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物理量估计合理的是(  )
    A . 教室里一个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 B . 一个普通矿泉水瓶内可盛的水 C . 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 D . 一包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
  • 2. 铜仁市2023年秋季学期百万师生阳光体育启动仪式暨铜仁市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三好杯”篮球三级联赛总决赛在印江体育馆开幕。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不需要介质来传播 B . 篮球撞击地面发出的声音是由篮球运动而产生的 C . 周围居民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D . 能区分现场观众不同的呐喊声是音色不同
  • 3. 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筷子“弯折” C . 桥的倒影 D . 海市蜃楼
  • 4.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很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C .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 剧场上淡淡薄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 5. (2021八上·泰安期中)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多种科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振动,运用了转换法 B . 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运用了模型法 C . 在定义速度时,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运用了比值定义法 D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寻找像的位置,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 6. 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下面光学器件的成像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显微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B .
    照相机: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C .
    放大镜:它是凸透镜,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
    D .
    “拐弯镜”:“拐弯镜”是凸面镜,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可扩大视野范围
  • 7. 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 .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 .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 . 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 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视频课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用来远程共享学习资源,但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或电视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引起近视眼。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中,正确的是(  )

      

    A . 甲、丙 B . 乙、丁 C . 乙、丙 D . 甲、丁
  • 9.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挑选透镜时,小明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乙的光斑,丙图为某次实验时的情况,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小明应选透镜甲进行实验,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 B . 小明应选透镜乙进行实验,利用丙图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C . 小明应选透镜乙进行实验,如果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D . 实验中由于蜡烛会随实验时间延长烧短,要想成像仍然在光屏中央,可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将透镜向上调节适当高度
  • 10. 如图是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所做出的图像,下列对各图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

      

    A . 甲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在加热到第9分钟时,该物质是液态 B . 乙图正确描述了一束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传播光路图 C . 丙图是小明测出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像,该液体密度为2g/cm3 D . 丁图是某声波的波形图,此声波的音调和响度都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
  • 11. 如图是2022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同驻空间站的翟志刚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琴声。

  • 12. 今年海南荔枝大丰收。小海想知道荔枝的密度,他把一个质量为2.2g的荔枝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g,如图所示。该荔枝的体积为cm3 , 密度为kg/m3ρ=1.0×103kg/m3 , 取g=10N/kg)。

  • 13. 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这条金属片的长度是。在测量长度时,要想减小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 14. 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利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如果不改变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所成的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5. 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题图是餐厅里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选填“机器人”或“地面”);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 16. 《浴血无名川》讲述了志愿军狙击手英勇作战的故事。狙击手趴伏时,瞄准镜的物镜上覆盖有伪装网,目的是防止光滑的镜片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暴露目标;由于人体会辐射出(选填“红外”或“紫外”)线,在现代战争中狙击手可以使用热成像仪寻找目标。
  • 17.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A

三、作图题
四、简答题
  • 20. 小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能成放大虚像,他突然想到平面镜成的也是虚像.你能帮他比较一下,这两种虚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 21. 炎热的夏天,小明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室,第二天取出后发现矿泉水瓶变“胖了”,过了一会儿,瓶的外壁出现了一层小水珠。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矿泉水瓶为什么变“胖”了?
    2. (2) 瓶外壁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五、实验探究题
  • 22. 小张观察到风铃在风的吹动下,各个铃铛相互碰撞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小张取来三只材料及厚度均相同的风铃管,将其悬挂后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并记录了各自发声时的频率,如下表所示:

    编号

    长度/

    直径/

    频率/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 (1) 小张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风铃管时,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时,发出声音的不同。
    2. (2) 分析表格数据,三根风铃管中音调最高的是号。
    3. (3) 小张根据表中数据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4. (4) 如果想得出风铃管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至少需要增加的一根风铃管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 )
      A .    B .    C .    D .   
  • 23. 如图所示是小田和小红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竖直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部分组成。
    1. (1) 小田用激光笔沿AO方向射入光线,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需要注意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2. (2) 在此装置中,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小田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进行实验,得到下列四组数据,小红一眼就看出第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10

      30

      40

      60

      反射角/

      10

      30

      50

      60

    3. (3) 小田还想用如图装置验证“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正确的操作应:
  • 24. 如图甲是小军和小丽进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 (2) 若操作准确无误,根据图甲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3. (3) 小军和小丽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在答题卡虚线框内制表);
    4. (4) 在实验交流与评估环节中,小丽同学对该实验提出了改进建议:“采用水浴法加热(如图乙),可以使水的温度缓慢升高,便于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25. 为了平衡营养,小明的妈妈买了多种杂粮。小明想知道红豆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 (1) 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天平水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2. (2) 如图乙所示是小明用天平测量空烧杯质量的情景,小组同学指出他实验操作中有错误,他的错误是
    3. (3) 小明用天平正确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 , 向烧杯中装入适量饱满的红豆并放到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红豆的总质量为g;
    4. (4) 测红豆体积时,小组设计了两种方案:

      ①将烧杯中红豆倒入空量筒中,振动量筒,使红豆表面平整,测出红豆的体积;

      ②在量筒内注入适量水,如图丁所示,将烧杯中的红豆缓慢倒入量筒的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为 , 测出红豆的体积。由此计算得到红豆的密度为

    5. (5)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针对红豆体积的测量进行了详细分析:若采用方案①,由于红豆间存在较大间隙,导致测得红豆的密度会偏(选填“大”或“小”)。
六、综合应用题
  • 26. 为了监测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轿车距离测速仪sOA=75m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轿车时,小轿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1=170m。已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

    1. (1) 超声波传播s1=170m的路程所用时间t1
    2. (2) 小车运动的路程sAB
    3. (3) 小车的速度并判断小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 27. 3D打印常在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小明同学选用如图甲所示的ABS塑料来打印自己设计的图乙作品。

    1. (1) 已知体积为20cm3的ABS塑料的质量为21g,求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 (2) 若用该材料打印出来作品的体积为50cm3 , 质量是42g,请通过计算判断作品是否为实心?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 (3) 根据(2)计算结果,若用不锈钢来铸造同等尺寸的此作品,则不锈钢作品的质量是多少?(不锈钢密度为7.8×103kg/m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