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重难...

更新时间:2023-12-23 浏览次数:33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9八上·嘉兴期末) 将一只薄膜塑料袋放入广口瓶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紧瓶壁。将袋口沿瓶口翻过来,用橡皮筋紧紧扎在瓶口上,如图。当将塑料袋从瓶内拉出来时,越拉越吃力的原因是(   )

    A . 塑料袋内的气体不断被挤出 B . 塑料袋外的大气压越来越大 C . 瓶与塑料袋间的气压越来越大 D . 塑料袋内外的气压差越来越大
  • 2. (2023八上·杭州月考) 小宁同学在测量某处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B . 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低 C . 若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略微增大 D . 若换用水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会增大
  • 3. (2023八上·义乌期中) 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如图,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是真空的 B . 玻璃管倾斜时,外界大气压强变为74cm高水银柱 C . 玻璃管向上移动后管口不离开液面,水银柱会变高 D . 若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小
  • 4. (2023八上·杭州期中) 下列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 .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车胎渐渐鼓起 B . 粘胶挂钩牢牢贴在墙上 C . 医生拉出计简里的活塞,药液通过针头流入针筒 D . 医生推进针管里的活塞,药液通过针头注入病人体内
  • 5. (2022八上·温州期中) 图示的物品中,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      )
    A . 针筒吸药液 B . 高压锅炖汤 C . 真空式扫路车扫地 D . 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 6. (2023八上·浙江期中) 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 . 大气压力 B . 饮料的重力 C . 手握玻璃瓶的力 D . 玻璃瓶对饮料的支持力
  • 7. (2023八上·绍兴月考)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把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上就能挂农服 B . 输液时,瓶口有一软管与大气相连 C . 护士在给病人打针时,把药液吸进注射器 D . 水放置一段时间变少了
  • 8. (2023八上·绍兴月考) 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由于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空气,使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略略低于正常值,如果她把玻璃管向上提(管口不离开槽内的水银面)的结果是( )
    A . 管内水银柱高度增大 B . 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C . 管内水银柱高度减小 D .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 9. (2023八上·绍兴月考) 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7╳10-5m2g取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 . 1.2╳105Pa B . 1.1╳105Pa C . 1.0╳105Pa D . 0.9╳105Pa
  • 10. (2023八上·杭州月考) 如图是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竖直玻璃上,可挂衣帽特物品。它主要部件是一个“橡皮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B . 不能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粗糙面与吸盘之间有维隙、会漏气 C . 挂上衣服后,皮碗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要比不挂衣服时大 D . 皮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少,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二、填空题
  • 11. (2023八上·浙江期中) 如图是小金同学自制的气压计,瓶内装的是红色的水,回答下列问题。

    1. (1) 观察气压计时,看细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当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时说明外界大气压变(填“大”或“小”)。
    2. (2) 小金发现他家的楼层不太高,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他的改进方法是:
  • 12. (2023八上·绍兴月考)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好,但摩擦较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2N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 为减小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小明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再次测量后发现摩擦减到很小,于是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1N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Pa。小明发现将活塞撵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3. (2023八上·绍兴月考) 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吸盘平面面积为10cm2;已知吸盘自身的重力0.5N;将吸盘压在平面镜上,排尽吸盘内空气;甲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如图甲所示,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为95N。

    1. (1) 请计算当时的大气压值为Pa。
    2. (2) 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冷风,如图乙,弹簧秤示数可能会95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弹性正常)
  • 14. (2022·南湖模拟) 小秀在阅读科学读物时读到”大气压的发现”部分时摘录了下面的内容:

    ①很早以前就发现:只要抽去水管里的空气,形成真空,水就会沿着水管往上流。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自然界厌恶真空”。

    ②16世纪,在意大利有人用抽水机给一座矿井抽水,发现井水上升到10米左右以后,就再也无法上升了。托里拆利在老师伽利略指引下进行实验,用一根长1米左右、一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装满水银后,开口端倒放在水银中,发现开始管中水银流下来,最终在玻璃管的上方形成了一段空间,如图。

    请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

    1. (1) 托里拆利的实验(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解释。
    2. (2) 托里拆利的实验中,如果用镓基合金(一种金属材料,常温下液态,密度为6.5×103kg/m3 , 水银密度为13.6×103kg/m3)代替水银,则管中(选填”会”或”不会”)有空间。
  • 15. 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装满液体可以反映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是自制的气压计,从细管的上端向瓶中吹人少量气体,水会沿细管上升到一定高度,将其从高楼楼下带到高楼楼顶,细管中的液面将(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 16. (2023·定海模拟) 为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科学兴趣小组利用自行车气嘴、矿泉水瓶、细绳、气球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矿泉水瓶盖和底部上各钻一个小孔,将两个自行车气嘴分别固定在瓶盖和底部,将气球用细绳与底部的气嘴绑紧,如图甲所示。打开瓶盖,使瓶内外气压一致,再拧紧瓶盖不漏气。

