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B)(2023-202...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
      A . 地方病 B . 土壤次生盐碱化 C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 . 公害病
    2. (2) 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

      ①地震、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3. (3) 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 .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B . 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 . 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 .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 2.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 . 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 .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 . 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2. (2) “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 . 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 . 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 . 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 . 2050年之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 3. 下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几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一过程的过失行为(   )
      A . B . C . D .
    2. (2) 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
      A . B . C . D .
  • 4. 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21高一下·韩城期末)     2021年5月25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发布(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泥公报),根据公报,全国酸雨区面积约4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导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   )
      A . 乱扔垃圾 B . 使用含磷洗衣粉 C .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 . 煤燃烧产生的气体
    2. (2) 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使大气受到污染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3. (3) 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 . 四川盆地 B . 黄土高原 C . 东北平原 D . 华北平原
  • 6. (2021高一下·大荔期末)     分析下列所示的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三种观点,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B . 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C . 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D . 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2. (2) 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符合自然环境决定论 B . 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C . 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 . 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3. (3) 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是(   )
      A .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B . 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C . 斩伐养生,不失其时 D . 植树种草,恢复植
二、综合题
  • 7.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

    1. (1) 图中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以 为主,福建省以 为主,江苏省以 为主,北京市以 为主。

    2. (2) 根据图中的数据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方式有最有效措施是

  • 8.

    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问题。

    1. (1) 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2. (2) 该生态工业园中核心企业是,环保企业是

  • 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甲为代表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人为原因主要有

    2. (2) 丙所在地形区是,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

    3. (3) 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 (4) 图中1—8各城市生活和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5. (5) 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污染最为突出。

    6. (6) 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政策和政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所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