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小池一中教联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01-24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选项。每题3分,共27分)
  •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适宜学习的环境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B . 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9℃ C .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跳频率约1.2Hz D . 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
  • 2. (2020八上·任丘期末) 小星过生日时,爸爸给他买来一辆玩具车,用了一段时间后车坏了.从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的角度来说,他应该( )
    A . 把车丢到一边,以免浪费学习时间 B . 将车丢到垃圾桶里,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C . 把车交给爸爸,请他帮忙修好 D . 自己小心拆开玩具车,了解其结构,尝试修好它
  • 3. 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陶制的罐中罐——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棉布。盛夏季节,下列给“沙漠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不合理是(  )

    A . 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更结实 B . 经常加水,保持棉布和沙子总是湿润的 C . 把“冰箱”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D . 把“冰箱”放在干燥环境中
  • 4. 金属油桶中到底有多少油,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工人师傅常常用木棍敲击油桶的桶壁,通过听敲击的声音来判断油的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敲击油桶时,是木棍振动发声 B . 工人师傅是通过音色判断油的多少 C . 通过敲击的声音可以判断油的多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敲击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 5.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B . 乙图:先敲击音叉,再将音叉轻触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是乒乓球振动发声 C . 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行驶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 6. 解决问题时,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高高扬起再倒回去,使得水温暂时低于水的沸点而停止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材,使得水无法吸热而停止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扬汤止沸”说明水沸腾时温度不需要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B . “釜底抽薪”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C . “扬汤止沸”是加快水的蒸发,降低水的温度 D . “扬汤止沸”是解决表面问题,“釜底抽薪”才是解决根本问题
  • 7. 如图所示,是清晨小草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的样子。仔细观察图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露的形成需要放热 B . 雾是液态小水珠 C . 露珠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 . 形成雾或露时的物态变化是相同
  • 8. 近年来受暖冬的影响,有些滑雪场自然降雪较少,不得不采用人工降雪的方式增加雪量。其工作流程是:来自高压水泵的高压水与来自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空气在喷嘴处混合。利用自然蒸发和空气喷出后的体积膨胀带走热量而使雾滴凝结成冰晶,形成人工降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然降雪是凝华现象 B . 人工降雪是凝华现象 C . 蒸发是液化现象 D . 自然降雪放热,人工降雪吸热
  • 9. 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时同时起跑,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同的间距不变 C . 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 D . 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 10. 在如图所示的声波中,图的音色最差;在图甲、乙、丙中,音调最高。

  • 11. (2021·东营) 小明骑自行车2min行驶600m,他的平均速度为m/s。马拉松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为10km/h,若二者在公路上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同时向西运动,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拉松运动员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
  • 12. 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三支温度计中图 是温度计。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选填“能”或“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表明疫苗(选填“安全”或“不安全”)。

      

  • 13. 王哲发现妈妈炒菜时,总是最后才放盐。妈妈告诉他食用盐中加有人体必需的碘,最后放盐是为了防止碘在高温下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海鲜餐厅中,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常常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这时海鲜餐盘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出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干冰升华成气态,(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而形成白雾。
  • 14. “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吉林雾凇奇观那仪态妖娆、独具丰韵的典型概括。当雾凇出现的时候,漫漫江堤,披银戴玉,仿若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一般。一时间,雾凇奇景便把人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松花江江水源源不断地成水蒸气,水蒸气随风飘到岸边,遇到温度很低的树枝,成固态冰晶,冰晶不断积累变大,形成雾凇,以上两种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 15. 如图所示,在温度计放大部分中用虚线画出正确的视线,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

  • 16. 小古是一个不太注意实验细节的同学,一次他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温度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T/℃

    90

    92

    94

    96

    96

    96

    92

    96

    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画出温度T-时间t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 17.     

    1. (1) 如图甲,A同学测得物体的长度是3.10,B同学测得物体长度是cm;A同学说:“我的测量结果是对的,仅仅是误差偏大了点而已!”,对吗?
    2. (2) 如图乙,秒表的读数是
    3. (3)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如图丙,读数是
  • 18. 实验“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将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拨打瓶内手机,倾听铃声大小,用抽气机慢慢抽出瓶中的空气,倾听铃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1) 在用抽气机把瓶中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 ,抽气到一定程度,铃声小到
    2. (2) 实验中很难将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根据瓶中空气逐渐减少,铃声逐渐减小的现象推理:当瓶内空气完全被抽出时,铃声将完全消失,即不能传声。实验过程中,手机不要接触广口瓶,尽量减少铃声依靠(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播的机会。
    3. (3)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不能传声。 
    4. (4) 拓展:物体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可能是因为
  • 19. 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 (1) 铁圈A是由(选填“烧杯”“温度计”或“酒精灯外焰”)的位置决定;
    2. (2) 图甲中错误的操作是 ,改正错误后,加热使水沸腾。此后,继续对水加热,水温
    3. (3) 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水的沸点是,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的图线不平行是因为水的不同;
    4. (4) 要缩短加热时间,对图甲的改进是
五、综合应用题
  • 20. 速度超过5倍音速,称为高超音速。高超音速飞行器主要包括3类: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飞机以及空天飞机。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联合主持研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验证机——乘波飞行器X-51,就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原形,它采用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被认为是继螺旋桨和喷气推进之后的“第三次动力革命”。已知声速为340m/s。

    1. (1) 5倍音速是多少km/h?
    2. (2) 中国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是全球首款可以进行极限导弹飞行的高超音速导弹,它1min可以飞行300km,东风17飞行速度是多少m/s?
    3. (3) 某次导弹测试时,目标A在山体与观察者B之间的连线上,导弹击中目标A后,观察者B经过5s听到第一次爆炸声,再经过10s听到从山体反射回来的爆炸声,问目标A距离山体有多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