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县三江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次阶段性...

更新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 1.  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中,太阳、点燃的蜡烛等这些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作,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
  • 2. (2023·宿迁) 琴和瑟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琴和瑟可以发声,是由于弦的产生的,能辨别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不同。
  • 3. (2023·菏泽) 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大量的小水滴后形成的七色彩带,这是光的现象;看电影时,我们从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屏幕上发生了反射。
  • 4.  小明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的五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25.1mm、25.2mm,25.1mm、28.2mm、25.3mm。其中明显错误的是mm,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
  • 5.  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飞离水面.白鹭向上飞行时,它在水中所成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白鹭在水中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 6.  在城市的高架桥上安装如图甲所示的隔音墙,这是从减弱噪声,从而降低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居民区的街道旁能看到如图乙所示的标志,这是在减弱噪声。

  • 7.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夏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树荫下会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如图所示.这些光斑是太阳的(选填“像”或“影子”),它是由光的形成的。

  • 8.  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玻璃窗看见了房间里电灯的像,这是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当他将玻璃窗左右推动时,通过玻璃窗看到灯的像(选填“左右移动”或“静止不动”)。

二、选择题(共14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 9.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3dm B .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C . 初中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9s D . 小聪的心率约为70次/秒
  • 10.  下列生活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墙上手影 B . 水中倒影 C . 林间光线 D . 筷子“折断”
  • 11.  如图所示,这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的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传播的速度越快 B . 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选手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D . 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 12.  小明在公园的湖边散步时,看到湖里有一群锦鲤。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看到锦鲤的光路图的是(  )
    A . B . C . D .
  • 13.  如图所示,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墙上的F点,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 . 平面镜不动,入射光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B . 平面镜不动,入射光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C . 入射光不动,平面镜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D . 入射光不动,平面镜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 14.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由一根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的摆,小明用秒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周期是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的猜想有两个:①与小铁块的质量有关;②与细绳的长度有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要验证猜想①,需要保持小铁块的质量不变,改变细绳的长度 B . 为了计时准确,释放小铁块与按动计时按钮应该同时进行 C . 若测出摆动30个来回的时间,再算出摆的周期,可以减小误差 D . 若没有秒表,可以用脉搏细心准确地测定摆动的周期
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小题6分,第16、17小题各8分)
  • 15. (2023八上·阳西期末) 某次在高空发生闪电打雷,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小明看到闪电隔3秒后听到雷声,则:
    1. (1) 打雷的位置离小明有多远?
    2. (2)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若以此速度前进,同样3秒钟时间,光走过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 16.  蝙蝠在捕食昆虫时会发出一种每0.1s振动9000次的声音,声音碰到昆虫后会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回声后可以确定昆虫的方位。某次飞行中,蝙蝠在距离昆虫s1=90m处发出声波,蝙蝠向昆虫方向经0.5s飞行10m后,刚好收到从昆虫身上反射回来的回声。
    1. (1) 蝙蝠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多少?该声音人耳是否能听到?
    2. (2) 从蝙蝠发出声波到蝙蝠收到回声时,声波传播的距离为多少?
    3. (3) 蝙蝠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多少?
  • 17.  我国一新型载人潜水器,对某海域进行探测。其下潜的速度为1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信息。求:(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1. (1) 潜水器下潜50s后的深度;
    2. (2) 潜水器悬停处距海底的距离;
    3. (3) 潜水器潜到海底还需要的时间。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 18.  亲爱的同学,请利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1) 使用前,首先应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图1中读数正确的是
    2. (2) 用图2所示的量筒和量杯测液体体积时,液体越多,用(选填“量筒”或“量杯”)测量时的误差就越大;
    3. (3) 图3中停表的大表盘的分度值是,停表的读数是s;
    4. (4)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凡设计了下面A、B、C三个实验,如图所示,其中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

      A.使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C.改变薄塑料滑过梳子的速度

  • 19.  实验一: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宇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 (1) 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选填“光滑”或“粗糙”);
    2. (2) 小宇让一束光线A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为了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宇将纸板沿PQ剪开,只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3. (3) 实验二:如图丁所示,这是某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图,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0°

      30°

      45°

      60°

      折射角β

      7.1°

      20.7°

      30°

      37.8°

      实验中,使用光具盘除了能显示光路外,其好处是可以

    4. (4)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5. (5) 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
  • 20. 【探究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问题】小明在实验室找到了刻度尺,光屏、火柴、大白纸及如图甲、乙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证据】

    1. (1) 你认为探究活动中应选用作为实验用的“平面镜”,应选用两支蜡烛作为实验中的蜡烛A、B。(均填序号);
    2. (2) 如图丙,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替代的是(选填“点燃的蜡烛A”或“点燃的蜡烛A的像”);
    3. (3) 通过多次实验得到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如下;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

      3

      5

      6

      7

      1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

      3

      5

      6

      7

      10

      【解释】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且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交流】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他应将蜡烛改成图丁中的(选填“a”、“b”或“c”)光源进行实验。

  • 21.  【探究名称】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问题】小明想通过比较几种材料(毛线、报纸、棉花、泡沫)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为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机械闹钟、鞋盒。

    【证据】

    1. (1) 小明应在(选填“较安静”或“较吵闹”)的环境中做实验;
    2. (2) 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盖上盒盖,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时为止,比较此时距鞋盒距离。

    3. (3) 下列表格是为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

      表一

      材料

      毛线

      报纸

      棉花

      泡沫

      响度

      较响

      很弱

      表二

      材料

      毛线

      报纸

      棉花

      泡沫

      距离/m

      3.5

      4.1

      2.5

      3.0

    4. (4) 【解释】实验中待测材料的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
    5. (5) 【交流】小明设计的方案B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越的原理;
    6. (6) 你认为方案更优,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