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2月月...

更新时间:2024-01-11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假如你乘飞机经过甘肃敦煌市(县级市)附近,或许能看到这样“科幻”的一幕:茫茫戈壁有个发光的、面积巨大、形状规则的圆形矩阵面积巨大、形状规则,宛若电影中的未来场景。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地,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B . 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 C .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D . 距海远,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短
    2. (2) 由图文信息可知,太阳能电站所在区域的主要外力是( )
      A . 流水 B . 风力 C . 冰川 D . 温差
  • 2. 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太阳黑子数量达到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据科学家们预测,2024年到2025年左右,将是太阳活动的峰年。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 B .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C . 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最高的部分 D . 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
    2. (2) 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有( )

      ①流星现象异常增多②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④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3.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④为的公转轨道。( )
      A . 水星 B . 火星 C . 木星 D . 地球
    2. (2) 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在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2023年卓奥友峰科考中发现的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鲨鱼化石,那么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 . 古生代 B . 中生代 C . 新生代 D . 前寒武纪
    3. (3) 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      , 曲线③代表▲     。( )
      A . 地壳古登堡面 B . 岩石圈莫霍面 C . 岩石圈古登堡面 D . 地壳莫霍面
  • 4. 黑河是黄河在若尔盖盆地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岷山西麓哲波山的洞亚恰,一路往西北穿过若尔盖大草原,于玛曲东汇入黄河。黑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640~750毫米,是黄河流域年降水量的高值区之一,7~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黑河流域丘缓谷宽,曲流发育,多牛轭湖。该河全长445公里,牛轭湖累计237个,平均每2公里便有一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黑河曲流景观的形成,跟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

      ①较高的纬度②丰沛的降水③平坦的地形④地转偏向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2. (2) 据考察发现图中景观河床沉积物细沙、砾石夹杂沉积,试推测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 . 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B . 大量桥闸的修建使河床地貌发生变化,提供了大小混杂的物质 C . 地势起伏较大,河道较窄,沉积物大小混杂 D . 流域范围内滥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
    3. (3) 黑河流域多牛轭湖,牛轭湖形成后,面积会逐渐缩小直至消亡,在自然状态下牛轭湖的消亡是因为( )
      A . 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 . 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C . 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 . 人类过度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 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美丽圣洁的青藏高原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沙尘暴发源地。青藏铁路沿线沙化最严重的地段是长江源的沱沱河和美丽的错那湖,2003年仅一个冬天,从湖底吹起的细沙就将刚刚建起的路基全部掩埋,最厚处的积沙超过了1米深。如图,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风,河流附近多有新月形沙丘形成,高度1~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材料与图分析,冬春季危害该铁路段的流沙主要来自( )
      A . 周围山地 B . 西北方向的沙漠 C . 湖滩河滩 D . 中亚内陆
    2. (2) 以下对该地新月形沙丘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
      A . 西坡背风,坡凹而陡 B . 西坡迎风,坡凹而陡 C . 西坡背风,坡凸而缓 D . 西坡迎风,坡凸而缓
    3. (3) 植物防沙本是最有效、最根本、最环保的治沙举措,但由于沿线环境的特殊性,青藏铁路风沙防治以工程防沙为主,平面与立面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青藏铁路沿线不具备植物防沙条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气候干旱、寒冷、多变,植物生长期短 B . 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足 C . 雪山连绵,冻土广布 D . 周边盐湖众多,沙漠广布且风力较强
  • 6. 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国庆假期后,一则“玩具熊飞上万米高空”的视频火爆全网,不少网友称之为“理工生的优雅浪漫”。视频中,几名大学生带着一只玩具熊从浙江宁波出发,来到辽宁阜新和内蒙古通辽的交界处,经过称重、温度检测、设备调试等准备,小熊伴随一只氦气球,来到了28000米的高空,并拍下了高空视角下的地球画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假设小熊伴随氦气球升空的高度是现有高度的12倍,则小熊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
      A .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 .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C . 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D . 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
    2. (2) 假设小熊伴随氦气球升空的高度是现有高度的20倍,则途径大气层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
      A . 减一增一减一增 B . 增一减一增一减 C . 减--减--增一减 D . 增一增一减一增
    3. (3) 小熊飞上万米高空时,当地(小熊放飞地)对流层的厚度最可能为( )
      A . 19千米 B . 7千米 C . 11千米 D . 15千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7.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9月,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洼地)中落成启用,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寻找“宇宙生命”,探测遥远、神秘的“天外文明”。如一个巨型“天坑”(天坑的形成源于地下暗河不断侵蚀山体所引起的地质塌陷)的“大窝凼”是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的一片天然洼地,这里“窝”在崇山峻岭之间,幽静的山谷也几乎没有电磁波的干扰。

    1. (1) FAST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若某日接收到18万光年处某地外生命发出的信号,据此推测此地外生命所在的天体系统,并分析地外生命所在的天体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2. (2) 分析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选址贵州大窝凼洼地的原因。
    3. (3) 简述喀斯特洼坑的形成过程。
  • 8.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区域环境内广泛存在,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材料一: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1. (1) 试分析7、8月洞庭湖湖陆风显著的原因。
    2. (2) 试分析湖边城市常德、岳阳等规模的扩大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3. (3) 材料二:今年夏天,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成都举办。顶着烈日与近40℃的高温,记者走进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生活服务中心,感到阵阵清凉爽快。原来,成都大运村生活服务中心的“风之谷”,利用传统建筑“冷巷”原理降温,不需要空调,而且一年能省电70000度。冷巷是岭南传统庭院精髓的体现,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夏季晴朗的白天,冷巷有利于两侧建筑院落的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效应”。下图为“冷巷”示意图。

      请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冷巷效应”的形成过程。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拉萨市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91°06'E,29°36'N),海拔3650米,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有“日光城”的美称。下图示意拉萨的地理位置。

    1. (1) 从纬度位置、地势和天气的角度,分析拉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 (2) 拉萨昼夜温差较大,请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简述其成因。
    3. (3)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保温作用”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 10.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大部分位于孟加拉国,小部分位于印度。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图1为恒河三角洲示意图。

    材料二: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河口地带地壳沉降,涌潮明显,常形成1.5~2.44米高的大潮。图2为亚马孙河流域示意图。

    1. (1) 简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 (2) 恒河入海口处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而亚马孙河河口却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