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学1...

更新时间:2024-01-10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实例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 . 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 . 长白山保护区的针阔混交林 D . 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 2. 下列结合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的①大于② B . 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野生动物的② C .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影响③ D . 春运期间,河南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受④的影响
  • 3. 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 三孩政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B . 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 C . 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 D . “三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 4. 种群某增长曲线,其增长率(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量与原种群数量的比值)是逐渐下降的,而增长速率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当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1至t2时间段,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B . K值代表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且数量不变 C . t1时刻,种群的数量达到K/2,个体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 D . t2时刻,种群的增长率最小,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
  • 5. 某农场面积为140hm2 ,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在调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14000只/hm2 B . 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会使所得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C .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 防治农场鼠害,应该在种群密度达到k/2时马上实施
  • 6. 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如图是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 B . 当种群数量超过m点时,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 C . 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内 D . 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
  • 7.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1800多只,圈养的大熊猫也超过了500只。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大熊猫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 . 增加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K值 C . 栖息地碎片化使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有利于种群的延续 D . 大熊猫种群不同活动区域间建立走廊,可以减少地理隔离,增加基因交流
  • 8.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常用于计数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数量的生物学工具。下列关于血细胞计数板及其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有1个计数室 B . 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 C . 滴加培养液后,用滤纸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边缘吸引进行引流 D . 待酵母菌菌体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
  • 9. 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是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 . 桉树和菠萝根系深浅搭配,合理利用了不同层次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 C .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D .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有利于水土保持
  • 10. 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圃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动物名称

    不同土壤深度的动物数量(个)

    0~5cm

    5~10cm

    10~15cm

    蚂蚁

    3

    队妇

    6

     1

    马陆

    4

    待鉴定

    1

    2

    种类数合计(类)

    3

    2

    2

    个体数合计(个)

    11

    4

    2

    关于兴趣小组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应在花圃中随机选取多个样点,分别用取样器取出土壤 B . 取样时需拨开表层落叶,将取样器按入土中至取样器底部与土壤表面齐平 C . 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趋热等特点进行采集,并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D . 受有机质分布及运动受限程度等情况影响,土壤小动物多分布于浅层土壤处
  • 11. 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森林生物群落可以分为更具体的群落类型,如热带雨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等 B .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空气流通不畅,很多树木在春季叶没有完全展开前就开花,且多数是虫媒花 C . 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D . 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
  • 12. (2022高二下·榕城期中) 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的外貌出现季节性变化与光照强度、温度及降雨等有关 B . 某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出现季节性变化与温度有关,与水资源无关 C . 夏枯草在每年春季开花、夏季结束生活周期,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D . 北方地区农田中冬季多见小麦,夏季多见玉米,体现了农田群落的季节性
  • 13.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阴生植物的叶绿体比阳生植物大而且颜色深,适于弱光环境 B .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 C . 风媒花一般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 D . 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以适应水生环境
  • 14. 如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棉铃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B . 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总死亡率大于50%时棉铃虫种群数量下降 C . 影响一龄期和五龄期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捕食和寄生 D . 具有捕食、寄生关系的生物,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 15. 白纹伊蚊是众多病毒传播的媒介。在冬季,白纹伊蚊几乎“消失”,但在初春,积水处的白纹伊蚊卵会快速孵化为成虫,引起夏季白纹伊蚊数量大爆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投入特殊病原体使白纹伊蚊绝育,可解决其数量爆发式增长 B . 影响白纹伊蚊卵孵化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C . 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随季节交替呈现出规律性的消长 D . 冬季白纹伊蚊几乎“消失”,此时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16. 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惠关系进行肥田 B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C . “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 “阔八步一行,行内相去四步一树”体现了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 17.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小组将该草原划分为三个区域,五年间分别进行不同放牧强度承载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区域划分

