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31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精彩绝伦,尽显中国文化,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及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下列节气对应的古诗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立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 雨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 . 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 .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2. (2021八上·莱芜期末) 保护蓝天、白云、碧水,是全体市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措施中,与此不相符的是(   )
    A . 禁止燃放鞭炮、烟花,减少空气污染 B . 污水处理合格后排放,减少水污染 C . 就地焚烧植物秸秆和垃圾,解决清理运输问题 D . 拆迁工地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闻气体气味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连接仪器
  • 4. 下列实验室中的做法合理的是( )
    A .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 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C .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D . 加热的试管未经冷却直接再用冷水冲洗
  • 5. (2019·德州) 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 鞭炮爆炸发声 B . 蜡烛燃烧发光 C . 煤燃烧火力发电 D . 电水壶通电放热
  • 6.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缉毒犬靠辨别气味发现毒品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

    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

    一滴水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分子体积很小

    D

    液态天然气和气态天然气均能燃烧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A . A B . B C . C D . D
  • 7.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氢气可用作燃料 B . 铜丝可用于制造电线 C . 活性炭可用于吸附异味 D . 超滤膜可用于处理饮用水
  • 8. 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 . 氧化汞汞+氧气 B . 二氧化碳+水→碳酸 C . 氢气+氯气氯化氢 D .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 9. (2019九上·台安期中) 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8mkg,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 96 B . 72 C . 48 D . 36
  • 10. 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 B . C . D .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且无错选的得4分,只选一项且选对的得2分,至少有两个选
  • 11. 构建模型有助于从微观方面认识化学,如图是电解水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B . 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1个氢分子 C . 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变化 D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12.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阳离子 B . ③④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C .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 . 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 13.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其纯度,后点燃 B . 给试管中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集中加热 C . 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后将导管放入水中 D .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放质量小的砝码,后放质量大的砝码
  • 14.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能获得的结论是( )

    A . 金原子核带正电 B . 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C . 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D . 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 15.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 .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 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所以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C . 化学反应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 .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 16.  
    1. (1)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和 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构成的。

      氧气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也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

    2. (2)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①矿泉水 ②液氧 ③氧化镁 ④冰水共存物 ⑤二氧化碳⑥洁净的空气

      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以上物质分类的依据是 

    3. (3) 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使用了钛合金等复合金属材料制成的“避火衣”,钛原子(Ti)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中x的数值为 ,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

  • 1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 (1) 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写出仪器的名称:A :D :E 

      ②可用于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常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量取10mL水所用的仪器是

    2. (2) 掌握正确的仪器使用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是完成实验的根本保证。如如图所示:

      ①图1操作中错误的是 

      ②图2所示是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NaCl)的质量,其中的错误是 ,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g。

      ③图3中的仰视读数会导致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正确的读数方法为 。除了这一处错误,还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18. 今年国庆假期,小刚从黄河带回一瓶浑浊的河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流程如图所示:

    1. (1) 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2. (2) 操作①如图2所示,仪器b的名称是 。图2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装置安装还存在的一处错误是 。操作①之后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理由是 。操作①后发现液体C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3. (3) 操作②的步骤是:先向水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中有颜色和异味的杂质;再滴入液氯,该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 (4) 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说明是 (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 19.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资料:浓氨水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1. (1) 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属于镁物理性质的描述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是
    2. (2) 图1中,夹持镁条的仪器a的名称 。镁条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是将 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3. (3) 图2中,可以看到烧杯A的现象是 ;其中烧杯B的作用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子 
    4. (4) 图3中,蜡烛燃烧的过程是: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 ,石蜡蒸气再燃烧。 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 20.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让我们一起走进“水”的世界。

    1. (1) 图1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①水的天然循环中水分子和水分子的能量都不变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 只有①② B . 只有①③ C . 只有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 (2) 图2是电解水的示意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试管b中得到的气体为 ,检验该气体时用 ,现象是 。检验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时可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试管a中得到6mL的气体,则理论上试管b中得到 mL的气体。
    3. (3) 图3是水发生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甲”或“乙”),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 (填“吸收”或“释放”)能量。
    4. (4) 小明从图3中化学变化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A .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 .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 .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