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2-27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 “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了炭屑和烧骨。”通过对以上化石和遗存的研究,不足以证明此远古人类(   )
    A . 是世界最早的古人类 B . 能够制作工具 C . 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 D . 知道使用火
  • 2. 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下列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是(    )

    ①打制工具的发展    ②农作物种植    ③家畜饲养的出现    ④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某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面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

    A . 元谋人博物馆 B .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 . 西安半坡博物馆 D .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 4. (2022七上·高明月考)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些地区的史前文化既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点,又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风格相近的彩陶文化,这表明中华文明( )
    A . 一脉相承于云南元谋 B . 以彩陶文化为发展顶峰 C .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 由南北向中原依次汇聚
  • 5. (2021九上·石城月考)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仓颉和嫘祖 C . 尧和舜 D . 隶首和大禹
  • 6.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材料中令禹“劳身焦思”的是(    )
    A . 开垦耕种 B . 王位世袭 C . 治理水患 D . 加强统治
  • 7. 《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据引文,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洪水泛滥 B . 丧失民心 C . 分封诸侯 D . 战乱频繁
  • 8. (2022七上·兴仁期中) “武王克商、尤其周公东征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围活动。荀子说,周公当政时曾封建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9. “东周时期,周王室软弱无力,诸侯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混乱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卓有成效 B . 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C .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 . 思想文化的百家争鸣
  • 10. 《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春秋时期原始史料的是(   )
    A . 涿鹿之战的战争遗址 B . 出土的越王勾践剑 C . 电视剧《吴越争霸》 D . 《战国策》的记载
  • 11. 仔细观察都江堰示意图中的“内江、外江”。这一工程的巧妙设计,其主要作用在于(   )

      

    A . 储备江水 B . 存积泥沙 C . 改道运输 D . 防洪灌溉
  • 12.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下“百家争鸣”的观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C .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 .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每空1分,共5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18题12分,19题16分,20题18分,46共分。)
  • 18. 我国是出土古人类遗址非常丰富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发现于云南的元谋猿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层中,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还发现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929年是北京猿人遗址发掘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在发掘中发现了中国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在1930年的继续发掘中,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数件石制品被发现。1931年发现更多的石制品、烧骨、烧石及灰烬等。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

    材料三  郑州某历史社团进行以“文化传承,大河先行”为主题的大河村遗址研学活动,内容如下:

    序号

    研学内容

    了解大河村遗址概况

    欣赏绚丽彩陶,品味仰韶文化

    学习制陶课程

    参观遗迹厅,感受六千年前“星空下最美的村落”

    情境体验:大河村先民的一天

    学习锡补工艺课程

    1. (1) 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任选材料一、二的内容完成一组史实和推论。

      示例:史实: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层中,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石器。

    2. (2) 将上表中研学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在B处补充提炼一个主题,并补充与主题对应的研学内容。

      主题

      A.参观遗址、文物

      B

      对应事件(填序号)

      ①②

      ⑤⑥

    3. (3)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了解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 19.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七年级历史

    [民主政治]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材料三  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1. (1) .请写出诸子百家中的儒·道·法·墨家的代表人物。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3. (3) 材料三描述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天府”指的是哪里?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铁农具                       牛耕地

    材料二  秦孝公求贤令(节选)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没有时间对付外敌),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诸侯看不起秦国),丑莫大焉(没有什么比这再屈辱的了)。……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我将给他高官),与之分土(给他封地)。

    材料三  见下表

    时间

    秦与六国交战

    战争结果

    全胜

    失败

    互有胜负

    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

    65次

    58次

    3次

    4次

    1. (1) 材料一图片所示内容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请你简要叙述一下这种关系。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秦孝公发布求贤令的原因。
    3. (3) 材料三表格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商鞅变法中与该表数据有直接关系的相应措施。
    4. (4)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以小短文的形式呈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