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

更新时间:2024-01-31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 1. (2020·大连) 运动会上,同学们大声呼喊,为运动员加油。这里的“大”是指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传播速度
  • 2. (2022八下·单县期末)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B . C . 流水 D . 河岸
  • 3.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 . 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 B . 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约为70℃ C . 初中男生运动鞋的长度大约为42cm D . 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 4.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4:3,行驶时间之比为3:2,则它们速度之比为(  )
    A . 9:8 B . 8:9 C . 2:1 D . 1:2
  • 5. (2022·黔东南)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 . 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 .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 D . 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6.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当水结冰时能使窖内的温度不会降得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
    A . 凝固放热 B . 熔化放热 C . 凝固吸热 D . 熔化吸热
  • 7. (2019·北流模拟) 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A .   甲的s﹣t图象一定为a B . 乙的s﹣t图象一定为c C . 甲的s﹣t图象可能为b D . 乙的s﹣t图象可能为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题,每空1分,共21分)
  • 8. (2019八上·顺德月考)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节目主办方要求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调成振动模式,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 9.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如图为群众游行中的“扬帆大湾”广东彩车和“壮美广西”彩车,它们以相同的速度驶过天安门广场,如果以“广西彩车”为参照物,“广东彩车”是的;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观众觉得“广东彩车”是运动的,他们选取的参照物是;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 10. (2021八上·浈江期末) 某种昆虫依靠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那么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够”或“不能”),因为人的听觉范围是 
  • 11. (2021八上·伊川期中) 如图所示,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选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放入锅中蘸上糖浆、等待山楂上的糖浆(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酸甜可口的冰糖胡芦就做好了。

  • 12.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100℃。三位同学练习观察温度计的方法如题图所示,其中甲同学的读数与正确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相同”)。

  • 13. 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图(选填“甲乙”、“甲丙”或“乙丙”),响度相同的是图 (选填“甲乙”、“甲丙”或“乙丙”)。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中,不可能相同的是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4. 如图为小车运动的s-t图像,前10秒行驶的速度为,后20秒行驶的速度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三、作图题(本大题实3小题,15题(1)2分,15题(3)2分,15题(3)3分,共7分)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7分,17题7分,18题7分,共21分)
  • 18. 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是s。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视线正确时物体的长度为

  • 19. 同学们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实验中利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
    2. (2) 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该物质的温度是 ℃;
    3. (3) 同学们根据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画出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丙,根据图像可以判断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8分钟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该物质图形BC段温度不变,该过程(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20. 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1. (1) 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与振动有关;
    2. (2) 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3. (3) 把上述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不同;
    4. (4) 以上探究方法叫(选填“转换法”、“类比法”或“控制变量法”)。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选填选项字母)。

      A.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 21.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小锡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测出了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 (2) 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3. (3) 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目的是
    4. (4) 实验中测得AB段的路程如图为sAB=cm,如果测得时间为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
    5. (5) 如图是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车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9题6分,20题7分,共13分)
  • 22. 小明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列车时刻表如下表),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7:41

    0

    2

    运城北

    8:54

    8:56

    242

    3

    太原南

    11:41

     

    556

    1. (1) 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2. (2)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 23. 海岭又称海底山脉,一般在海面以下,如图,为对某海岭进行勘测,某勘探船停在该海岭底部的A处正上方向海底发出声呐,6s后收到回波信号。之后勘探船以2km/h平均速度沿直线行驶到达海岭最高点B处正上方,用时4h。到达B处正上方停下后,该船再次向海底发出声呐,经4s后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 (1) A处海水的深度;
    2. (2) 勘探船两次探测间航行的距离是多少米;
    3. (3) B处比A处高多少米?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5分,22题4分,23题8分,共17分)
  • 24.     
    1. (1) 投篮时,篮筐相对飞行的篮球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 (2) 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3. (3) 如图所示是小球从点A沿直线运动到点F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点 A到点F的距离是cm,小球从点B运动到点F的平均速度为m/s。

  • 25. 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1. (1) 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态;
    2. (2) 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 (3) 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高”或“低”)。
  • 26.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假如某一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kHz~40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2. (2) 下列哪种动物能发出与声呐相同的波 

      A.大象               B.狗               C.蝙蝠                D.猫

    3. (3) 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原因是 
    4. (4) 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kHz;
    5. (5) 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k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km;

    6. (6) 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 ____。
      A . B . C . D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