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更新时间:2024-01-09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形成“陆上丝绸之路”基本干道,以当时的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张骞等人行至敦煌地区所见到的地貌景观可能是( )
      A . B . C . D .
    2. (2) 关于图示四地地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貌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B . 乙地貌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区 C . 丁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D . 丙地貌主要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 2. 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A~G地层中,形成最早的是( )
      A . A B . B C . D D . G
    2. (2) 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 .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B .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C .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 .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 3.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8日22时40分,瓦努阿图群岛(15.5°S,167.9°E)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60千米。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完成下面小小题。

    1. (1)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 ①圈层 B . ②圈层 C . ③圈层 D . ④圈层
    2. (2) 排除风浪对船只的影响,当地震发生时( )
      A . 岛上的居民比船上的渔民后感受到地震 B . 岛上的居民感觉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 船上的渔民感觉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 渔民没有感受到船左右摇晃得比震前剧烈
  •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M(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的偏动情况。

    材料二:下图左和下图右。

    1. (1) 该实验模拟的原理最可能是( )
      A . 温室效应 B . 热力环流 C . 大气受热过程 D . 水循环过程
    2. (2) 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该原理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顺序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③④②
  • 5. 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时刻,下列四城市中风力最强的是(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西安 D . 昆明
    2. (2) 图示时刻,北京的风向为( )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北风 D . 西南风
  • 6. 读“表层海水的密度、温度、盐度随纬度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曲线分别代表( )
      A . ①温度②盐度③密度 B . ①温度②密度③盐度 C . ①密度②盐度③温度 D . ①盐度②温度③密度
    2. (2) 同一艘船只,如果轮船整体质量不变,则其在下列海区中航行,轮船吃水最浅的是( )
      A . 墨西哥湾 B . 红海 C . 阿拉伯海 D . 台湾东部海区
  • 7.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①~④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 . 热带雨林        亚寒带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热带雨林 B . 亚寒带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C .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亚寒带针叶林 D . 常绿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        落叶阔叶林
    2. (2) 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所在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 . ②所在地区气候寒冷,夏季短促 C . ③所在地区森林常绿,炎热多雨 D . ④所在地区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 8.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野外地貌考察。下图为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处山顶与乙地之间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 150 B . 200 C . 220 D . 250
    2. (2) 返校后同学们写了观察报告,下列报告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干流自东北流向西南        ②乙地坡度较丁地大

      ③丙地位于阳坡                ④站在丙地可以看见丁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 (2) 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 (3) 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4. (4) 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乙地,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
    5. (5) 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丙、丁之间的风向为
    6. (6) 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                B.火力发电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7. (7) 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白天/黑夜)。
  • 10.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023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中C处有一石碑“某河源”。小组同学发现,该小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解释其中原因。
    2. (2) 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在C处和E处的两位同学?为什么?
    3. (3) 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①②中的哪个?请说明GH和DE相交的I点分别在①②曲线的哪个位置。
  • 1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我国地形图,图2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

    1. (1) 判断乙、丙代表性的植被类型。
    2. (2) 砖红壤和棕壤都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中,但砖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远低于棕壤,说明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

      地处中朝边境的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在公元946年喷发,在火山学界被称为“千年大喷发”。这次事件是一次爆炸性喷发活动、喷发柱高度达数十公里,生成的火山灰进入大气环流或平流层,长时间滞留空中,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长白山各坡向火山灰由于堆积与留存条件差异,现在火山灰厚度差异较大。

    3. (3) 据图推测目前长白山火山灰堆积厚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4. (4) “火山冬天”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火山冬天”的形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