口。 

    ——摘编自刁秀华《中国能源安全》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西方国家能源转型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