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2024-02-05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下列关于中学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明我们已经长大成人 B . 使我们拥有了绝对的自由 C . 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D . 比其他任何成长阶段的时间都要长
  • 2. (2023七上·商河期中) 初中生活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孤单。这时,你最好的选择是( )
    A . 课余时间去找小学同学玩,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B . 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之中 C . 能沉默时则保持沉默,等待新同学主动来找自己玩 D . 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同学取笑,不让同学伤害到自己
  • 3. “活到老,学到老”;“吾生有涯,而知无涯”,这些谚语告诉我们( )
    A . 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B . 学习需要自觉和主动 C . 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D .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4. 中国有句俗语“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 )
    A .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B . 认识自己很困难,没有必要认识自己 C . 人的优势和不足是天生的,后天无须努力 D . 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 5. 近几年,“朋友圈”成为社交媒体新热词。作为中学生,我们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以下对中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圈”认识正确的是( )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

    ②朋友圈扩大会增添麻烦,只要把原有的朋友关系巩固好就可以

    ③进入中学后,有的人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交往更加深入

    ④对朋友圈进行梳理,我们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激发自己的潜能,下列我们可以做到的是( )

    ①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②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③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④潜能是自身具有的,不需要开发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7. 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遭遇性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端正行为态度,善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②言行举止要得体,不穿奇装异服

    ③不贪小便宜,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与异性成年人来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观看漫画,这说明了( )

    A . 网上交往具有平等性 B .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 C . 网络交往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D . 网络交往具有自主性
  • 9. 古人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对于我们看待“友谊和竞争”的启示是( )
    A . 避免和朋友竞争,防止伤害友谊 B . 朋友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 C . 为了维护真正友谊,在竞争中要无原则地退让 D .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 10.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中国人的梦,更离不开少年的梦。只有把少年梦融入中国梦,一个个“小梦”才能汇成“大梦”,少年梦才能托起中国梦。这说明( )
    A .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B . 少年的梦想就是中国人的梦想 C . 少年的梦想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 . 少年的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
  • 11. 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下列名言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是( )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一位成人自考生在谈到自己用了五年时间拿到大学毕业证书时说:“几年的不懈坚持,是一种快乐;几年的学习,知识渐长;当年的苦,忘记了不少。”这让我们感悟到( )
    A . 学习只有快乐,让我们每时每刻都很快乐 B . 学习只有辛苦,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困难 C . 收获学习成果,能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 D . 只要在学习上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好成绩
  • 13. 下列能体现同学之间真正友谊的是( )
    A . 考试时,小川要我给他递纸条 B . 小川耐心安慰知识竞赛失利的我 C . 小川从不指出我的缺点和错误 D . 小川约我放学后去网吧打游戏
  • 14. 国庆节以后,王磊觉得好朋友小宏跟自己疏远了,与他新同桌的关系更加亲密,对自己则爱搭不理,王磊为此非常难过,也非常气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告诉王磊同学( )
    A . 友谊是不能变的,小宏这种人不值得交往 B . 小宏的疏远证明你们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 C .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 D . 有些人随时都可能离开,对朋友不要太忠诚友善
  • 15.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句体现了( )
    A . 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B . 友谊决定我们成长的历程 C .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D . 学会正确处理交友中遇到的伤害
  • 16. (2023七上·云枫月考) 心理咨询室收到小峰同学的来信,信中说:“和同龄人相比,我个子矮小,同学们经常取笑我,我很自卑。”下列是心理咨询师对小峰的劝导,你认为合适的是( )

    ①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②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

    ③针锋相对,也拿别人的生理特点开玩笑

    ④别为自己的外表烦恼,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小题18分,第18小题18分,第19小题16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感受学习价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现在却有许多人,打着这个旗号鼓吹“学习无用论”。北大法学硕士张根,辞去自己的工作,当了四个月的外卖配送员。后来,他将这段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看到这则推文后,很多人更加确信,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读书已失去用武之地。

      为反驳“学习无用论”,你会用到哪些观点呢?

    2. (2) 【掌握学习方法】

      小南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随着科目增多,内容加深,她感到很不习惯。有些科目不是她喜欢的,学起来很没劲。小南上课认真听讲,感觉老师讲的都听懂了,但是一到做作业时就不会了,完成作业总是要用很长的时间。考试前夕她会紧张不安,熬夜到很晚才休息。小南的考试成绩下降,父母很生气,她自己也觉得很委屈,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给小南一些建议,帮助她学会学习。

    3. (3) 【追逐人生梦想】

      有梦想,就有希望。编织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那我们如何才能圆梦呢?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9月1日,小冀踏入中学校门,成为了一名初中生。

    1. (1) 镜头一:小冀自我介绍时说:我又高又瘦,爱打篮球,爱学习,我在小学时是班长,有领导能力,就是有时候说话有点“冲”,不喜欢妈妈的唠叼,经常与她“吵架”。他的《中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是这样描述的:性格开朗,动手能力强,学习认真,不过要注意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根据镜头一,谈谈小冀同学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的?

    2. (2) 镜头二:开学两周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互评活动。小冀看到同学们对自己缺点的批评,有些愤怒,决定从今以后再也不理那些给自己提出批评意见的人。

      小冀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同学们的评价?

    3. (3) 镜头三:互评活动的最后,班主任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请结合教材,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曾就中学生在择友、交友方面做过专门调查。在“你有知心朋友吗?”这一栏的调查中,2500多名中学生中有72%的同学非常肯定地回答自己有知心朋友。许多同学认为只有拥有朋友和友情的生活才是快乐的、美好的,有的同学甚至认为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另外28%的同学回答自己没有知心朋友,他们并不是不想有朋友,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

    材料二: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后,宁宁觉得生活方便多了:想看新闻,打开网页就能看到;遇到难题搜索一下就有解决方法;疲劳了,可以在网上听首轻松的歌或看段搞笑的视频;想聊天了,找个网页就能聊……由于过分依赖网络,他不愿理睬生活中的亲朋好友,结果朋友们都渐渐疏远,与家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我们应怎样呵护友谊,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
    2. (2) 面对网络交友的新时空,请你为宁宁提几点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