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同步测试(B)(2023-2024学...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②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③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④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①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②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③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
      A . 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B . 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 . 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D . 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2. (2) 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 . 三江平原 B . 华北平原 C .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 珠江三角洲
  • 3.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从自然条件看,两个三角洲的差异主要是( )
      A . 甲比乙土壤肥沃 B . 甲比乙矿产资源丰富 C . 甲海洋面积比乙广阔 D . 甲比乙热量条件差
    2. (2) 利用各自优越的自然条件,两地都发展了( )
      A . 钢铁和造船 B . 甘蔗种植业 C . 淡水养殖业 D . 造纸和化工
  • 4.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 . 是按照人文指标划分的 B . 有明确的边界 C . 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D . 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2. (2) 图示每个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各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
      A . 相对一致 差异 B . 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C . 差异 整体 D . 地带 非地带
  • 5. 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巫山东西两侧的“荆楚大地”和“巴蜀大地”(   )
      A . 无划分依据 B . 有明确的边界 C . 气候类型一致 D . 地形单元一致
    2. (2) “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   )
      A . 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 B . 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 C .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D .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 6.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
      A .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 . 市场 B . 技术 C . 资金 D . 交通
  • 7.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 B . 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C . 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D . 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2. (2) 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面积差异大的原因是(   )

      ①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甲国比乙国显著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国比甲国小 ③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乙国比甲国大 ④国土面积:甲国比乙国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二、综合题
  • 8.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 
    2. (2) 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
    3. (3) 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 9. 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下面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 (2) 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

      区域因素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3. (3) 比较甲、乙两地区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①        

      ②        

         
  • 10. (2021高二上·吉林期末)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图。读图同答。
    1. (1) 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松嫩平原则是气候区。
    2. (2) 长江三角洲是(土壤),松嫩平原则黑土广布。
    3. (3) 长江三角洲主要作物是水稻,作物熟制为。松嫩平原主要作物是玉米、、大豆,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4. (4)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而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等矿产。
    5.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而松嫩平原则在0~4℃,造成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6. (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变化,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和华北平原。
    7. (7) 试分析松嫩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