    禁止放牧

    轻度放牧

    重度放牧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14.1

    16.5

    13.8

    植物净光合作用量

    495

    758

    327

    植株平均高度/cm

    22.52

    18.89

    16.65

    A . 轻度放牧时,植物间的竞争强度最高,增加了草原物种丰富度 B . 重度放牧后,该草原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出现明显下降 C . 放牧强度改变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能与牲畜的取食习性有关 D . 调查该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
  • 18. 某湿地每年秋冬季节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此长时间停栖,其中甚至有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鸟类——震旦鸦雀,这些鸟类的食物主要是湿地中的底栖动物(线虫类、贝壳类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影响该湿地某种候鸟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B . 将人工繁殖的震旦鸦雀放生到该湿地,能提高震旦鸦雀的K值 C . 若震旦鸦雀种群数量过少,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D .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土壤来调查该湿地地下线虫类群的丰富度
  • 19. 研究人员对林区两种主要乔木黄牛木和鸭脚木进行了调查。如图表示两物种种群数量的比值(D=黄牛木的种群数量/鸭脚木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0~c时间段黄牛木对生活资源的竞争力逐渐减弱 B . 不能在同一区域对两种乔木同时进行取样调查 C . 黄牛木幼树和成年树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0~d时间段,鸭脚木的K值和种群数量都在逐年下降
  • 20. 间种是指在一块田里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种植大豆的田里,常常间种玉米;大豆的根常形成根瘤,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变成氨供大豆利用,并从大豆的根中获取有机物,根瘤破溃能向土壤释放大量的NH4+ 等。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大豆田中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 B . 大豆田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越大,物种丰富度也越大 C . 根瘤菌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氮气并由大豆提供能量 D . 大豆和玉米的间种模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 21. 下图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③来表示 B .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体现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 C . 图中表示的关系中,一方死亡,一定对另一方有益的是② D . 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 22. 图1为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灰喜雀种群数量(年末统计),连续10年内得到的曲线(λ=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图2表示出生数量、死亡数量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6~7年,灰喜雀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 . 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 C . 图2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 . 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23. 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以及天敌等 B . 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容易被淘汰 C . 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 D . 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
  • 24.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B . 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 . 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 . 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 25. 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 . 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 . 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
  • 26. 如图为两种不同的种群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 (1) 若种群数量按曲线X增长,这种类型的的种群增长被称为增长。该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
    2. (2) 若种群数量按曲线X增长,则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用数学公式表示,每年恒定增长倍数为λ)。
    3. (3) 某种动物种群其数量按曲线Y增长,图中K代表(填中文名称),则遭遇干旱气候后其K值(填“一定”或“不一定”)下降。
    4. (4) 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曲线Y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左右,原因是
    5. (5) 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地区又进一步提出“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降低蝗虫的;另一方面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蝗虫,破坏蝗虫种群正常的,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 27. “竞争干扰假说”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以获得更多的食物;“群体警戒假说”指随着群体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中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每年入冬时期,大量的红嘴鸥就会飞抵昆明越冬。翌年3月底到4月初开始返回繁殖地繁衍后代。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 (1) 为研究红嘴鸥的数量特征,常采用法对红嘴鸥进行调查。
    2. (2) 每年入冬时期,大量的红嘴鸥就会飞抵昆明越冬,翌年3月底到4月初开始返回繁殖地,体现了种群的数量特征是;像红嘴鸥这样鸟类的迁徙,体现了群落结构的特点。
    3. (3) 据图可知,集群型红嘴鸥较非集群型红嘴鸥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说”和“群体警戒假说”分析原因是
    4. (4) 每年红嘴鸥的飞抵,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观赏和投喂。作为游客,你将会怎样文明观鸥? (请答出1点)。
  • 28. 黄秋葵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深受人们喜爱,其制品可用于食品,医疗保健、美容等行业。虫害是影响黄秋葵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调查了黄秋葵种植园主要害虫棉蚜、棉大卷叶螟以及害虫天敌的种群密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棉蚜种群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选用此方法的理由是(答2点)。棉蚜与棉大卷叶螟的种间关系是
    2. (2) 生态位重叠指数反映了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在空间,时间维度上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类生物之间时间生态位的重叠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类

      棉蚜

      棉大卷叶螟

      瓢虫

      蜘蛛

      棉蚜

      -

      0.1397

      0.8593

      0.3026

      棉大卷叶螟

       

      -

      0.4045

      0.722

      瓢虫

        

      -

      0.5426

      蜘蛛

         

      -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是。判断的理由是

    3. (3) 在黄秋葵生长季,采用化学防治黄秋葵虫害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力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原因是(答1点)。
    4. (4) 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不同是。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填“能”或“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
  • 29. 图1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2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 (1) 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填“b” “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1中曲线II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II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为了绘制得到图2的曲线图,可采取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
    3. (3) 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 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如果用台盼蓝染液对酵母菌液进行染色,在计数时应只统计色的酵母细胞。
    4. (4) 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 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5. (5) 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3,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个/mL
  • 30. “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 (1)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 (2) “退耕还林”是一种效果非常良好的生态保护措施,但是在自然环境不改变的条件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却很难建立起林海,原因是
    3. (3) 弃耕地恢复为阔叶林的过程中,调查发现栎树在该地区乔木中占有优势,这属于(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
    4. (4) “退耕还林”之后该林地多了很多动物,该林地中,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答出2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