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某重点初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25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 1. (2021八上·茂名期中)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B . 播放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 C . 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约为 D .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
  • 3. 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 , 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 . B . C . D .
  • 4.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对古筝演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古筝演奏时用力拨动琴弦,音调升高 B . 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 . 古筝演奏时的声音悦耳动听,所以不是噪声 D . 古筝演奏时拨动琴弦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 6. 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 B . 甲、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C . 乙、丙的音调相同,音色相同 D . 甲、丙的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 7. (2023·攀枝花) 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 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 . 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 C . 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 8. 从竖直的平面镜中,看到墙上一只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该钟的实际时间是(  )

    A . 4时25分 B . 4时35分 C . 7时25分 D . 7时35分
  • 9. 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如图所示现象中, 形成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  
    倒立的“烛焰”
    B .   
    变幻的“手影”
    C .
    “折断”的铅笔
    D .   
    神奇的日环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 11. 长度测量基本工具是,地球的直径为 , 合 m。
  • 12. 如图甲所示,这是小明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硬币的直径是 cm。如图乙示,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 13. 在音乐比赛现场,某选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手演唱时,若某个观众距离选手17m,则歌声是通过传播到该观众耳中的;歌声传到该观众耳中需要 s。(此时声速是
  • 14. 动物园里各种动物发出欢快的叫声,我们能从中分辨出猴子、大象、河马等动物的叫声,这是根据进行辨别的;“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比较大。(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15. 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演示仪,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蜡烛清晰倒立的像。

    1. (1) “小孔成像”的现象是由于而形成的;
    2. (2) 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方移动;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明晓去湿地公园游玩看到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8m(如图),蜻蜓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形成的虚像,水中蜻蜓到荷尖上蜻蜓的距离是m。

     

  • 17. 如图所示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小车的(选填“正前方”或“斜上方”),避免干扰驾驶员夜间行车时,为了安全起见应(选填“关闭”或“打开”)车内灯光。

  • 18. 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1=∠3,则折射角为∠(选填“1”、“2”或“3”),分界面为(选填“①”、“②”),分界面的(选填“上”或“下”)方为玻璃。

                

  • 19.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前后移动卡片纸,得到一最小、最亮的光点,测得光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cm。这个光点所在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光点是由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形成的,如图的方框内应该是(填“凸透镜”“凹透镜”)。

  • 20. 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选填“积水”或“地面”),这是因为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当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角。
三、作图题(2分+2分+3分=7分)
  • 21.     
    1. (1) 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 (2) 如图所示,请完成图中两条光线的折射光路(保留作图痕迹)。

    3. (3)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7分+6分+6分=21分)
  • 22. 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此实验中乒乓球起到放大实验现象的作用,这个研究方法叫
    2. (2) 如果将②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小球(“会”或“不会”)弹起;
    3. (3) 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仅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4. (4) 图④中小明的耳朵贴紧桌面时听到小东轻轻敲击桌面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
    5. (5) 如图⑤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 23. 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1. (1) 实验中,纸板应于平面镜放置;
    2. (2)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在纸板B上的位置,描绘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径迹,如图甲所示。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于右上方的表格中。

      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现象中,

    3. (3) 图甲中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的;
    4. (4) 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实验时发现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 24. 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1) 实验进行时,应选择(选填“较亮”、“较暗”)环境开展实验;
    2. (2) 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3. (3) 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
    4. (4) 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5) 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图示“?”应为m。
五、综合能力题(6分+6分+6分=18分)
  • 25.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真的能发出声波。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

    著名的约翰·霍市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似勒提教授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利用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拍摄发现,下雨时水中确实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下雨时产生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情况一致,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也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经过实验验证,普罗斯佩勒提教授发现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1. (1) 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对鲸鱼而言这个声音是(填“噪声”或“乐音”),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能传播声音;
    2. (2) 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发射和接收的声波的频率(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20000Hz,通过声呐探测可以知道海中敌方潜艇的航行深度,这个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3. (3) 若从水面的气泡产生声音开始,到鲸鱼听到的时间为0.04s,则鲸鱼距离水面m(此时海水中声速为1500m/s)。
  • 26. 请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宇宙是十分辽阔浩瀚的星际空间,宇宙里的各个天体的距离看似“亲密”,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则是非常遥远,所以宇宙中跑得最快最远的星光就成为了解宇宙的最重要的桥梁。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而太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也要大约八分钟的时间,仔细分析太阳光的特点,人们可以了解太阳表面的温度、太阳的组成元素与及太阳大气层里的活动现象。太阳光的传播还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现象: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日食是太阳、月亮和地球在同一直线上,致使地球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阳或只看到残缺的太阳。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宇宙时常用要“光年”这个概念,它是一个 单位(选填“时间”或“长度”);
    2. (2) 分析太阳光可以了解太阳的秘密,这说明太阳光可以传递 ,太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大约要用500秒,可以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 km;
    3. (3) 假设太阳突然熄灭不再发光,那地球上的情况是 ____(选填字母);
      A . 马上变得黑暗 B . 一小段时间后才变成黑暗
    4. (4) 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地球”或“月球”)处于中间位置,其它的处于两端;
    5. (5) 月球表面是真空,宇航员在太空中用进行交流。
  • 27. 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小宁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祥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小斌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5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序号

    射出速度

    v(m/s)

    射出仰角θ

    射出距离

    (水平距离)s(m)

    1

    5

    30°

    2.9

    2

    10

    30°

    9.5

    3

    10

    45°

    10.8

    4

    10

    60°

    9.1

    5

    15

    30°

    20.7

    1. (1) 为了验证小宁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三组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时,物体越大,射出距离越远;
    2. (2) 为了验证小祥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三组的实验数据,能得出:射出速度相同时,射出仰角θ为时,物体射出距离最远;
    3. (3) 小斌认为要使(2)中的结论更可靠,还需要完善实验方案,你认为小样还能做的改进是:____。
      A . 选择射出仰角为45°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B . 选择射出仰角为45°附近不同角度多次实验 C . 选择不同的射出速度,在射出仰角为45°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