    步骤二:关闭气嘴2,打开气嘴1;用气泵向矿泉水瓶充入气体,待手压瓶子感觉较硬时停止充气;用天平称出整个装置的质量为m1

    步骤三:关闭气嘴1,打开气嘴2;让瓶内的高压气体进入气球,至气球停止胀大;称出整个装置的质量为m2

    步骤四:比较m1与m2的大小。

    1. (1) 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写出一种检查图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 (2) 本实验能验证气球在空气中受到浮力,其依据是m1m2
    3. (3) 实验中,小组同学发现气球与气嘴2之间漏气,于是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改进型实验装置:将一空心金属球与配重通过细线悬挂在定滑轮上,调节配重质量使二者保持静止,用气泵往密闭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观察到 现象,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 17. (2023八上·义乌期中) 小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

    1. (1) 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将注射器筒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

      B活塞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水平拉力作用注射器筒上,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选填“静止不动”或“刚开始运动”)时,记下测力计示数,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筒的(选填“刻度部分的长度”或“全部长度”),记为L,读出注射器筒的容积V。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表达式P=

    2. (2) 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3. (3) 另一方面,考虑到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华改进了实验,如图2所示,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活塞通过水平细线及定滑轮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和水的重力为7.6N,然后向外缓慢抽出杯中的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和水的重力为6.4N,已知活塞面积为7×10﹣5m2 , 则所测大气压的值为
  • 18. (2023八上·南浔期中) 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科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测出吸盘的直径d;

    ②将装有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蘸水的目的是
    2. (2) 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测得当时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写出最终的化简结果);
    3. (3) 实验中所测的大气压数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 19. (2023八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两位同学按下列步骤做“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

    ①测出一只塑料吸盘(带挂钩)的直径为d,质量为m1

    ②将吸盘边缘膨水后,按压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内部空气;

    ③用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钩住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当吸盘刚刚脱离桌面时,记下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F1`

    ④计算大气压强p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之前,先将边缘蘸水,其目的是为了.
    2. (2) 该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₀=
    3. (3) 该实验只能估测大气压强,若测得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写出1条)
  • 20. (2023八上·柯桥期中) 为了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小科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不同高度下的大气压,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大气压强p与对应海拔高度h的六个点,如图乙所示。

    1. (1) 测量前,小科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
    2. (2) 分析图象时,小科发现1km高度处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重新正确实验后,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5N,2mL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实际大气压约为Pa。小科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不可能是。(选填“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或“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 (3) 根据这一规律,小科认为可将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高度测量仪.那么弹簧测力计4.2N刻度线处应标刻的海拔高度为km。
四、解答题
  • 21. (2023八上·绍兴期中) 美国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每年都会受到龙卷风的袭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假设某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室外的气压急剧下降到9×104pa,当时门窗紧闭,室内气压约为1×105pa。
    1. (1) 为什么龙卷风发生时,室外的气压会急剧下降?
    2. (2) 若水平屋顶的面积为100m2 , 试计算屋顶内外受到的大气压力差的大小。
  • 22. (2023八上·柯桥期中) 课堂上,同学们用吸盘将水槽提起,小科思考,能否用这种装置大致测出大气压强,于是小科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仪器:小桶(质量忽略)、吸盘、若干个钩码(一个钩码重力为G)、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将吸盘紧压在光滑的桌子底部,在小桶中不断加钩码,直至    ▲    

    ②用刻度尺量出吸盘的直径记为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补充完成步骤①内的空格内容:
    2. (2) 当地的大气压为P,请利用以上数据写出需要钩码个数的表达式
    3. (3) 小科通过测量计算后,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你分析实验误差可能是偏大还是偏小,并作出解释
  • 23. (2023八上·柯桥期中) 准备两个空塑料瓶甲和乙,在塑料瓶甲的瓶盖上打一小孔,在乙的瓶盖上打两个小孔,并将一根空心玻璃管插入其中一个孔内。分别往两个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的清水,拧紧瓶盖后将塑料瓶倒置,结果发现甲瓶中水滴下几滴后不再流出,而乙瓶中水能成股流尽,如图所示。

    请解释甲、乙两塑料瓶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 24. (2023·宁波模拟) 小宁取一个空矿泉水瓶,将蘸水的瓶盖倒置放于瓶口,双手快速摩擦后轻轻捂住瓶身,瓶盖跳起。请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该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