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质检物理...

更新时间:2024-01-05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 1. (2016八上·翔安期中) 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频率
  • 2. 如果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  )
    A . 友好协商一下,让邻居放弃装修房子 B . 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压过装修声 C . 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同时挂上窗帘 D . 抓紧在房间内安装合适噪声监测装置
  • 3. “男低音歌手引吭高歌”。这里低和高的含义是:(  )
    A . 低指响度,高指音调 B . 都是指音调 C . 低是指音调,高是指响度 D . 都是指响度
  • 4. 下列情况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A . 零刻度线磨损的尺 B . 量程小的尺 C . 分度值不是1mm的尺 D . 刻度不均匀的尺
  • 5. 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 . “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 6. 如图,在商场里,爷爷和小东正乘自动扶梯上楼,爷爷说:“小东,上楼时要拉着妈妈的手,站着不动”。这里说的“不动”是相对于(  )

    A . 扶梯旁的墙面 B . 一楼地面 C . 商场里的货架 D . 扶梯上的脚踏板
  • 7.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 .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 .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dm
  • 8. 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是(  )

    A . 1点20分 B . 10点20分 C . 10点40分 D . 11点20分
  • 9. 下列哪些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0. 冰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 . 冰有熔点,石蜡没有熔点 C . 冰熔化时吸热,石蜡熔化时不吸热 D . 天上飘落的雪花不是晶体
  • 11. 在4×100m接力赛中,第一棒所用的时间是13.3s,其余三棒分别为14.1s、14.2s和12.9s,总成绩54.5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A . 7.52 m/s B . 7.339 m/s C . 7.34 m/s D . 7.3 m/s
  • 1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 18.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 (1) 图甲中A、B、C是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 (2) 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为℃;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 (3) 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4. (4) 如图丁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其理由是:
  • 19. 如图所示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

    1. (1) 要完成这个试验,还需要。(选填“刻度尺”或“停表”)
    2. (2) 试验中,应该选用(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
    3. (3) 某同学在实际实验中测量如下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点燃蜡烛到镜面距离(cm)

      点燃蜡烛的高度(cm)

      镜后蜡烛到镜面距离(cm)

      镜后蜡烛应有高度(cm)

      1

      10

      12

      10

      12

      2

      14

      10

      14

      10

      3

      18

      8

      18

      8

      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①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②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 20.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中,光屏应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2. (2) 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 (3) 如图,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40°,那么反射角为
  • 21. 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甲                                      乙

    1. (1) 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2. (2) 如图乙所示,小明向左移动蜡烛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填“左”“右”)移动。
四、计算题。(8分)
  • 22.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 (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 (2)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