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怀化市顺天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段考物...

更新时间:2024-01-05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1、12题为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但少选得2分,错选得0分)
  • 1. “嫦娥”舒广袖,“玉兔”归蟾宫,嫦娥三号怀抱着“玉兔”飞向月球,说“玉兔”静止,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太阳 B . 月球表面 C . 地球表面 D . 嫦娥三号
  • 2.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教学楼的楼道墙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请勿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 减弱噪声实际上是为了减弱声音的音调
  • 3. 以下措施可以减慢水的蒸发的是( )
    A .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 .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 .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 .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 4. 如图所示,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出炉钢水是熔化现象
    B .
    茫荡山之雾是汽化现象
    C .
    晨曦之露是凝华现象
    D .
    吉林雾凇是凝固现象
  • 5. 2016年11月14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如图所示。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A . 月亮本身变大了 B . 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 C . 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 D . 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
  • 6. 陨石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 .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 . 月球表面是真空,无法传声 C .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D .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 7. (2016八·酒泉月考)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 . 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C .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 D . 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 8. 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开始向瓶里灌开水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声的、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 . 音色和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响度和音调
  • 9.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皆物理。在煮鸡蛋时,小芸发现妈妈在水开后不继续用大火煮,而是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关于这种做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大火煮,省时但费燃料 B . 大火煮,既省时又省燃料 C . 小火煮,费时但省燃料 D . 小火煮,省燃料用时相近
  • 10.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v B . 由图像得,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4:9 C . 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 . 甲车2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5h
  • 11. 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示意图,关于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冷剂在冷冻室液化放热 B . 冰箱内结霜是一种凝华现象 C . 制冷剂在冷凝管内汽化吸热 D .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冰棍时,下方会出现“白气”
  • 12. 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 . 当u=16cm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向8cm处移动的过程中,成虚像且像逐渐变大 D . 成实像时,若只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成像时,像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 13. 如图所示,图甲中木条的长度为cm;图乙中温度计读数为℃。图丙中停表的示数为s。
  • 14.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099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填“高”或“低”),导致水的的缘故。
  • 15.  汽车的观后镜采用的是 (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该镜子可以接收180度以上的光线,从而形成更大的视野,它的成像原理是 。烈日下,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近视眼能够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 造成的,需要佩戴 来矫正,平时说的500度眼镜,其焦距是 
  • 16. (2023八下·凤翔月考) 如图1所示,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图2所示的显微镜,起放大镜作用的是 (选填“目镜”或“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 。如图3所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则他的运动状态 (选填“改变”或“不变”)。

  • 17. 晨晨家距离学校 1.5 km ,他步行的速度约为 1 m/s ,则他大约需要步行 min 才能到达学校。若晨晨以 5 m/s 的速度骑自行车上学,则与步行相比能节约 min 。
三、作图题(共7分)
四、实验题(每空1分,总共22分)
  • 20.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现有器材:音叉、闹钟、鞋盒。

    则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实验中小明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如下表,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距离/m1.20.80.5
    响度较响较响
  • 21. 如图甲,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 (1) 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的位置?②如何比较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 (2) 实验中,为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应该(填选项);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像所在的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应该(填选项);

      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

      B.直接观察光屏

      C.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观察

    3. (3) 实验中小明为了让右座的小红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小明仅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将会(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
    4. (4) 如图乙所示,小明在实验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k1和k2 , 则像k1的像距为 (选填“v1”或“v2”) ,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1.2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 若在图乙中k1和k2两个像中间放置一块不透明薄挡板,则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能看到 ( 选填“k1”、“k2”或“k1和k2” )。
  • 22. 小明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
    入射角i10°20°30°40°41.2°41.8°42°
    折射角r15.2°30.9°48.6°74.6°81°90°/
    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

    1. (1)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81°时,折射角为 
    2. (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 (3) 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中图线(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 (4) 根据光路可逆,请猜想:若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理由是
  • 2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 (1) 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在,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 (2) 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 (3) 将蜡烛移至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光屏上像的移动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五、计算题(每题24题8分,25题7分;共15分)
  • 24. 2022年,成都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其中“文明交通”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图甲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车A向右运动,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坐标图,从开始计时到第16s两车正好相遇。

    1. (1) 小车A的速度是多少m/s?
    2. (2) 如图乙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多少m?
    3. (3) 如图丙所示,有两条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m。一辆长为4.5m,宽1.8m的轿车以54km/h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车道正中间,如图丙中A所示。此时,一辆长为1.8m的自行车突然从丙图中C点横穿机动车道,自行车与轿车在南北方向的距离为s=22.5m,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则自行车车速只有在什么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这辆轿车相撞?
  • 25. 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一座长为 1 km 的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在距离桥头 150 m ,距离山崖 775 m 时鸣笛,鸣笛 5 s 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火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到达桥头后,火车又用 50 s 完全通过了该大桥。求:
    1. (1) 火车的速度。
    2. (2) 声音传播的速度。
    3. (3) 火车的长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