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深圳市宝安名校2023_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以下是同学们对身常见物理的估测,其中符合实的是( )
    A . 课的高度约为80 dm B .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dm C . 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 1 s D . 中学生的脉搏一般每秒钟跳动70次左右
  • 2.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下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航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

    A . B . C . D .
  • 3. 小明利用一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0.235cm,由此可判断( )
    A . 小明测量中只有一次测量数据是有效的 B .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 . 该物体长度最接近2.35 cm D . 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了误差
  • 4.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起点沿平直公路向西行走,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8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 . 0~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第4s时,乙同学在甲同学的东面20m处 D . 0~8s内,以甲为参考物,乙始终向西运动
  • 5. 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B . “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 .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 6.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 . 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 . 丙图:艺术家使用二胡演奏时,需要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色 D . 丁图: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 7. 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
    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B .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
    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D .
    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 8. 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 . 整个熔化过程持续了20 min C .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 . 该物质属于晶体
  • 9. (2022·烟台)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 . “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 . “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 . “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 . “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 10. 小明在学完物态变化后,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汽化现象 B . 文艺演出时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C .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 . 将湿衣服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二、填空题、实验题(每空1分,共26分)
  • 11. 某同学在学习“长度和时间测量”以及温度计使用时,有如下情形:

    1. (1) 如图1所示,期中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填“甲”或“乙”)。
    2. (2) 如图2所示,物体的长度是cm
    3. (3) 图3的秒表记录了小红测试800m跑步所用时间,应记为        s。
    4. (4) 图4温度计的原理是,读数为
  • 12. 某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很快速度达到6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之比是4:3,若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13.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使斜面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 
    3. (3) 当小车通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选填“大”或“小”);
    4. (4)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BC=m/s。 
    5. (5) 下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运动情况的是

  • 14.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起来了,这说明了
    2.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 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
  • 15.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更好的进行实验,试管中的固体萘应选(填“较大”或“较小”)。
    2. (2) 根据乙图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3. (3) 图乙中CD段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 (4) 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

      (a); (b)

      (a)

          

      温度/℃

          

      (b)

          

    5. (5) 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为了增长时间,以下做法可行的是____
      A . 降低萘的初始温度 B . 增加萘的质量 C . 用底面积更大的小烧杯代替试管做实验
  • 16. 小明利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 (1) 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当地气压约为一个准大气压)。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 (2) 实验时,为减少加热时间,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
      A . 加大酒精灯火焰 B . 用初温较高的水 C . 增加烧杯中水量 D . 给烧杯加盖
    3. (3) 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图(选填“C”或“D”)。
    4. (4) 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同桌认为此时的水温应为99℃,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5. (5)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6. (6) 某组同学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不同质量的水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图丁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质量较大的是。(选填“a”或“b”)
三、计算题(2小题,共16分)
  • 17. (2023八上·福州月考) 一辆货车送货到贵阳,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 (1) 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货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 (2) 若货车长50米,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min通过一座桥梁,桥梁的长度是多少?
  • 18. (2023八上·宝安期中)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

    1. (1) 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 (2) 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 (3) 新交通法规定,严禁酒驾。醉酒后司机反应时间至少增加一倍,若汽车还是以20m/s的速度行驶,假如前方40m处有行人,行人有危险吗?(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四、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8分)
  • 1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r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 (1)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Hz的声波,(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2. (2) 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填“会”或“不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3. (3) Senser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可以让超声波透过屏幕进行指纹识别,是因为超声波具有的特点。
    4. (4) 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声波获取指纹的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不同的是____。
      A . 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 . 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 . 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 . 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
    5. (5) Senser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____。
      A . 蝙蝠 B . 蜘蛛 C . 青蛙 D .
    6. (6) Senser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7. (7) 某手机利用SenseID系统,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由此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mm。(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取340m/s)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